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遙遙領先」一詞在眾多短影片平台上頻繁出現。
「遙遙領先」這個梗究竟源於何處?
這其實是華為的余承東常用的一句話,他在某次釋出會上多次強調「遙遙領先」。
從那以後,這句話就廣為流傳,成為了一種流行語。
在去年的8月29日,華為推出了Mate60系列手機。
這一次華為並未進行大規模的預熱和高調宣傳,釋出會上也沒有使用「遙遙領先」這一表述,展示了一個異常低調的態度。
盡管官方沒有解釋,但這款裝載麒麟芯片的新手機被普遍認為是正宗的5G產品。
回顧四年前,華為的5G手機曾一度消失,如今這種復興離不開余承東的努力。
余承東出身農村,沒有顯赫的背景,也不像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那樣沈著穩重。他以直率著稱,曾放言要挑戰蘋果和三星,爭取成為世界硬件的領頭羊。
他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使他成為了華為無可爭議的核心人物,不僅把手機業務推向世界前三,還推動了華為的多次重大變革。
2018年末,華為遭遇命運的轉折點。
當時,在美國的影響下,加拿大警方以涉嫌銀行欺詐為由逮捕了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
緊接著在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在元器件和技術領域合作。
隨後的兩年,美國對華為實施了三輪更嚴厲的制裁。
華為的強大正是這一系列事件的導火索。
2018年,華為的全球營收達到7212億人民幣,其中手機業務占據了3489億,成為收入的主要來源。當年華為的手機出貨量達到2.06億部,不僅在國內市場領先,更穩居全球前三。
余承東功不可沒。
2011年,當小米首創「互聯網手機」概念時,余承東正在歐洲市場帶領團隊取得顯著成績。那時華為的其他業務已經成熟,唯獨消費者業務尚顯遜色。
任正非在2011年春天明確了消費者業務的戰略重點。
盡管華為主要與營運商合作,要活躍消費者市場並非易事。華為的產品很難銷售,普通消費者甚至沒有聽說過華為手機。
2012年成為轉折點。
連續三任手機業務負責人未能成功後,任正非想到了遠在歐洲的余承東。余承東的果斷和勇敢正適合這種艱難的任務。
他被調回國內,負責原本低迷的手機業務。
余承東上任伊始,就提出宏偉的目標:
「華為的手機出貨量要達到千萬台,三年內要領先世界。」
當時這個目標看似不切實際,引來了外界的嘲笑,余承東也因此被戲稱為「余大嘴」。
為了改變現狀,余承東首先削減了80%的貼牌手機和低端機型,轉而專註於中高端市場。
這個決策讓他面臨巨大的危機。
一方面,削減低端機型後,華為的銷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連續推出的中高端機型未能激起市場反響。
華為的收入急劇下滑,新業務未見起色,內部出現了強烈的不滿。
關鍵時刻,任正非支持余承東:「誰不支持余承東,就是不支持我。」
面對壓力,余承東逼迫團隊加班努力。
他自己也是如此,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在開車時也與同事通電話,團隊成員能從電話中聽出他的車子發動機的聲音。
2013年6月,華為釋出了旗艦機型P6。這款全金屬機身、全球最薄的智能電話引起了廣泛關註。
P6的成功為華為手機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余承東又連續推出了多款成功的手機模型。
到2016年,華為手機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手機制造商。
就在余承東準備向全球第一的位置發起沖擊時,美國的嚴厲制裁讓華為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余承東面對的現實是:華為將無法獲得5G芯片。
但他從不缺乏勇氣和決心,他的生命力遠超常人。
余承東的成長歷程充滿了貧困和挑戰。
他出生在安徽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是農民。
由於家庭困難,他小時候幾乎因營養不良而夭折。
在中學時期,由於過度饑餓,余承東甚至在學校裏暈倒過。
他頑強的性格從小就表現出來。即使面對校園霸淩,他也從不退縮。
盡管家庭環境貧窮,余承東在學習上非常優秀,始終名列前茅。
他的父親希望他放棄學業回家務農,但余承東堅持自己的夢想,提出在農忙時幫忙務農,在農閑時繼續學習。
1987年,余承東以全縣理科狀元的成績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成為高中的第一位大學生。
同年,任正非辭職創立了華為。
6年後,這兩位命運相連的人共同在商業世界創造了奇跡。
余承東本想成為一名技術專家,畢業後曾短暫從教,後自學考上清華大學無線通訊研究生。
一次到深圳做專案後,他決定留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地方,最終加入了華為。
盡管導師認為他不適合在企業工作,建議他留在清華繼續教書和做研究,余承東仍選擇了華為。
1993年,24歲的余承東加入了華為,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職業生涯。
如果任正非是策略高明的將軍,那麽余承東就是勇往直前的戰士。
1993年是華為的關鍵年。
當時,任正非深知如果不自主研發產品,華為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因此決定著手研發程控交換機。
余承東作為技術團隊的一員,參與了這一專案的研發,華為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核心產品——C&C08。
當時的交換機市場由國際巨頭長期控制,華為想要突破並不容易。
任正非采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
余承東由技術員轉為銷售,全國奔波推廣產品。盡管工作非常辛苦,他依然充滿熱情。
