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閑暇筆記

2024-04-20寵物

戴上膠皮手套,開啟兔籠子。哦,忘了說,孫子非得要養兩只兔子,說是要觀察小動物生長過程。培養孩子觀察能力,是大事,買。網上下單,兔籠、飲水壺、飼草、寵物飼料----一大堆下來,花了幾百元鈔票,也不覺得心疼。兩個孫子還真喜歡上這兩只兔子了,每天放學回來撫摸、餵養,還給兔子洗澡,梳理毛發。高興是高興了,倒是給我找了個「工作」。每天得負責清理兔籠,打掃衛生,更換水壺的水,又要切好紅蘿蔔,定時餵兔草。一通忙乎下來,得用半個小時。

這是個周五,天氣很好,感覺到春天的溫暖和煦。 照樣還是忙乎兔子的事,沖洗底盤,擦洗籠子,清理糞便,飲水壺灌滿-----擡起腰,忽然感到有些費力了,哦,不經意間,老了。目光轉向窗外,樓前一溜銀杏樹已是滿樹翠綠,心中暗想:像一棵樹該多好啊,冬天枯寂,春天又繁茂茁壯,看不出衰老的意思。可我卻是一去不可返,離繁茂茁長越來越遠,心情不禁一陣黯然。果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感嘆時光不居,歲月無情啊。

轉身到衛生間洗手,對鏡自顧,一片驚愕:的確是「老態龍鐘」,豈止是斑駁陸離!迎來送往數十年,尊卑榮辱都是這張臉,過日子難免推拉伸擋,煙熏火燎,久經沖刷,這張臉早已溝壑縱橫,分不清哪裏自心的陰暗,何處是歲月的留痕。看著看著,想起一次回老家,街頭碰見鄉人,見我大驚,啊咋老得這麽快?下意識地摸摸臉龐,嘿嘿,哂笑一下,自我解脫說該老就老唄。再想不願再湊熱鬧,不管什麽酒局飯局一律婉言謝絕,不刷朋友圈,不串門,不訪友,不逛公園,不跳舞,這些都是老人該有的特征。在家也不願多說話,只是看著老伴忙裏忙外,一種被遺棄的感覺纏繞在心頭。形象老了,怕給人笑話,精神老了,感觸神經麻木了,真像蜷縮在一角的老鵪鶉。

「細細想來,其實老就是老了,該撒手時就撒手,這才是真瀟灑。既然不是瑪格麗·杜拉,就不要奢望有人會對你說:‘我愛你年輕時候的你,但是,我更愛你備受歲月摧殘的斑駁面容。’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腳下沒有高枝可站,腰裏又沒有硬通貨來挺,趁早不要奢想誰會有耐心細細認讀你的精神容顏!」

「常識是,順應造化,不與容貌衰朽抗爭,更不和內在的枯萎較勁。任它自在舒卷,這才是安貧樂賤不懼老的人間正道。」

靜坐書桌前,慢啜香茶,瀏覽報紙。倏然間讀到上面兩段文字。頓感字裏行間慢慢浸出絲絲溫暖,又如聆聽哲人睿語,驚恐、憂慮、無奈的心緒漸漸撫平。恰在此時,好,兒子發來短訊:「多達觀,少煩惱,知天命,樂逍遙」。暗揣摩兒子資訊的意思,似乎他已看出我焦慮的神情,是在規勸老爸我呀。愕然,體悟,羞澀。不該讓兒子擔心喲。

窗外,春風拂煦,樹枝輕擺,鳥雀啁啾,安然靜好。就想了,要做個爽朗的老人,幹凈的老人,快活的老人,夕陽也有光,要把最後的一束光化作帶給孩子們的吉祥的祝願:繁華之外,定有凈土;所有美好,如約而至。(2024、3、29、記)

你知道錢理群吧?他可是大學教授、學者、魯迅研究專家。他竟然住進養老院了,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在一次養老沙龍會上,錢理群作主題發言。發言中他提出了老人要回歸童年。有那麽大名望的人竟然心裏住著一個孩子。老來再現赤子之心,有赤子之情,做赤子之事,不亦樂乎?

