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人類與鸚鵡,從相親到互懟

2024-02-17寵物

「早上好!」某天你在花鳥市場閑逛,冷不丁傳來一聲小鳥的問候。你一看,原來是一只關在籠子裏的鸚鵡。

你大概想不到,這種我們一般只能在籠子裏見到的小鳥,目前在歐洲、美國夏威夷等地已經泛濫成災,讓當地人備感頭疼。而曾幾何時,它們也是作為寵物鳥來到這些地方的。這是人類與動物從相親到互懟的又一個例子。

野生鸚鵡泛濫成災

鸚鵡最早棲息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帶。在20世紀初,它的一個亞種——紅領綠鸚鵡,出現在印度次大陸。根據遺傳學上的證據,如今泛濫於歐洲的環頸鸚鵡正是來自這個族群。環頸鸚鵡有著一身綠色的羽毛,紅紅的鷹鉤喙,因為有一個玫瑰色的頸環而得名。

鸚鵡最早可能是作為寵物到達歐洲的,然後慢慢地從籠子和鳥舍中逃出來——鸚鵡是高智商鳥類,是「越獄」高手——或者被釋放出來的。

直到1986年之前,在歐洲野生鸚鵡還不多見,但自那以後,族群數量開始激增。環頸鸚鵡已成為英國的常見鳥類。據估計,現在英國全國大約有3萬只環頸鸚鵡。在倫敦,你不論走到哪裏,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更要命的是,目前它們的數量還在以每年約30%的速度遞增。除了英國外,世界上還有30多個國家,從美國到以色列,以及阿塞拜疆,正經歷著外來鸚鵡數量的爆發。這使得它們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物種之一。

是什麽導致野生鸚鵡的數量急劇上升,目前還不清楚。也許是全球氣候變暖提高了鸚鵡的野外生存能力。此外,鸚鵡跟人類很親,這一點可能也幫了大忙。野生鸚鵡一般生活在靠近人類的地方,以便利用城市的熱島和餵鳥器等人工便利。以最近到達阿塞拜疆巴庫的鸚鵡為例,那裏的冬天氣溫徘徊在零度附近,本來不適合鸚鵡這樣的熱帶鳥類生存,但它們透過棲息在燃燒廢氣的煉油廠附近而活了下來。

鸚鵡是一種害鳥

雖然鸚鵡是一種可愛、漂亮的鳥類,但野生鸚鵡的日漸增多,卻讓當地人笑不起來。

在美國南部,鸚鵡已經擴充套件到城市之外的鄉村,那裏有很多果園。鸚鵡是吃水果的,所以蜂擁到果樹上亂啄。它們也吃堅果和種子作物。它們是浪費的食客,經常撿起一樣東西,啄一啄,還沒吃完,就丟掉,然後繼續尋找更合胃口的食物。

在歐洲,鸚鵡對農業的損害倒不是那麽令人擔憂,但人們越來越擔心,不斷擴大的鸚鵡族群會擠壓本地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入侵物種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鸚鵡以多種方式與其他物種競爭。首先,它們在樹洞中築巢。它們比其他鳥類更早地占據了巢穴,這可能會使那些在樹洞中築巢的鳥類,如黃雀和啄木鳥,無處可去。還有一些證據表明,它們把某些原生的鳥類從餵鳥器上推開。在西班牙南部,鸚鵡正在把歐洲最大的蝙蝠——大夜蝠排擠出去。大夜蝠是瀕危物種。鸚鵡搶占了大夜蝠在樹上的巢穴,有時還把蝙蝠啄死。

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鸚鵡可以成為病原體的儲存庫。它們攜帶一些在牲畜身上發現的疾病,盡管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會把這些疾病傳給牲畜。然而,寵物鸚鵡有時會將一種叫做「鸚鵡熱」的類似流感的傳染病傳染給人。1930年在法國爆發的鸚鵡熱導致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人將他們的鸚鵡釋放到野外,這被認為是歐洲鸚鵡泛濫的一個源頭。

另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是叫聲。鸚鵡是嘈雜的鳥類,當它們聚集在一起時,會發出刺耳的聲音。有傳聞,由於鸚鵡的噪音,人們在晚上被吵醒。它們的糞便和噪音汙染已經開始對美國夏威夷的旅遊業造成不良影響。

野生鸚鵡已經失控

一些地方的人已經忍無可忍,打算消滅這種可愛的害鳥。譬如,2019年,塞舌爾宣布在其主要島嶼馬埃島上,環頸鸚鵡已被全部消滅。島上約500只環頸鸚鵡中的最後一只已於2017年被射殺,此後再也沒有人看到。

不過,消滅野生鸚鵡並不容易。基本上有兩個選擇:槍或藥。射擊是快速和致命的,但當周圍有人和其他動物時,很難做到安全。帶避孕藥的誘餌在實驗室中被證明是有效的,但很難在野外推廣,因為你必須設計只有鸚鵡才能接觸到的餵食器。即便如此,因為鸚鵡的壽命長,以避孕藥為主導的消滅計劃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後才能見效。

到目前為止,除了在夏威夷和塞舌爾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們消滅鸚鵡的意願也不大。然而,生物學家們開始在一些鸚鵡尚未成災的地區倡導控制計劃。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有大量的堅果和水果農場,那裏的人們認為,現在該是控制鸚鵡的時候了。

在歐洲,特別是在英國,鸚鵡實在太多了,而且擴散速度太快,已經完全失控。此外,很多人在情感上也並不樂意去殺死鸚鵡。

但是情感也會發生變化的。現在,許多人看到鸚鵡,也許還覺得它們可愛;但等到哪一天,當他們不勝其擾的時候,說不定也會拿起獵槍的。

一種人見人愛的小寵物,卻惹起一場生態危機,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熱島效應

是由於人為原因(譬如修建高樓大廈、柏油路以及使用空調),改變了城市局部的氣溫、濕度、空氣對流等因素,進而引起的城市小氣候變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