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詭異的復活、離奇的疑案,古蜀鱉靈之謎!上古神話那些事-166

2024-03-13科學

01

在古蜀神話中有一個神秘人,書中記載他死後落入江水之中,SHI體竟然離奇地逆江而上。更離奇的是,他居然死而復生並建立了一個存續長達300多年的古蜀王國。那麽這個離奇的神秘人究竟是何方神聖,他的背後又隱藏了怎樣的真相呢,咱們今天的影片就來掰扯掰扯他的故事……

荊上亡屍

02

【蜀王本紀】是了解和研究古蜀歷史的一部重要文獻史料,一般認為是西漢揚雄所撰寫。雖然這本古書已經佚失,目前存世的是明朝人的補輯版本,但是在隋唐以降的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流文獻中,都曾提到這部記載了古蜀國歷史更替的重要古籍。而就是在這部【蜀王本紀】中,記載了一段離奇的故事。

古蜀王國歷經了蠶叢、柏灌和魚鳧三代古王之後,有一個叫杜宇的男人「從天而降」,成為了新一任的古蜀之王,稱為望帝。望帝擅長並鼓勵農耕,使古蜀國地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時光如梭、白駒過隙,在望帝一百多歲時的某一天,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古蜀歷史的怪事。

一具SHI體居然在江水中逆流而上,來到了望帝所治理的郫地,也就是現在的四川郫縣一帶。望帝的子民看到逆流而上的SHI體覺得非常驚奇,於是把它打撈了起來。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SHI體上岸之後居然離奇地復活了。

復活之屍自稱「鱉靈」,來自江水下遊的荊地,也就是後來楚國的地域。望帝在得知了這件事情後也很驚奇,就讓人帶鱉靈去見他。一番交談之後望帝認為此人非同一般,當即決定留下並重用他,於是乎鱉靈也就在郫地娶妻生子安頓了下來。

鱉靈望帝

然而沒有意外的故事絕不是個好故事,就在鱉靈留在郫地後不久,意外如期而至,一場浩大的洪水將這片富庶的土地變成了澤國。如果說苦難是個人進步的階梯,那麽災難就是英雄炫技的舞台,鱉靈正是那個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英雄。

正當望帝面對滔滔洪水束手無策之時,鱉靈帶領人們打通玉壘山腳、利用決口疏導洶湧的洪水,很快就平息了水災。然而根據書中的記載,就當鱉靈在前方勉力治水的時候,望帝居然罔顧自己年逾百歲之老弱身體,在後方和鱉靈之妻發生了令人不齒之事,一時之間輿論嘩然。

關於這件事,大臉怪個人認為是比較可疑的。首先,望帝一生勵精圖治將古蜀治理地欣欣向榮,可見是一代明主。如果他老人家精神尚佳的話,面對這場洪水時只可能是宵衣旰食、夜不能寐,怎麽會有心思「與其(鱉靈)妻通」呢?其次,望帝以逾百歲之高齡,也未必有實施的能力。既不具備作案動機、也不具備作案條件,所以這件事大概率是一件錯案,甚至有可能是一個陰謀。至於它背後的故事,我們以後再單獨和大家掰扯。

望帝與鱉靈

無論如何,【蜀王本紀】中說:望帝 「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 。杜宇羞慚難當,當即宣布讓位於勞苦功高的鱉靈,於是乎鱉靈順理成章地戴上了那頂隱隱泛著綠光的王冠,成為了新一代古蜀之王,自稱叢帝。

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慚,亡去為子巂guī鳥。

所謂子巂鳥,也叫子規鳥,就是我們常說的杜鵑。傳說望帝因為心有慚愧,化成了杜鵑,每到農耕時節就會啼叫,提醒人們及時播種不誤農時。

所以陸遊的【鳥啼】中說: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二月聞子規,春耕不可遲。

而望帝和鱉靈妻子之間的那樁疑案,也被唐朝詩人李商隱寫進了詩中,正所謂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望帝杜宇的故事至此就算基本結束了,然而那個荊上亡SHI鱉靈的故事,這才剛剛開始……

三足鱉

03

鱉靈其人,僅僅是名字就能讓人感覺到一絲詭譎和神秘。「靈」字自古都有靈魂和神靈的涵義,而鱉這種動物在古代常常與龜混同,也是一種帶有神性的動物。恰恰是這個「鱉」,將幫助我們揭開鱉靈身份的神秘面紗,這個稍後會說到。

