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系統作為水族箱重要的組成部份,它不但可以作為硝化細菌的載體,還能擔負起水質清潔的作用,如此重要的器材,它的配置也是重中之重,對於喜好diy的魚友配置方案更是一大考驗,下文筆者將針對不同環節的配置進行詳細的講解。
一、過濾形式
過濾系統的形式多樣,如上部周轉箱、上部滴流盒、掛濾,側濾,底濾、濾桶等,diy愛好者大多數會選擇周轉箱,因其價格適中、設計簡便的特點,所以成了眾多魚友們的選擇。
二、水泵配置
水泵的選擇也是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水族箱水體容量,管道曲折長度造成的流量衰減,濾棉的鋪設面積,每小時流量、楊程功率等。
流量:筆者以80型魚缸為例,尺寸為800*400*400mm,水體容積為128升,按每小時10次水迴圈,另考慮後期流量衰減問題,筆者建議水泵按水體容積每小時15次水迴圈,即128*15=1920升每小時。
楊程:也是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指水泵能夠將水擡升的高度,擡升越高,流量衰減越嚴重,其揚程還受到管道的長度、內壁摩擦,套接、曲折程度等的影響,因此選購水泵,需根據實際的高度大1.5-2倍。
功率:功率影響的是楊程、水流量以及耗電量,我們在選購水泵時,只要功率無異常的情況下可不必過多考慮。
三、管道大小
管道的選擇需要考慮魚缸水體大小、水泵流量等情況,管道太小無法滿足魚缸水體迴圈,同時也影響水泵水流經過,較大的管徑雖能滿足水流迴圈,但影響造價及整體協調性。
大多數上濾魚缸管道布置多為20、25、32管徑,筆者建議40型及以下魚缸使用20管徑,60型魚缸選用25管徑,80及以上可用32管徑,或采取雙20、雙25管徑等出水管的選擇,鑒於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再詳細展開講解,魚友們可查閱我的另一篇關於管道配置的文章。
四、生物倉配置
生物倉濾棉的布置是關鍵步驟,其作用為攔截魚缸排出的雜質,一般采取多層布置,由疏到密分層擺放,濾棉層次越多攔截效果更好,因多層結構可以增加攔截的機會,然而濾棉的布置也要結合魚缸實際需求及生物倉大小進行配置,不可無的放矢,過少影響過濾雜質的效果,太多可能阻礙水流透過。
濾棉除了擺放層次外,表面積大小也是影響過濾效果的重要因素,較大的表面積意味著可以容納更多的雜質,增加過濾效果的同時也可以減少洗濾棉的次數。總之,平面面積建議按魚缸表面積的五分之一為佳,具體魚友們還需綜合考慮魚缸大小及生物倉尺寸進行配置。
五、生化倉配置
濾材作為培養硝化細菌的載體,其表面積為可為硝化細菌及其他微生物附著生長,它起到改善水質、穩定ph值的作用,比如珊瑚骨為堿性材質,能有效提高ph值,再比如活性炭即可以吸收離子又能釋放離子,從而維持ph值的穩定。
濾材的數量一般占水體的10~20%,宜多不宜少,數量越多水質更穩定,即使大量換水硝化系統的容錯率也更高,當然,數量也要在合理範圍內,數量太多亦會增大容器的空間,即與魚缸比例不協調又侵占居室空間。
魚缸過濾系統是水質健康的核心配置,透過合理的搭配可以實作水質的高效凈化,穩定高效的過濾系統可以為魚類及植物提供一個穩定的居住環境,同時可以促進它們的健康生長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