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警惕!智能電話正在悄悄改變你的大腦

2024-06-01手機

各式各樣的智能器材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產品,更是深刻影響人類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乃至大腦結構的社會現象。

特別是智能電話,透過啟用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利用我們對即時滿足的渴求,建立了一種難以抗拒的互動模式。這種機制在網絡遊戲、短影片等平台中無處不在,吸引我們點選、重新整理,滿足瞬時的滿足感。然而,這也導致我們與現實世界漸行漸遠,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被螢幕的冷光所取代,情感反應變得遲鈍,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道德界限變得模糊。

智能電話的崛起

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問世標誌著智能電話時代的開啟,喬布斯自豪地宣布重新定義了手機。這款集合了電話、音樂播放器和互聯網瀏覽器的產品,憑借其簡潔的設計和創新的觸控操作,迅速風靡全球。然而,其影響遠不止於此。

隨著時間推移,智能電話的功能愈發強大,從最初的數個套用到如今的市集裏數百萬款套用,它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中心。與此同時,演算法的引入和個人化推播讓手機成為了無時無刻不在吸引我們註意力的工具,這種設計背後的邏輯正是透過不斷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來維持使用者的高度參與度。

科技的雙刃劍效應

但科技的雙刃劍效應日益顯著。早在2008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病學家Gary Small就提出警示,指出過度使用智能電話可能改變大腦功能,損害人際交往能力。盡管當時的言論並未得到廣泛認可,但如今,眾多研究正逐步證實他的預見。

202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度依賴智能電話的使用者,特別是年輕人,其海馬體(負責記憶儲存的關鍵區域)的體積明顯減小。這與另一項針對長期智能電話使用者的MRI掃描研究相呼應,該研究發現這些使用者大腦中的灰質體積減少,涉及區域包括前扣帶皮層、眶額皮層等,這些變化與抑郁、精神分裂癥和癡呆的風險增加有關聯。

降低的註意力和記憶力

過去人們依賴於自身記憶來儲存電話號碼、認路記路等資訊,這在無形中鍛煉了海馬體。而今,智能電話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記憶輔助,這種依賴性卻可能帶來負面效果。例如,一項研究表明,頻繁使用智能電話的個體在海馬體體積上的減少更為顯著,提示了過度依賴器材可能對記憶能力造成長期損害。

閱讀習慣的變化尤為引人註目。202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內容相同,但從紙質書閱讀轉向螢幕閱讀會降低理解能力。手機的存在,即便是未開機,也會幹擾我們的註意力,導致認知資源分配失衡,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將此現象稱為「認知流失」。這意味著,即便我們主觀上認為手機並未影響我們,它實際上已悄悄奪走了我們的專註力。

註意力和焦慮

智能電話的通知系統無異於現代版的巴甫洛夫實驗,不斷將我們置於期待獎勵的緊張狀態中,久而久之,前額葉皮層的正常功能受損,情緒調節機制失衡,從而增加了壓力和焦慮。社交媒體的使用,更是在持續不斷地向我們輸送資訊,不斷挑戰著我們的心理承受力。

如何應對智能電話的負面影響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並非束手無策。透過諸如定期鍛煉身體、限制社交媒體使用時間、避免多工操作、回歸紙質閱讀以及減少對手機的記憶依賴等策略,我們能夠積極地管理技術對我們大腦的影響。

此外,諸如國外Ground News這樣的平台,透過將不同媒體對同一新聞的報道放在一個條目下,提供跨越立場的新聞視角,幫助我們打破資訊繭房,促進全面客觀的思考。

反思與展望

已有數以億計的人可能因過度使用而遭受記憶力衰退、註意力分散、灰質減少以及焦慮增加的困擾。認識到問題的存在,本身就是改變的開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采取行動,把握技術的使用,不讓它成為控制我們的主人,而是服務於我們的生活和成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