我們先來看看在【蜀王本紀】中是怎麽記載鱉靈的那段離奇故事的,原文說:

荊有一人,名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

從字面意思來看,說荊地有一個人叫做鱉靈,他的SHI體落入江水中逆流而上,來到望帝統治的郫地,SHI體復活之後與望帝相見,這是一般的理解。

看過大臉怪往期影片的朋友們都知道, 「屍」 在古代並不僅僅是屍體的意思,還有一個極其特殊的涵義:被祭祀的祖先或者神靈的「偶像」。這個「偶像」可能是木頭或者其他材質雕刻而成的,也可能是由真人來扮演的。

女醜之屍

夏耕之屍

刑天之屍

比如山海經中記載的女醜之SHI、夏耕之SHI、刑天之SHI等等,都是類似的涵義。古人在祭祀祖先神靈的時候,會把這個偶像當成其本尊,所以這個「屍」往往代表了被祭祀的物件,而且還常常被賦予了某種神性。

原文中說鱉靈「SHI亡去」之後,「荊人求之不得」,荊地之人到處去尋找它,可見這個鱉靈對於荊人來說非常重要。鱉靈既然只是個人而不是神,又被荊人所尊崇,可以想到的是:鱉靈應該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並且極有可能生前為荊人做出極大的貢獻。進一步可以想到的是,這個鱉靈也未必是那個人生前的真實名字,更有可能是荊人根據他的特殊能力,而創造的帶有神靈內容的神號。

那麽問題就來了,它究竟會是一種什麽樣的特殊能力呢?

荊楚之地湖泊縱橫、魚米之鄉,是鱉大量繁衍的地方,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很早就發現鱉有一種非常神奇的能力。古時每到夏歷的四五月份,是鱉產卵孵化下一代的時候。鱉並不會自己孵化卵,它們會把卵產在向陽河岸的泥沙中,依靠陽光的溫度來孵化。鱉選擇河岸邊產卵的位置,可以精準地預測當年洪水季的最高水位。

因為幼鱉常常在洪水到來時出殼,如果產卵的位置在洪水線以下,那麽泥沙中的溫度就會不夠,而且卵也有被洪水沖走的風險;如果產卵位置離洪水線過高,幼鱉孵化後進入水中的距離就會變長,大大增加了被天敵捕殺以及幹渴致死的風險。

鱉在產卵之後,會在月明之夜爬上河岸檢視卵的孵化情況,這樣就會在河岸上留下爬行的痕跡,荊楚之地的人們就會根據這些痕跡找到它們產卵的位置,從而確定當年洪水的水位線,提前做好相應的防洪措施。

兩廣一帶以前有一句人盡皆知的農諺,叫做「甲魚放蛋窩,洪水到窩邊」 ,說的就是鱉的這種能夠提前預測洪水水位的神奇能力。

那麽所謂「鱉靈」有沒有可能是一位生前善於預測洪水、甚至治理洪水的能人呢,我們暫時還不能下結論。但是如果將鱉的這種神奇能力,與另一位上古神話中如雷貫耳的人物聯系起來分析的話,籠罩在鱉靈身上的那團迷霧就將徐徐散去,這個人就是大禹之父——鯀。

鯀,是上古神話中以治水而聞名的神人,是大神顓頊的直系後人。他的事跡最早可追溯到上古奇書山海經中,【山海經-海內經】中說:

鯀竊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這段內容就是上古神話中著名的,鯀竊息壤治理洪水的故事。所謂息壤,是上古神話中天帝所掌控的能夠無限膨脹和生長的神奇土壤,鯀希望用圍堵的方法治理洪水,從天帝那裏偷走了神器息壤,結果以失敗告終,被火神祝融誅殺於「羽郊」。

鯀竊息壤

【國語·晉語八】中說:「昔者鯀違帝命,殛jí之於羽山,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

鯀被誅殺之後,化成了「黃能」潛伏進了羽淵之中,也就是羽山下的一個無底深潭,類似的記載在【史記·夏本紀·正義】、【左傳·昭七年】中也有。那麽「黃能」是什麽呢?