這是讀晚報一則短文時隨意寫來的文字。短文中有一段寫得十分貼心:「活了一大把年紀這人生的意義是什麽?想來想去,無從索解,只是感覺當下的每一天,過得還不算空虛,還總有些思考,有一些表達,才能稱之為人的生活吧。」

能夠思考,能夠表達,就是人的生活。或許這也就是人生的意義了。細細一想,可不是嗎!不糊塗、不懶惰,習慣自然地去思考,體悟、表達,心裏就會太陽高照,和風細雨,不至於荒草滿地。咱不是大家或者大師,更不能算文化人兒,只是書讀得多了,又喜好信筆塗鴉,在心裏對自己說是個文化人兒,不敢在人面前稱道,那是害羞的事。暗地裏學著做文化人,用文化人的品行、言行要求自己,鼓勵自己,橫豎給自己擺出文化人的氣派;置於眾人面前,謙遜地聲稱咱就是貨真價實的老百姓。這樣好,既不會漂浮半空而沒根沒底,也不至於埋在土裏毫無生氣。

一直認為好思考是件壞事,是多慮。仔細琢磨,思考不等於多慮,善於思考對老年人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大好事呢。不過需要註意:思考的目的要清晰,思考的問題要實際,思考的度要適可。

愛思考的人永遠不老! (2024、3、31、記)

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天午睡醒後,腦子裏竟是一片空白,呆坐在床上楞會神兒。無聊也就會趁這縫隙偷偷鉆進心裏,短暫的煩躁總要蹦跶一會。好在只是一會兒,等我洗把臉,泡好茶,開始看報的功課,無聊和煩躁也就溜之大吉。

常常是整個下午都處於亢奮狀態。讀報,做筆記,寫感受。不時地被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所感動,此時,仿佛我已走出家門,遇見許多的美好和驚奇。聽到偉大的、普通的,閃光的、暗淡的諸多各式各樣的人生故事,也好似與智者、愚者、國王聖君、平民百姓親切交談,偌大的世界全展現於我掌。就說今天讀【新民晚報】,在一篇【在無法傳遞的經驗中共鳴】裏有這樣一段文字,竟然與我的心境同頻振動:

「當我陷入書作危機時,我就告訴自己,好好珍視那份不被外界擾亂的場域,從內心深處,捫心叩問,從最想寫的東西開始寫起,或許一切會在實踐中豁然開朗。至於是否成功,那根本不是我所決定的,也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唯一能決定和追求的,就是對得起自己的內心。」

就是這段文字,激起我內心的澎湃。一個被稱作老人的人,一個有著安逸舒適生活的人,一個想做「銅豌豆」的人,依然沈浸於讀書之樂,陶醉於書寫之美,既不想成名,也不欲出書,無非是圖得內心的豐滿與充實,好像僧人面壁禪定,就是保存一顆單純清凈以免除一切人生困惑的心境。

這樣不好嗎?好,是世界上的最好!(2024、4、2、記)

奇怪,這幾日,心緒好像坐在過山車上,一會兒高高升起,一會兒又急速降低。又好似夏日的天空,一會兒風和日麗,轉眼就烏雲滿天。總之感覺心裏不安穩。不由得自我懷疑招惹了抑郁癥。

這是退休後的最難熬的一段。

還想在社會上多蹦跶一陣子,湊個紅火熱鬧。擡起腳竟然無處可放,逡巡許久,最終只得悻悻收回,留一聲長嘆息在心裏——無著無落的尷尬不時跑來親昵著;讀書好吧?可是讀書有時也未必能化解心中塊壘,反倒越是讀書越感到渺茫,自己想的與現實的鴻溝愈加開裂,幾乎要被淹沒與翻滾著焦躁、苦悶、自卑的濁流之中;我不知道當年蘇軾面對「漸不為人知」反而喜悅至極,那該有多大的心胸和格局呀;我從黃土地裏鉆出來,苦巴苦業擁有這樣的生活,按理該知足常樂了,就是樂不起來,也許是打小就有的個人樣來是抵抗和不屈心依然還在驅使著我自找苦吃;就是這驅使,使得我時常恍惚,時常迷茫,時常遺失時常找不到北。

「盡力讓滿足的日子多於不滿足的日子,人會快樂起來的。」、

一語化解萬重困。人生之北,就在心底,原本很好,非得叫自己虛幻成不好,傻啦?(2024、4、7、記)

「我的臥室和書房是在一起的。這自然而然使得我每晚臨睡前,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對對面的一排排書,多一些關註和凝視。久而久之,這些書便成了我居住其間最大的滿足和慰藉。」

