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男人心頭好的「天上人參」,1億只都險些滅絕,保護級別連升4級

2024-07-08科學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選一下「關註」 ,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檢視。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黃胸鹀(wú)現在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很多人可能對它不甚了解,但是當說起禾花雀、黃肚皮、黃膽、稻雀、秧谷鳥、烙鐵背這些地方俗名的時候,相信大多數人都是見過它的,甚至還吃過。

據統計,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黃胸鹀的數量大概在一億只左右,從來沒有人想過稀松平常的它們會瀕危。

它是一種和麻雀差不大的小鳥,曾經也像麻雀一樣隨處可見,但是不知道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它的美味。

於是一場「吃鳥」的風吹到了它們身上,以至於它們在短短的17年裏,保護等級連升4級。

在2000年時,黃胸鹀的在瀕危等級上還是「無危」,但是僅過了4年,它就被「晉級」為近危級別,又是4年,黃胸鹀的等級再次調整,成為易危動物。

2013年時,黃胸鹀又成為了瀕危動物,2017年又成為了極度瀕危物種,在17年的時間裏,黃胸鹀就從無危到了極度瀕危,近1億只的黃胸鹀就所剩無幾了。

然而讓黃胸鹀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竟是因為一道被人稱作「天上人參」的「燒鳥」菜,相傳它還有「補腎壯陽」的功效,這讓一些很有需求的人對它更加地趨之若鶩。

現在黃胸鹀險被滅絕的原因被人們粗魯簡單地概括為一句話, 黃胸鹀是被廣東人給吃絕的,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黃胸鹀的「消失」 ·】»

在珠三角地區,黃胸鹀的大名無人不知,它是一種很典型的候鳥,在它的世界裏是沒有國界的,它的生存範圍很廣泛,在中國,芬蘭、俄羅斯,日本等這一大圈都是它們的繁殖地。

當繁殖期結束之後,它們就會再次往南遷徙,到東南亞地區過冬,每年都如此往返。

繁殖期它們主要是以昆蟲為食,而在它們的遷徙路上,恰好是高粱和水稻長穗子的時候,這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它們路上的口糧,它們尤其喜愛剛剛灌漿的稻米,鮮嫩多汁,十分美味。

然而也正是因為它們會啄食未完全成熟的稻米,因此在南方它們被廣泛地認為是一種害鳥,「禾花雀」這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

甚至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它們還曾因此遭到過捕殺,但是數量上仍沒有大的波動,還是一如既往的多。

黃胸鹀算是廣東的一道傳統美食,但是黃胸鹀的個頭很小,有些在經過處理之後,全只都不足一湯匙。

為了能夠做出一盤像樣的菜肴,往往就需要大量的黃胸鹀,在它最盛行的時候,單是一個地區每年就要消耗上百萬只的黃胸鹀。

而黃胸鹀的繁殖由於族群基數很大,所以它們每年的繁殖數量是很多的,每年的五到七月份是它們的繁殖期,每只雌性可以產下四五枚鳥蛋,不到半個月就可以孵化。

在沒有人類的大肆捕殺的情況下,它們完全不存在生存危機,在意識到黃胸鹀數量急劇減少的時候,科學家們甚至最先想到的是棲息地的減少又或者是食物競爭太激烈。

然而事實卻是,它們是被吃到瀕危的,但是如何捕捉它們是一個大問題,它們的個頭很小,而且會飛,想要抓它們還是很費功夫的。

«【· 廣東人把黃胸鹀「吃絕」? ·】»

它雖然是季節性的候鳥,遷徙的時候能夠形成數千只的群落,並且繁殖區域十分廣泛,但是在整體的遷徙過程中相對於地域而言也是相對分散的, 那麽為何在廣東能夠如此大量而又集中的捕捉到黃胸鹀呢?

這就與中國的氣候和地形有很大的關系。

在生物專家觀測到的黃胸鹀的遷徙路徑大概是從西向東跨越數千公裏,進入中國境內,然後在抵達東南亞範圍的溫暖地區過冬的。

在進入中國境內後,黃胸鹀首先會在渤海灣逗留,大多數途經中國的遷徙鳥類都會在這裏中轉,稍作休息。

而天津和唐山也是捕鳥的「重災區」,廣東人餐桌上的黃胸鹀也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這裏,在天津也有一條專門的街,一家挨著一家全部都是制作黃胸鹀的食店。

那些僥幸逃過一劫的黃胸鹀會繼續向南遷徙,這時黃胸鹀的遷徙隊伍就會慢慢變得分散,在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都能看到它們,但是 在即將到達過冬地點之前,它們會再有一次短暫的匯合,地點正是廣東。

因為受到太平洋和雲貴高原的夾擊,只有很窄的一段路能供它們通行,它們的路線就會被地形地勢影響,向廣東偏移,在這裏有大量的聚集。

也正是這樣的遷徙過程成為了它們能被大量捕殺先決條件。

後來隨著黃胸鹀的名聲大躁,逐漸形成了產業鏈,沿街隨處可見的烤鳥店,還有專門的捕鳥人,在田野裏布下天羅地網,無論黃胸鹀落腳哪一處,都沒有逃脫的可能。

在市場需求最旺盛的那幾年,甚至有人專門在郊區種植高大的蘆葦類植物,吸引黃胸鹀來此投宿,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再把它們一網打盡。

在被端上餐桌的黃胸鹀中,甚至沒有一只是圈養繁殖的,全部都是來自野外的捕捉。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僅是2001年一年的時間,就有100萬只黃胸鹀被捕,當地的食客更是將其奉為了「天上人參」,深入人心。

那麽黃胸鹀到底有沒有所謂的「補腎壯陽」功效呢?

在國內外古今的醫書當中均沒有提到過和黃胸鹀可以入藥,而人們之所以會如此偏愛這道美食,大概也是因為它的數量多且肥美。

在遷徙過程中,它們所食的灌漿期的稻米能夠給它們提供更多的營養,以至於它們都十分的膘肥體壯,而廣東的氣候也很適宜,鳥身上的油脂豐富,這才受到了人們的青睞。

«【· 被獵殺威脅的物種 ·】»

而黃胸鹀也並不是唯一一種差點被「吃絕」的物種,青石爬鮡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小河裏到處都能抓到的,甚至還有人專門抓來餵雞,但是到了21世紀,它的價格一路飆升,漲到了每斤500塊左右。

之後因為數量越來越少,價格都在上千元一斤,即便是如此高價,仍有人願意一擲千金「嘗嘗鮮」。

現在的很多人幾乎都不認識這種物種了,野生的更是少見,而圈養繁殖的難度也很大,它們對水質的要求很高,生活的環境也是人工難以復刻的。

不論是黃胸鹀,還是青石爬鮡,它們的瀕危都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人與動物之間也應該和諧相處。

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多少都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影響,並且如果它們徹底滅絕將意味著世界上永遠地失去了一個獨特的物種。

參考:

新京報評論【若無惡俗的「壯陽文化」,禾花雀本會活得很好 | 新京報快評】,2017-12-07

人民資訊【30年來,在餐桌上走向滅絕的禾花雀】,2021-10-13

中國綠發會【盜獵打而未絕,中國90個受脅物種存在獵捕風險|【nature】研究揭示】,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