【爾雅·釋魚】中說:「鱉三足,能。」

所謂黃能,就是黃色的三足鱉。鯀在羽山被火神誅殺之後,變成了一只黃色的三足鱉,潛入了山下的羽淵之中。鯀死後為什麽化成三足鱉呢,這看似是一個神話演繹,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明確的邏輯。

鱉和鯀之間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關聯點,那就是洪水。鱉能準確預測洪水的水位,而鯀則是一個治理洪水的神人。眾所周知,鯀的治水與大禹不同,大禹以疏導治水,而鯀則是以建堤壩、築城墻來治水,一個疏一個堵,結局自然不同。

既然鯀要建堤壩來堵住洪水,那麽他勢必面臨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堤壩究竟要建多高?如果堤壩建低了,那麽洪水一來漫過堤壩,一切努力付諸東流;如果堤壩建高了,在那個勞動工具極端簡陋、勞動力異常匱乏的遠古年代,這無疑是一種人力和物力的浪費。

說到這裏諸君應該都明白了:這個事關成敗的難題,鱉能幫助鯀解決,而事實也有可能正是如此。

楚國的屈原在他的天問中說到:鴟chī龜曳銜,鯀何聽焉?

屈原

這句話如果直譯過來可以這麽理解:就連鱉都成群結隊地來幫助鯀修建堤壩,他是多麽地有聖德啊!我們可以想象,常年在水邊治水的鯀可能無意中發現了鱉的神奇能力,並把它套用於建築堤壩之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鯀死後被神話成潛入羽淵的三足鱉。

從這個角度來說,將鯀稱為「鱉靈」其實也並不為過,但此時就將他們劃上等號顯然還缺乏足夠的說服力。然而另一條線索的出現,將幫助我們揭開鱉靈的神秘面紗。

前文說到過,鯀是顓頊的直系後人,姒sì姓,據記載是有崇部落的首領,所以史稱「崇伯鯀」。

【小爾雅·廣話】中說:「崇,叢也。」

叢字古音為從母東韻,崇字古音為牀chuáng母侵韻,從、牀為準雙聲,東、侵又可以通轉。可見崇和叢不僅現代發音相近,古音也相近。根據【廣雅·釋話三】中所說,崇和叢都是「聚」的意思,可見它們古音相近,就連古義都是相同的,是完全可以互通的兩個字。

那麽請問諸君,還記得鱉靈在戴上那頂隱隱泛著綠光的王冠之後,給自己的稱號嗎?沒錯,叢帝!不僅如此,在【山海經】中也有三足鱉的記載,【山海經-中山經】中說:

又東南三十五裏,曰從山……從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其中多三足鱉……

【中山經】中的三足鱉,也是來自於一個叫做從山、從水的地方,以上這些難道僅僅只是一種巧合嗎?

鯀屍西征

04

如果我們現在就將鱉靈和鯀之間劃上等號,顯然還是不行的。因為鯀所處的時代是上古夏朝之前,而鱉靈的故事據推算應該發生在公元前600多年左右的春秋時期,兩者之間至少相隔了1000多年。如果鱉靈僅僅是一個神話人物,這倒還說得通,不過鱉靈是一個被記載進史書中存續了300多年的古蜀國的開創者,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這說明在神話的背後一定隱藏有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

在屈原的【天問】中還有這麽一段關於鯀的內容,原文是這麽說的: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化為黃能,巫何活焉?

這段話大意是說,鯀在羽山被殺之後,SHI體居然翻越了崇山峻嶺向西而去;他化成了三足鱉,後來又被神巫所復活。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主要情節,居然和鱉靈屍逆流而上後復活,驚人地相似!