這段文字恰好滿足了我醞釀於心的,且急於表達的一種心意:是的,我不是文化人,也不做專業研究,從未想過靠這些書換來體面和榮耀。我沒有書房,臥室兼書房,還是孫子們在家的「遊樂場」。不過並不影響我的看書寫字。書桌上堆滿書,床頭列著書,窗台也是書籍聚會。老伴總愛嘟囔,花錢不說,屋子亂哄哄的。我的退休生活大部份就是在這「亂哄哄」的「遊樂場」裏度過的。一台電腦,一部印表機,煙缸、茶杯、台燈-----樂在其中,滿足在其中,陶醉在其中。讀書人不孤單,對了。清人張潮【幽夢錄】裏有「案頭有山水」,此話不假。再延伸想,就記起阿來【西高地行記】裏的一段話:

「這個世界本就是權力與物質財富至上,在當今時代更是變本加厲。但我堅信,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並不是權力與財富的延續和繼承,而是因為文化,那些真正作為人在生活的人,由他們所創造與文化所傳承的文化。我不自認高貴,但我認為可以因此從權力與財富那裏奪回一點驕傲。」

特別給力的一段文字,非得說讀書圖啥,我就把阿來的話重復說給你聽:「以此從權力與財富那裏奪回一點驕傲。」是的,我的讀書就是為了能使自己的思想一直處於清醒理智狀態,使自己的認識始終保持清晰合理準確,使自己的生活行雲流水,雲舒雲卷。(2024、4、8、記 )

南韓電影【江邊旅館】上了年紀 詩人英煥來到冰封的江邊一家空蕩蕩的旅館,計劃邀請兩個兒子來看望自己,然後死去。倒不是他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只是隱約感覺到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這是一篇影評文章裏的文字。

面對這段文字,我楞神許久-----(2024、4、8、記)

讀寫一則

午後,情緒活躍,精神亢奮,這樣的最好心境,從早晨開始且持續了一天,難得啊。午後讀報,讀格非【登春台】的創作訪談,再次把我激越的心情推至更闊大的境地。

「以浩渺哲思探索多種情感命題」——格非凝視現代人的情感變遷,探索了親子關系、兩性關系,盡我與故我的關系(評論者言)

哦,作家是人類命運的解剖師,是人類情感問題的治愈者,是人類文明的拂照者。揭示人的命運之奧秘,揭開必然與偶然的秘密,了不起呀。我想,一個人不能只是陷入自我的狹小之中,而應關註普羅大眾的命運變化。關註人,人的情感,人的命運,才是根本。

把我縮小,放大「人之為人」,思考普遍與個別,歷史與現代,必然與偶然,順境與逆境,高貴與卑微,貧窮與富有,痛苦與歡樂,幸福與苦惱------一切有關人的命題最後歸結到「人性」,那麽,你的讀書境界與寫作視域才會敏銳,尖銳,通達,深刻。

呵呵呵,忽然通透了。如果像過去那樣,眼睛僅盯眼皮子下面一小塊,思維在小城區域遊走,精神呆滯於那麽幾個人,那麽點事,真是畫地為牢,自我拘囿。羞赧呀,羞赧!

人的精神高度決定思維的高度,人的思維視野決定看世界的廣度。我雖然身居小城,但是也要放眼人類。只有這樣,生活才能廣闊遼遠,人生才能豐富多彩。(2024、4、9、記)

心情大好,是因為讀並抄錄了一首小詩:

一聲顫栗的呻吟

來自一塊被碾碎的石頭

我蹲下身,撫摸著它的孤獨

默然無語。凸凹是它們的選擇嗎

大地如此厚重,車輪鞭痕不均

我左手詩歌,右手鐵鏟

把每一塊路石——一一放平

放平——哦,放平。我在心中只供奉著我的那塊石頭。

午後,竟是特別的安寧靜謐,任思緒優雅飛舞,頗具雅興地擦洗屬於我的這塊老頑石。啊,老頑石,從鄉野溝峁走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櫛風沐雨,在苦苦追尋裏滾過,在一馬平川上跳躍過,在腥風血雨裏淬煉過,待到車碾馬踏不滿道道痕跡,終於可以平靜地微笑了,終於可以慢慢構想,悠然自得地去雕刻這塊自己的山頭了。(2024、4、10、記)

肖復興,大作家。他出了本新書叫【天壇新六十記】

肖復興退休後,空閑時間,他常到天壇,起初並不為寫文章,只是畫畫,散散心,消磨時光。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每畫畫,就有人看著他畫,又有人和他說話。不管畫的是亭子、小橋、古建、樹林,還是天壇中的遊人、情侶、跳舞人、唱歌人,盡管大家不相識,卻渴望交流。互相聊天。當心中發生一點點感動,便記錄下來,成為一篇小短文。——在天壇畫畫的人類觀察者(北京晚報)

肖復興出新書的訊息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就是有情有義有心人成就人生事。原本是散心、消磨時間,偏又愛好畫畫、喜寫文章,無意之中,做成有意之事。這老前輩真行啊。看看人家,唉——一聲長嘆!

