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北極下雨越來越多,氣候變遷無可挽回?專家警告:或引爆極端天氣

2024-03-23科學

北極,這個寒冷而神秘的地方,曾經被認為是永遠的冰雪世界,但現在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近年來,北極地區的氣溫不斷升高,海冰不斷減少,而且還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下雨。

一、北極下雨越來越多

是的,你沒有聽錯,北極正在下雨。而且,下雨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這對於北極的生態系和全球的氣候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那麽,北極為什麽會下雨呢?下雨又會帶來什麽後果呢?

北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之一,平均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最低可達零下70攝氏度。北極的降雨主要以雪的形式出現,一年中有8個月的時間都是雪季。北極的雪量並不大,平均每年只有15厘米左右,但由於氣溫低,雪很難融化,所以積雪可以達到幾米甚至幾十米的厚度。北極的雪覆蓋了大部份的陸地和海洋,形成了白色的表面,這種表面可以反射大部份的太陽輻射,從而保持了北極的低溫。

然而,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北極的氣候正在發生變化。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研究了1980年至2016年間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降雨趨勢,發現下雨天的頻率有所增加。 他們還發現每年雨季的長度越來越長,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氣候雜誌】上。下面的地圖顯示了每年雨天數的變化,展示了北極地區多雨的十年趨勢。

此處,北大西洋的大部份地區以深藍色顯示,這表明與淺藍色區域相比,每年(1980 年至 2016 年間)的雨天數量增加振幅更大。 挪威北部的巴倫支海和西伯利亞北部的喀拉海也以深藍色顯示。這意味著,最顯著的變化發生在北大西洋,在36年的研究期結束時,該地區平均每十年降雨天數比開始時多了5天。研究區域的其余部份——北冰洋中部及其周邊海域平均每十年多出現兩次雨天,而氣候數據則顯示,北極的氣溫變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四倍。

二、氣候變遷無可挽回?

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氣和氣候科學家切爾西·帕克(Chelsea Parker)表示:值得註意的是,任何地方都沒有深棕色,因此絕不會看到北極地區的降雨天數有任何顯著的減少,降雨的增加是廣泛的趨勢。

當溫度高於冰點時,雲層中更有可能含有以雨的形式下降的液體,而不是以雪的形式下降的冰。當降雨襲擊被雪覆蓋的海冰時,它會使表面變暗,並會加劇融化,進而導致更加變暖——這一過程被稱為冰反照率反饋迴圈。 海冰頂部的雪起到隔熱作用,將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並保持表面涼爽,雨水侵蝕了這片積雪的緩沖區。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中心的冰凍圈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利內特·布瓦維特表示,如果在陽光明媚的月份下雨,地表會變得更暗,因為與新鮮、幹燥且厚的積雪相比,雪是濕的。這片潮濕的雪面將開始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當雪融化時,它會在冰上形成池塘,形成較暗的表面並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這引發了持續變暖和融化的迴圈。

同時,水蒸氣驅動其自身的反饋回路。 隨著溫度升高,大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 作為一種吸熱溫室氣體,這種水蒸氣使地球表面變暖,並有助於融化冰雪。 這種融化暴露了開放的海洋,使蒸發發生,從而將更多的水蒸氣釋放到大氣中。

三、或引爆極端天氣

下雨會影響北極的生態系。北極的生物多樣性並不高,但卻有著獨特的適應力。北極的動植物都依賴於冰雪的存在,例如北極熊、海豹、海象、海鳥等。下雨會破壞冰雪的結構,降低其穩定性,從而影響這些動物的棲息地和捕食方式。下雨也會改變土壤的溫度和濕度,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分布。下雨還會帶來一些外來的微生物和病原體,對北極的原生生物造成威脅。

而帕克指出,北極的反饋迴圈也影響著世界其他地區。北極熱量的變化會影響更南邊的天氣模式。 例如,美國的極端溫度波動以及在北極上空形成並向南移動到北美的極地氣團。

極地氣團是一種寒冷的空氣團,當它與暖空氣相遇時,就會引發強烈的對流和降雨,造成冰雹、暴雨、暴風雪等極端天氣。類似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歐洲、亞洲等地,導致氣候的異常和災害的頻發。

綜上所述,北極下雨是全球暖化的一個重要訊號,也是一個嚴重的後果。北極下雨不僅會加速北極的融化,影響北極的生態系,還會引爆更多的極端天氣,對全球的氣候和人類的生活造成威脅。因此,大家應該認識到氣候變遷的嚴峻性和緊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北極的環境,應對極端天氣的風險,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