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珠海造「海基二號」為何屢破亞洲紀錄?

2024-03-26科學

珠海制造再次重新整理亞洲紀錄。3月25日,在中國首個深水油田流花油田,總重量近3.7萬噸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成功滑移下水並精準就位,啟動海上安裝作業。

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由珠海中海福陸重工有限公司制造基地建造,自設計建造到海上安裝,屢破亞洲紀錄。

這是亞洲首次在超過300米的海域進行固定式導管架安裝作業,安裝成功後不僅將重新整理作業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項亞洲紀錄,彰顯中國深水超大型導管架成套關鍵技術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將推動億噸級深水老油田煥發新生機,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註入能源新動力。

海上安裝三步走

25日淩晨,深圳東南方向240多公裏處的流花油田海域,放眼望去,視野十分開闊,雲霧蒙蒙之下,海天一色的畫面宛若「天空之境」,美不勝收。

搭乘亞洲最大下水駁船——海洋石油229的海基二號深海導管架經過40多個小時的海上長途旅行後,抵達中國首個深水油田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專案安裝現場。

上午7時58分,「海基二號」水上部份伸出駁船舷外,成功滑移下水並精準就位,入水全程不到1分鐘。

總重量近3.7萬噸的「海基二號」,用鋼量接近「鳥巢」國家體育場,超過世界最大起重船的吊裝極限,滑移下水成為唯一可行的安裝方式。

「由於‘海基二號’的巨大噸位超過世界最大起重船的吊裝能力,此次海上安裝采用滑移下水方式進行。這種方式是利用導管架自身重力並配合液壓千斤頂助推,使導管架從駁船平穩地滑入海中,再透過導管架註水和起重船輔助相結合的方式,實作扶正坐底和精準就位。」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開發專案副總經理王火平說。

「海基二號」滑移下水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首先「海基二號」運輸船拋錨就位。隨後,切割「海基二號」與運輸船之間連線固定的34根拉筋,導管架依靠自身重量滑移下水。最後,透過起重船配合,同時精靈管架的鋼管中註水,將漂浮的導管架扶正,從而實作精準就位。

「近年來,中國實施大型導管架滑移下水作業近50次,累計安裝重量75萬噸,施工規模、最大重量、總噸位等均居於世界前列,形成了從設計計算、仿真模擬、裝船運輸、滑移下水到精確扶正就位等成套安裝技術體系,為加快中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提供了技術保障。」中國海油海油工程「海基二號」安裝專案經理王繼強說。

亞洲紀錄重新整理者

導管架平台是全球套用最廣泛的海洋油氣生產設施,導管架相當於「基座」,用於支撐平台的龐大身軀與巨大噸位,將巨大的生產平台托舉在海面之上。

在平均水深約325米的流花11-1/4-1油田,鋼結構要承受巨大的海浪沖力。

因此,「海基二號」自設計制造到海上安裝,屢破亞洲紀錄。

一是重新整理亞洲導管架制造高度和作業水深紀錄。

「海基二號」總高度達338.5米,超過被譽為珠澳第一高樓的珠海中心大廈,是亞洲高度和作業水深最大的導管架,按照百年一遇惡劣海況進行設計。安裝完成後,它有超過95%的部份長期在海面以下作業,要經受風浪及內波流等惡劣海況的沖擊。

二是重新整理亞洲最高的海上油氣生產平台紀錄。

「海基二號」專案在國內導管架平台建造中首次大規模使用S420高強鋼。在提升強度的同時大幅降低結構總重,在300米以上水深導管架平台設計建造技術領域走在亞洲前列。

未來,深水導管架平台建成後,總高度將達428米,總重量超5萬噸,成為亞洲最高的海上油氣生產平台。

三是重新整理導管架安裝作業水深的亞洲紀錄。

此次「海基二號」安裝,是亞洲首次在超過300米的海域進行固定式導管架安裝作業。

「專案團隊首次將導管架平台套用於300米以上水深海域,相比於以往全水下生產系統模式,大幅降低工程建設和生產成本,實作了技術的自主可控,為中國深水邊際油田經濟高效開發開拓了一條新路。」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開發專案副總經理王火平說。

老油田迎來第二春

300米以上的深水區域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已成為中國海洋油氣開發的重要戰場。目前,中國海油已相繼建成「海基一號」「海基二號」兩座300米級深水導管架,並將相關技術推廣至中國南部海域的深水開發專案,為全球深水裝備建造提供了「中國方案」。

「海基二號」建成之後將服役於珠江口盆地的中國第一個深水油田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專案,該油田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海上發現的最大礁灰巖油田 ,探明油氣地質儲量超過億噸,將推動億噸級深水老油田煥發新生機,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註入能源新動力。

在開發過程中,「海基二號」創新開發模式,透過采用「深水導管架平台+圓筒型油氣加工廠」的模式,為深水油氣田經濟高效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推動能源產業穩步走向深遠海。近年來,得益於油田開發技術持續突破,油田采收率實作逆勢提高,延長壽命近30年。

【采寫】南方+記者 林郁鴻

【攝影】南方+記者 關銘榮

【作者】 林郁鴻;關銘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