想我也一直也是喜寫文章的,也特意出門去走訪古村落,走走看看,心裏也有小感動,也塗鴉成文十幾篇了。可是我的心裏總像堵著一塊石頭般,不暢快,不疏朗,不灑脫,寫出的文字也顯得疙哩疙瘩,別別扭扭,一點也不美觀。仔細想來,還是對人生、對生活只是局限於個人意念上的理解,缺乏人生大格局,大情懷,大視野。不好意思說,還是有那麽一點「出人頭地」的所謂「理想」。難怪寫出的短文逼仄,格調低下,情感單調,貧乏。

既然喜歡和愛好,要真喜歡愛好。咋辦?

熱愛生活吧!以普通人的情感去理解庸常的生活,進而發現最樸實的生活之美;放開心扉吧!擺脫狹隘的自我意識,多看多想生活裏的積極陽光的人和事;觀察思考「大人類」吧!細心體察人間的美好、不幸、艱難、慈善、邪惡,以仁義之心,寫仁義之文。宗旨是寫出人間美好,寫出萬物有情,寫出日新月異,寫出點滴溫暖。

看來我得多和人交流,多出去看看,多發現值得去寫的素材才是啊。比如,要使「鄉野筆記」付諸實踐,提高探訪古村落的寫作水平,以更加寬厚的筆調繼續寫好「走訪縣城系列」。也或開始寫過往記憶,陳年老事-----

大言不慚地說,保不準哪天我也出本書呢,不是沒這個可能。例如我的「古村探訪筆記」完全有理由出本書啊。晚年生命有所寄托,余生日子多些雅趣,時時刻刻讓一顆心沈醉於興趣、愛好和喜歡裏,於己有益,於人有益,於社會有益。(2024、4、10、記)

有人說文字療饑但不飽腹,還有人說藝術浪漫卻沒根。反正這世界上的話裏裏外外,前前後後都可以按著自己的心思說。不是有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話嗎,那就公說公的,婆說婆的。

「過去的世界還在繼續,而新的生活已拽著你徑自向前了」「竭盡全力去做一個渺小的人」 ——格非【登春台】與讀者見面了,讀來是一種享受。

探幽過往,是否能真正看透真相,放下,放不下?【我該走了嗎】 ,有人從中看到了和解。

就愛讀這樣的文字。(2024、4、11記)

最近喜歡上了走訪縣城,就是樂意到周邊縣城轉轉看看,觀賞文物古跡,尋覓歷史遺跡,參觀博物館、圖書館,還特別留意縣城的各式各樣的公園,自然也要一睹縣城的城容城貌以及新變化。看完了,想一想,把心裏的感受寫出來,還真是美滋滋的啊。由此也就特別留意這類文章。

【燕趙晚報】「文旅時空」版刊發一篇「長安行」的遊記文章,因為所愛,心同意合,便饒有興趣地仔細讀了這篇深度遊記,竟獲得很多啟發: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美通常在陌生而又遙遠的地方。當我 漫步曲江池畔,望著一方碧水感慨萬千。「曾在的將永在」詩意長安,盛世長安,已在我心裏了。

發自內心的文字——開篇就以飽滿的激情把自己的內在思緒和情感潑墨般灑向讀者。(寫遊記要緊的是先聲奪人,有個好的開頭。)

作者寫看渭河時運用歷史知識、古詩文來做底襯,無形中增加了遊記文章的底氣和厚度。走訪縣城也要註意利用這個「小技巧」。不妨抄錄些語段品味品味:

欲揚先抑,借一大爺的口說出渭河沒啥景致,在幾乎返回時,想起王維筆下的「渭城朝雨浥輕塵」的渭河,李白筆下的「渭水銀河清橫天流不息」的渭河,杜牧筆下的「渭流漲膩,棄脂水也」。此生只來一次,不管它多不起眼,總得看一眼吧!我想,此時讀著也會迷醉古詩詞裏的渭河,同作者一樣,總得看一眼吧。

見到渭河了,該怎樣寫呢?

