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2024年iPhone XS老機新體驗,與新款iPhone相比有何不同?

2024-02-19手機

這台被稱為拍照最強的iPhone,究竟有什麽魔力吸引著諸多的明星和使用者的喜愛呢?或者說,有什麽原因導致了iPhone XS之後的機型拍照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呢?

如果你把iPhone銳化作為關鍵詞在平台上一搜,你會發現有超級多的筆記都在教你如何關閉iPhone的拍照銳化。但是很不幸的告訴你的是,想要不介入後期和第三方APP,還能保證拍攝質素的方式呢,目前還沒有。

也正是因為銳化等諸多原因,一代神奇的iPhone XS被捧上神壇,你的iPhone是不是在自拍的時候也會突然調亮,是不是也會過度銳化,在同樣的條件下,用iPhone XS也拍了一張,好像是要好看不少。

故事呢要追溯到2016年,當時的小米數碼系列還是小米5的時代,在海外的一個品牌啊,釋出了一台新品,用著和當時小米5同樣的相機傳感器,但是卻在成像質素上吊打小米5,這台新品啊,就是谷歌的Pixel一代。

那谷歌是依靠什麽能力將成像質素與同時代發售的機型拉開如此巨大的差距呢?這個技術呢,叫做HDR加00+,其原理呢,是依靠多張照片堆疊合成,來得到一張寬容度良好的照。可惜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谷歌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來說還是太過陌生了。

直到2020年,雷總的微博在宣傳自家小米11系列的時候,國內的大多數消費者才頭一回聽到這個技術的又一名稱:計算攝影。但是有趣的是啊,在最近釋出的小米13 Ultra的預熱的時候,又說我們追求真實的光學表現,反對過度的計算攝影。

雖然雷總打自己的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這個也引發了我們的一個疑問,難道這兩年計算攝影技術的發展真的出現了什麽問題嗎?從當作賣點再到開始反對,那我們前面提到的iPhone XS的拍照效果要比13 Pro更好的情況,會不會也是因為13 Pro被計算攝影給負最佳化了呢?

其實我們一翻蘋果的釋出會就能知道答案。蘋果在iPhone 11的釋出會上費了大規模的篇幅來講自己的計算攝影演算法深度融合。這個演算法的本質和前面提及的Pixel的HDR+的原理類似,都是多張拍攝合為一張寬容度優秀的成品。這就造成XS其實就是最後一代沒有深度融合演算法參與成像的iPhone。

那實際上XS就是純純的光學成像嘍?在iPhone XS的相機設定裏怎麽也有HDR的開關呢?這不就證明著iPhone XS其實也是有演算法參與成像的嗎?那同樣有演算法,為什麽成像質素十萬八千裏呢?

要弄明白事情的真相的話,我們需要簡單的了解一下計算攝影的技術本質。計算攝影的技術本質呢,簡單的可以分為兩個技術:堆疊與分割。堆疊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就是依靠多張照片合成的HDR技術,而分割則是一個實作難度更高的技術。

因為在手機眼裏啊,我們的世界是沒有明顯的邊界的,所以要把主體與背景區分看來就要依靠演算法計算出物體的邊界,也就是我們通常用人像模式拍攝的一張背景模糊、主體清晰的照片。是不是還挺好理解的?是的沒錯,XS它也有人像模式,所以在主體與背景的分割上呢,確實是有演算法的參與。

但是和iPhone 13 Pro相差的最大的一點就是XS的成像做到了所見即所得。但其實iPhone 11之後的深度融合演算法要比前代的iPhone的計算攝影演算法更加的優越。

就拿剛才的人像分割來說,XS的分割是純純的依靠辨識影像邊緣將主體背景分離,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會有點假,不自然,因為我們大部份的備受物體,它其實都是立體的,圖形本身呢也具有厚度。

而iPhone13 Pro可以依靠LiDAR的加持,加入了對深度的估計,所以用13 Pro拍攝出來的物體,會讓虛化過渡得更加自然,看起來呢也會更加的真實。因為在區分主體與背景的基礎上,再度對二者細分,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而這也正是iPhone 11系列之後的iPhone拍照會讓人覺得奇怪的一個主要原因。iPhone的深度融合演算法會讓你的照片在演算法眼裏呢,分為大致幾個部份:人像、背景、地面或者是天空。而深度融合演算法呢,又會根據物體不同的性質對材質等進行銳化或者調光,以達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這就是為什麽同樣有演算法的參與,13 Pro並不能做到所見即所得。蘋果一貫的產品特點啊,便是傻瓜式。你不需要會攝影知識,也不需要你會調整參數,按一個快門就可以出一張討喜的照片

。這便是蘋果的計算攝影在早期的目標。但是深度融合演算法呢,卻帶來了不少的問題。並不是說蘋果的演算法能力不夠優越,深度融合演算法的參與,並沒有給使用者更直觀的最佳化,反而是給一次快門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其實啊,各家廠商現在在做的事情,並不是一味的去摒棄計算攝影的演算法的最佳化,想透過演算法來彌補手機和專業器材之間的光學差距。沒有錯,包括像之前小米13 Ultra宣傳那樣,反對的也只是過度的計算攝影。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拍下一束落在桌上的光。但是呢,演算法卻在試圖的告訴我,這樣的照片是曝光不正常的,要調亮畫面,要寬容度,暗部不能死黑,高光不能過曝。

可是計算攝影這個演算法再強,也只是一個工具。計算攝影確實是能賦予普通人更好的影像質素,你也很難去和一個演算法去討論什麽是風格。

難道一味的把暗部堆量,高光壓制,主體明晰就是一張好的照片嗎?不,因為每一個人對於美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就像每一個人的美都是豐富多彩的。不是一套演算法的最佳化便能解決的。

我們可以透過演算法,幫助我們獲得更加準確的曝光和白平衡,但我們也希望演算法可以給我們失焦和過曝的權利,因為不完美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