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餵得多,錦鯉就長得壯嗎?

2024-08-15寵物

聽到很多魚友說:「給愛鯉餵了那麽多好東西,為什麽還是長不壯?」知乎上經常有魚友問:「為啥自己養的錦鯉長不大也長不胖呢?」南方高溫地區的魚友都有經驗,錦鯉長勢最好的是五、六月份,到了高溫的七、八月份,魚反而長得慢,這又是為啥呢?

「慢水養魚,魚會肥;快水養魚,魚會壯」。想想看,每天都餵錦鯉吃食,尤其秋季食量增大的情況下,若是水流慢,錦鯉吃完不動,缺乏運動,自然長胖。而如果適當的調快水流速度,錦鯉也會遊得勤快,身體得到了鍛煉,自然就練出好肌肉,變得強壯。

水流的流量(流速)大小還關系到錦鯉正常生活的臨界溶氧值和水中汙物排除的幹凈程度。因此魚池進、排水口設計和進、排水的排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盡量使進、出水平衡。每天透過觀察魚群的攝食情況,大致可以掌握水中含氧量是否充足,流量是否恰當。

含氧高魚群攝食旺盛,攝食量也穩定,否則說明含氧不足,如出現浮頭,更說明溶氧已降到臨界值,應馬上采取加大流量的措施。有條件的話,可透過測定排水口及魚池中溶解氧的值來調節流量。

錦鯉魚池過濾

水池的流量(也可以說是迴圈量)是以每小時內的水體交換次數來表示的,一般按水中溶氧含量和有機氮量的多少來調節流量。水中溶氧高,含氨氮量低,流量就可小一點,反之則應增大流量。

水中含氧量的消耗與魚池密度、規格等有關。從理論上也可以根據某一階段內的魚池體積及容納量、所養品種在當時的水溫、規格下的耗氧率來計算單位時間內的耗氧量,再計算出所需流量的大小。下面列出具體公式僅供參考:

每小時耗氧量(克)=錦鯉總重量×每小時耗氧率

每小時需要水流量(噸)=每小時耗氧量/(進水每噸含氧量—每噸水最低含氧量)

魚池的適當流量(每小時水流交換次數)=每小時需要流量/魚池總容積

註意:流速流量過大則會消耗錦鯉太多體力,過小錦鯉則易缺氧致死,因此不可盲目增大或減小,適合才好。希望大家一定重視起流量問題,找到適合自己錦鯉的流速。

另外,溫度也是影響錦鯉的生長和魚池水質的重要因素。


溫度高時,魚的生理活動增強,代謝水平卻下降,特別是合成代謝水平急劇下降,合成的蛋白質很少。

由於代謝水平低,加上應激反應,使得攝食量下降甚至不吃食,這些不正常現象就是生理異常。

魚攝食少,消化快,消化率低,吸收的營養少,生理活動強,消耗的營養物質多,合成的肌肉少,表現出來便是吃食少,長勢差,甚至不長。錦鯉長勢最好的是五、六月份,到了高溫的七、八月份,魚反而長得慢,就是這個緣故。

在室外條件下,錦鯉魚池使用較優質的飼料正常投餵和魚正常攝食情況下,飼料的消化率只有80%左右,投餵的飼料只有25~30%的蛋白質用於魚的增長。

考慮各種因素影響,大體上是:魚攝食的飼料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有20%會被消化而成為糞便的一部份排出體外,30%蛋白質用於增長,50%的蛋白質、基本上全部吸收了的碳水化合物和大部份或部份脂肪用於維持生命和活動。

這裏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餵得多錦鯉拉得多,再加上積累的殘餌,水體溶氧量降低,水質惡化的可能性急劇增大,水質問題又會回到錦鯉本身的健康問題,所以投餵也是一門技術活,根據不同的氣溫及錦鯉生態特征適當調節。

回到剛剛的話題,如果投餵或魚的攝食量減少一半,那麽魚的增重是不是同樣減少了一半呢?不是,而是基本上只夠維持生命和活動的消耗,不能增重或只能輕微增重,甚至可能減重。

錦鯉是冷血性動物,隨著氣溫下降,投餵量也應該相應調整。如果餵食量太大,很可能會導致錦鯉突眼或消化不良而患上腸炎。

錦鯉魚池過濾

那麽到底如何投餵呢?

——必須定時、定量投餵,少食多餐,以減少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質的產生。選擇優質魚餌,完善魚池過濾系統及時處理池底食物殘渣及糞便,可直接減少氨、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進而降低對溶氧量的消耗,增強生化過濾。

從初春到梅雨季節,秋季過後氣溫變化很大時當然要控制投餵量,預測到因下雨或日落等原因氣溫(水溫)會下降時一定不要投餵。例如,天氣預報說從傍晚開始下雨,則最遲要在正午之前完成投餵工作。

抓住氣溫正上升的時間投餵,氣溫上升又下降或者一直下降時都不宜投餵。氣溫(水溫)上升時投餵的話,攝食量會偏少,水溫高時剛好促進消化,對鯉沒有負擔。但是,水溫變化過大,就會對鯉形成壓力,而且阻礙消化的進行,這點希望大家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