「這就是崔顥筆下‘萬戶樓台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的渭水,白居易筆下‘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的渭水。賈島筆下‘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渭水。」

利用古詩詞寫渭河,沒啥景致,映襯出古意只能留存心底的感慨。

作者還寫了灞河,同樣是古今結合,相互映照,發出感慨。最後寫的是寫曲江池遺址公園,倒是值得一讀。我還沒有觀覽過遺址公園,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也還做一借鑒。

「一池曲江水,半部全唐詩」新科進士中榜,皇帝賞賜「雁塔題名」後,相邀曲江池畔,飲酒慶賀,杯盤水轉,曲水流觴,「曲江流飲,名揚天下,乃長安八大景之一。」

接下來,沿著歷史上的曲江寫了詩人與曲江,文字深厚,典故恰當。最後結尾:「如今長安不再,詩猶在,曲江猶在。當我漫步曲江池畔,望這一方碧水,感慨萬千,曾在的將永在,詩意長安,盛世長安,已在我心裏了。」

此篇「長安行」寫了渭河、灞橋、曲江池遺址,沒有現實景物的描寫可渲染,只是抒發懷古之情,借用名詩名句來表現眼前景物。似乎寫古多,寫現在少。有些老套路的嫌疑。(2024、4、12、記)

早上翻書:

「鐘聲響了,從這一個教堂到另一個教堂,鐘聲相應------克利斯朵夫不知過了多少時間。等到擡起頭,鐘聲已止,夕陽已下。克利斯朵夫被眼淚蘇解了,精神被沖洗過了,聽見心頭像泉水似的湧出一闕音樂眼望著一鉤新月溜上天空。」

對,就是看到了這段話!

從陽台玻璃望著碧藍的天空,那段話化成水滴,帶著清脆和朝氣氤氳在我的周圍。耳畔仿佛回響著·羅蘭那鏗鏘有力的話語:

「他常常覺得很悲哀,但那是普通的哀傷,不致妨礙他的生活了。是的,非活下去不可!他失去了世界上最愛的人,受著憂苦的侵蝕,心中存在著思念,可是有那麽一股豐滿那麽專橫的生命力,便是在哀傷的語言中也會爆發-------」

哦,好似那股豐滿專橫的生命力突然降臨我的頭上。我在心裏喃喃自語——

我絕對沒有理由讓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變得低沈憂苦,沒有,絕對沒有!若是允許它的存在,那就是對生命的褻瀆,是純粹的妄自菲薄,硬是把原本健壯飽滿活潑的生命套上乞丐的招牌,那麽,你就是天下最大的懦夫。

看吧——生活的大河依然是浩浩蕩蕩,從未有任何人敢對你表示絲毫的輕蔑。沒有,從來沒有的!況且,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完美,萬萬不要把自己僅有的一點不完美供奉給這個社會或任何一個人,而是要明白:都一樣,誰也奈何不了誰。

豁然開朗——我所追慕的那個,近前細看,原來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其汙爛不堪、愁悶憂苦卻比我還多呢。別他們笑得那樣燦爛,也是強迫自己不至於露出內心的哀愁罷了。既然沒有憂苦不樂的理由,何必裝出多愁善感的樣子呢?記住;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讓我諂媚仰視討好的人了。在這個「平視的時代」,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中,在自己熾熱的精神裏,不乞求,不自貶,不懷疑,帶著雷聲疾雨往前走!

--------對自己說完這些話。心窗洞開,金色的陽光嘩啦一下灌滿了胸腔。哦,帶著孩子們,一路狂奔! (2024、4、13、記)

讀報,得知一訊息:北京市順義區高麗營鎮一村,有位村民眼中的「新鄉賢」——今年60歲的攝影師學松。7年前,他帶著50余萬張照片,在村裏辦起一家博物館,吸引遊人紛至沓來。近日,又網購了劉亮程的新書【大地上的家鄉】,是因為劉亮程在菜籽村辦了個「木壘學院」,此書就是他在書院的真實記錄及感悟。

兩件事,有同一個資訊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和生活。在這個洪荒蠻橫的世界上,能尋覓到如此和心順意,益己益人的生活,可謂「世上高人」。康學松、劉亮程所做的事,即使自己內心的情願,也在做事的過程中收獲快樂與生命感悟。美哉。美哉!仰慕之余,自然多了些自我比照,腦海裏的問號拉著越來越長——我們該如何選擇晚年的生活。