郯城

我們不妨根據有限的文字記載,來復盤一下鯀屍西征的路線。鯀被殺於羽山,羽山一般認為位於現在山東境內的郯城一帶,那裏可以看做是鯀SHI西征的起點。鯀SHI如果從山東出發一路向西,想要到達四川則需要經過荊楚之地,然後翻山越嶺才能進入四川盆地,唯一可能的方案就是沿著長江逆流而上,這大概就是神話中鯀死後化成水中三足鱉的原因。

【蜀水經】

那麽鯀又是在什麽地方被復活的呢?【蜀水經】卷七中說:

江水有東北經巫山縣城南。巫山縣,古巫鹹國也。

江水所途徑的巫山縣,被認為是遠古的巫鹹之國。巫鹹是大名鼎鼎的上古十巫之首,在上古的弒神案中,天帝為了救活被殺的窫窳,命令十巫中的五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救活了窫窳。可見盡管不死之藥,傳說是西王母所專有之神器,十巫之首的巫鹹用不死之藥復活鯀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據傳鯀是在岷山之下剖腹生下的大禹,那麽我們可以基本還原鯀SHI西征的大致路線:從山東郯城的羽山出發,經過荊楚之地沿江一路向西,到達四川巫山的巫鹹國,最後到達岷山。這條路線,正好就完整地覆蓋了鱉靈之SHI從荊地逆江而上的路線。

鯀屍西征路線

說到這裏我們基本可以推定,古蜀人是將杜宇和開明氏王朝更叠中的某個歷史事件,附會了鯀屍西征的神話,並依葫蘆畫瓢地創造出了那個鱉靈SHI逆江而上的故事。那麽真實的歷史,可能又是什麽呢?大臉怪友情提示,以下主要觀點不見於任何古籍記載,是我個人的分析和推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註】中說:南安縣治青衣江會,蜀王開明故治也。

其中提到的南安縣,就是現在的四川樂山。

而所謂的故治,當然是區別於鱉靈王朝後來的都城「新都」和「廣都」,這說明歷史中的鱉靈並不是一個人孤身入蜀,而是一群人。這群人的身份,大臉怪推測很可能是散落在荊楚一帶的鯀的後人,也就是有崇氏的後人。他們世代供奉自己的祖先鯀,但由於鯀當年治水失敗被殺,於是只好用另個更具有神性的名字來供奉鯀,那就是「鱉靈」。

隨著楚國的日益強大,他們在荊楚的土地上漸漸無法生存下去,只好沿著長江朔江而上尋找新的生存之地。他們首先就來到了長江上遊的支流—岷江旁的樂山一帶,而沿著岷江繼續逆流而上就是杜宇治下的古蜀國都城所在的郫地。

很顯然,這群鯀的後人在樂山停了下來,並開始築城耕地、休養生息。沒過多久,一場洪水的到來改變了一切。這群人作為鯀的後人,有著豐富的治理洪水的經驗,這場洪水成了他們炫技的最好舞台。

鱉靈一族治水的美名很快傳到了杜宇那裏,上遊的望帝正被洪水折磨地焦頭爛額,一聽到這個訊息馬上請他們到上遊協助治水。鱉靈一族領命之後帶著他們所供奉祖先鯀的神像,逆岷江而上來到郫地,很快就治理了水災,一時之間名聲大振、威望驟升。或者是民意、或者是篡權、或者是陰謀、又或者真的是年事已高的望帝主動禪讓,現在已不得而知,鱉靈憑借這場洪水中建立的功勛取得了對古蜀地的治理權。

一夜之間從流亡的部族,變成了偌大的古蜀之地的管理者,這期中的落差和惶恐可想而知。鱉靈一族為了名正言順地戴上王冠,只好將自己逆江而上治理洪水的功績,附會祖先鯀屍西征的古老神話,創造了一個神人逆江而上死而復生的故事,並用他們稱呼祖先鯀的那個神號給他命名為「鱉靈」,從而給他們本來卑微的身份鍍上一圈神秘而耀眼的金光。

鱉靈帶上王冠之後,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崇伯鯀」,自命為叢(崇)帝,史稱開明王朝。開明一朝,傳位12代,統治古蜀國三百多年。開明氏後期從「廣都樊鄉」遷都,建立了一個無比繁華並延續至今的古老城市,它的名字叫做: 成都

此後開明王朝定都成都,一直到公元前316年,蜀王開明十二世被秦軍司馬錯所殺,鱉靈開創的古蜀王朝自此滅亡。

司馬錯

鱉靈王朝雖然早已不復存在,但是他和望帝杜宇之間那段離奇的神話傳說,猶如華夏上古神話寶藏中的一顆明珠,時常發出奪目而閃耀的光芒。

喜歡上古神話故事的朋友們,可以關註我的上古神話那些事系列文章和影片,我是只說自己觀點的大臉怪,謝謝您的觀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