華為最終打破了市場壟斷,解決了生存危機。任正非很快就註意到了余承東的努力和能力,將他提拔為主管。
余承東的時代就此拉開序幕。
1996年,隨著無線通訊的快速發展,余承東看到了機會,主動提出成立無線事業部。
他始終堅持一貫的信念:做最好的。當時他的目標是前沿的3G業務。
盡管這是一個冒險的嘗試,因為華為在無線通訊領域幾乎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相關專利。
不僅技術上存在困難,國際行動通訊標準也已由愛立信、摩托羅拉等西方巨頭控制,中國企業在市場上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但任正非支持了余承東的想法,讓他有機會帶領團隊潛心研發,終於取得了突破。
2002年,經過多年努力,華為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獲得了3G的入場券。隨著在國內市場的積累,華為開始計劃進軍歐洲市場。
當時華為的3G技術在眾多行業巨頭中並不占優勢,知名度也不高,在國際上幾乎無人知曉。
在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余承東看到了一個機會。
當時的主流3G基站非常龐大,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余承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麽不研發分體式基站?」
盡管華為已經全力研發3G基站,但分體式基站只是一個概念,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實作的。
面對普遍的質疑,余承東堅持:「我們必須做這件事,否則永遠無法超越愛立信。」
華為的分體式基站在質疑聲中誕生,新器材不僅大大節省了空間,而且訊號更強。
2006年,憑借這一新器材,華為一戰成名,市場份額一躍成為全球第三。
嘗到甜頭後,余承東又帶領團隊研發了可以共享2G、3G、4G的第四代基站,徹底扭轉了華為在無線通訊市場的被動局面。
那段時間,華為勢如破竹,很快超越了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器材商。
作為歐洲區域總裁的余承東,此戰後聲名大噪。但直到那時,他在行業之外仍然鮮為人知。
經歷了手機市場的艱難歲月後,余承東才真正步入公眾視野,站在了舞台中心。
然而,即使在聚光燈下,他的表情仍然嚴肅。
2021年,隨著5G射頻芯片的斷供,華為的5G手機業務告一段落。
在社交媒體上,余承東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因為制裁的限制,許多產品無法生產,導致嚴重的缺貨,實在對不起消費者的熱愛和期待。」
盡管面臨困境,余承東沒有放棄尋找出路。
為了彌補5G的缺失,他帶領團隊積極研發新技術。從昆侖玻璃、北鬥衛星到無電通話,每一項技術都極具創新性。
2021年9月6日,華為Mate50系列手機釋出。雖然技術亮點眾多,但失去了5G芯片的華為手機,市場反響平平,銷量慘淡。
面對市場的冷漠,華為不得不結束原本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跌出了全球前五,成為了統計數據中的「其他」。
後來,在一次采訪中,余承東透露,在Mate50釋出前,許多同事勸他放棄:「你這是賭博,Mate50不可能成功,你應該放手。」
余承東淚眼婆娑地說:「我這個人性格比較強硬,我做任何事情,如果做不好,做不到第一,我自己都無法接受。」
盡管芯片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直是國內科技企業的難題,解決起來難度極大。
華為不得不暫時放慢手機業務的步伐,尋找新的增長點。
當「智能化變革」的風潮席卷汽車行業時,任正非將目光轉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
每次華為面臨重大變革時,任正非似乎總是第一個想到余承東,這一次也不例外。
久經考驗的余承東面對新挑戰顯得興奮不已。
2021年12月,他帶領華為與賽力斯合作,共同推出了AITO問界品牌。
繼續保持「余大嘴」的風格,他一邊宣布「2022年要交付30萬輛車,成為行業第一」,一邊加快新車的生產和推廣。短短一年內,他就與賽力斯推出了三款車型。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華為原本打算以輕裝上陣的姿態進入市場,不直接制造汽車,而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供應商。
為此華為還專門釋出了內部檔,明確表示「華為不造車,有效期為五年」。
但余承東顯然有不同的看法。
2023年4月,原本的「AITO問界」廣告被悄悄替換為「HUAWEI問界」,同時公司明確禁止以華為的名義進行汽車宣傳。
盡管這種做法有些違背公司規定,但任正非仍不止一次表達出對余承東的喜愛:「余承東有能力但太瘋狂,管理他我們需要一些靈活性。」
在一次采訪中,當被問及「一年內賣出30萬輛車」的目標時,余承東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他坦承,由於對汽車行業的供應情況不熟悉,加上全球芯片短缺,他不得不承認年初的目標難以實作,供應鏈無法滿足需求。
但他仍然強調,設定宏大的目標可以激勵團隊去做出卓越的成就,畢竟,「吹出去的牛,是需要實作的。」
回顧華為的發展歷程,余承東在每一個重要的節點上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隨著華為不斷擴張和開拓新領域的步伐,余承東一路奮鬥不息,即使不斷變換戰場,也從未有過怨言。
一直以來,余承東以其直率的性格而聞名,因直言不諱被戲稱為「余大嘴」,但不可否認的是,他過去設定的目標,基本都已實作。
任正非對這位得力助手極為看重和喜愛,在他看來,這位看似不靠譜的職業經理人擁有樸素而遠見的品質——「既活在未來,又註視當下」。
在一次訪談中,當主持人問及是否有人將他比作堂吉訶德時,余承東回答:「總得有夢想,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