不必遵從別人的意願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更不貪圖虛名和所謂的時尚而跟風跑,必須是出自自己內心喜歡的需求,是那種熱愛著,快樂著,喜歡著,甘心情願地去嘗試的生活。這才叫真正的生活。尤其是將近或已至桑榆之年者,更需要在這上面動點腦子。就想了,我喜歡的探訪古村鎮,走訪縣城的事,就挺好的。生命已獲安頓,不必再奔波仕途、弄潮商海,也不必挺立潮頭,試圖做個佼佼者。口袋裏的銀毫子使得生活無虞。最好的就是喜歡什麽做點什麽。做與不做,在我,成與不成,在天定,只要獲得快樂,充實、有趣,順便也能給社會帶來點益處,何樂而不為呢?(2024、4、16、記)

還真不知道會有人羨慕我的。

早飯後,天氣晴朗,微風習習。驀然有出去走走的想法,這才記起自探訪東尖山古村後,也已一月有余,不能半途而廢,探訪古村鎮的癮就一旦被勾引,就非得成行不可。選好了要去的古村井陘胡仁村,做了探訪功課,收拾停當,驅車出城,就像飛出籠子的鳥兒,一路向西,啊,大山啊,古村啊,我又來了!

我徜徉在胡仁村的街道,溝梁,山峁,仔細尋覓存留於民居、古物、老宅及角角落落的遺跡,湊到村人跟前,閑聊村子的掌故,打聽今昔故事------

叮咚——手機維信提醒,開啟瀏覽,是昵稱為「看遠,看透,看淡」的網友在詢問我在幹啥?

我當即回復:「在井陘大深山裏轉古村呢,」

覺著還有話要說,就接著發:「看看書報,轉轉古村落,寫點小文章,平凡而愉悅著。」也許是心情喜悅,又來了幾句「浪漫」的話「快樂來自自己內心,我就是我的存在。祝好,多聯系。」

竟然想不到這位網友大發感慨,發來一連串的語言,我把它轉換成文字:挺好!退休之後是第二人生的開始,怎麽去安排,怎麽更有意義,余生怎麽度過,挺羨慕你的生活呢。出去走走,看看山水不錯呀。我希望孩子結婚後也像你一樣,真的很羨慕的。

哎呀,還有人真的羨慕我哪!

呵呵,心頭頓生「沾沾自喜」驕傲感。

人這一生,什麽樣的道路都得走過,什麽樣的事也得遇見,悲喜交加,高地上下,順逆起伏,榮耀沈寂,只有坎坎坷坷都走過,酸甜苦辣皆嘗遍,所有的經過值得回憶,才是真正的人生、圓滿的人生。朋友的「恭維」著實讓人心裏舒服。

「一絲微風勉強把他們的名字吹入耳中」,想起維吉爾說過的話,就更加感到自己的晚年生活還真是蠻不錯的喲。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勉強吹進人們的耳中,不貪求大富大貴,不奢望大紅大紫,但求平安和順,自由自在,花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獨自行走,獨自看風景,悠悠然哉!假如讓我穿越,是不會向後,也不去,只活在當下。門鈴聲響,快遞送來購買的劉亮程寫的新書【大地上的家鄉】。第一篇的文字緊緊把我的心揪住:

「我要在一山溝的雞鳴聲;裏,再睡一覺。布谷鳥、雀子、鄰家往小河對岸的大喊聲,都吵鬧不醒。滿山坡「喳喳」瘋長的紅豆草、野油菜、麥苗和葵花吵不醒。山梁呼嚕嚕長個子。在我傍著她的均勻鼾聲裏,有一匹馬和小半群綿羊,打山邊走過,行到半坡拐彎處,一只羊突然回過頭,對著我半開的窗戶,咩咩咩叫,仿佛叫它前走失的羔子。

我就在那時睜開眼,看見我被一只羊叫醒的另一世界,我跟著它翻過了山梁。」——【草籽溝的早晨】

想起大山坳裏,偏僻而古樸的胡仁村,一個站在高崖上的老年行者,默默不語的群山、溝壑、雞籠、羊圈、老宅,以及獨有的那種心念,此時此刻,都融化在這篇文字裏了。(2024、4、18、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