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只有撐死的魚,沒有餓死的魚,魚真的餓不死嗎?

2024-10-03寵物

兒時養魚總是養不活,後來家裏大人告知:「不餵魚就不會死了,只有撐死的魚,沒有餓死的魚」,於是從此便不再餵魚,果然魚兒也就不再死了,從此便將「魚餓不死」奉為真理,直到長大了再去回顧這件事,才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

無論是魚,還是其它的生命形式,不吃東西都是不行的,這是由基本的物理規律所決定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孤立的系統,在沒有外界幹預的情況下,熵值只會持續增加,而熵值即代表系統的無序程度。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孤立的系統,在沒有外界幹預的情況下,總是會從有序走向無序。

一個生命體就是一個孤立的系統,為了對抗熵值的增加,生命體必須要不斷攝入低熵系統,以維持自身熵值的穩定,否則生命體的熵值就會迅速增加,走向無序和消亡,而這個低熵系統就是食物。所以任何生命體都需要攝食,雖然有些生命形式可以利用特有的機制預先儲存能量,或者透過降低自身的新陳代謝來減少能量的消耗,以增加進食的時間間隔,但沒有任何一種生命體可以永不進食。

由此可知,認為魚餓不死完全是一種謬誤。

可是為什麽很長時間不餵,魚缸裏的魚也餓不死呢?而且以前喝井水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在院子裏放一口水缸,水缸裏放上一條魚,從來不餵,經年累月也不會死,這又是為什麽呢?魚之所以不會死,並不是因為不怕餓,而是因為有天然的食物存在。一般我們在水缸或魚缸中飼養的魚都是雜食性的,而水體之中天然存在著一定的藻類,即便是家裏的自來水也不例外,只要我們接上一盆水放置一段時間,就能夠看到盆底盆壁逐漸變綠,這就是藻類繁殖的結果。

水體中天然存在的這些藻類就可以充當魚兒的食物。

除了素食之外,還有肉食,水中存在著大量的浮遊生物,我們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這些浮遊生物的體型十分小巧,以常見的草履蟲為例,一滴水中就可以容納33個,所有這些浮遊生物都是魚兒的美食。除了水體中自然生長和繁殖的浮遊生物之外,還會有一些外來加餐,比如以蚊子為代表的昆蟲會在水中產卵並孵化出幼蟲,這就相當於大自然投餵的魚食。

所以說,雖然我們沒有餵魚,但魚兒其實一直都有的吃。

「魚不會餓死」是錯的,同樣「魚只會撐死」也是錯的。兒時養魚,餵太多,第二天魚就死了,大人就說是把魚撐死了,其實不然,魚飽了就不會再吃了,所以根本不會被撐死,魚兒死亡的真正原因是水質的腐敗。影響魚兒生存的最關鍵因素就是環境,具體一點來講就是水質、水溫表、酸堿度等等,大量的魚食投入水中吃不完,很快就會汙染水質,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魚兒死亡。

我們都知道魚有腥味,為什麽過去水缸裏放的魚就沒有腥味,更不會導致水變腥呢?

這是因為土腥味並不是魚身體裏的,而是來自於一種名為「放線菌」的細菌,如果魚生活的水域環境不佳,放線菌體內的土臭素就會在魚兒體內堆積,魚就變腥了,但如果水質潔凈,水不腥,魚自然也就不會腥,所以如果你買到的魚土腥味特別重,那就說明這條魚所處的養殖環境不佳,在水庫中剛剛打撈上來的魚是完全沒有腥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