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定年紀,就想在家裏聽聽老歌。既然是欣賞,就想提升一下效果,於是,大概4個月前,我買了第一台音響:一對有源音箱+低音炮,整合了眾多的功能,有收音機,藍芽,還能插U槽,共50多元,那效果,真是妙,簡直絲滑通透甜潤!要高音有高音,要低音有低音,咚齊咚齊,該有的都有!我知道,對於那些所謂專家來說,這器材,純屬聽個響!可對我來說,這是我不用隨身聽後,N年後,再次聽到了立體聲,久違的立體聲!
約一個月後,我覺得既然是欣賞音樂,是不是得整套高級些的,那應該效果會更好吧?於是我整了一套帶功放的,配一對無源三分頻音箱。光是音箱體積就大了3倍,高30厘米,寬約20厘米。全套花了我差不多300元,價格將近是之前那套器材的6倍。這套新器材,效果也是挺好的,可是我覺得跟之前50多元的沒多大區別,當然新的這套可以開到更大聲,但我平時不會聽那麽大聲的,新的這套音箱是80瓦4歐的。
日子一天天過,平時聽歌時,我總想,歌曲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我希望能獲得更好的音樂感受,雖然我不知道能不能,但是我願意試一下。於是我買了一套甲類功放,真正意義的Hifi功放,國產的,新上市時3800多元的。
其實從我幾個月前買那套50多元的,我對音響器材的知識是不懂的,每一個環節我都得查資料。到我剛剛買的這套甲類功放,我為什麽選國產的,因為透過學習後我知道國產也有很優秀的,國產甲類功放也有幾萬塊的,也就是說國產功放也不差,就看你會不會選。而且價格高昂的功放跟價格低廉的功放,它們的效果上的區別遠遠沒有價格上區別那麽大,而且絕大部份人分辨不出來。所以我會一步一步的來。
現在我這台新的Hifi功放,我覺得效果跟我前面50元及300多元的差不多的。接下來我應該不會再升級功放器材了,因為效果沒有多大區別,性價比極低的。網上有一位音響達人,他經常用價位相差巨大的音箱、功放,放歌讓大家猜哪台器材便宜哪台器材昂貴,結果就像抽獎一樣,打臉了那些發燒友,他們真的分辨不出來,低廉的器材,他們誤以為是高端產品!所以很多人調侃,好的音質要用某個地方某個時段的水電、火電、風電、核電,那是相當的搞笑!這也是間接的打臉那些所謂的專家,所謂的發燒友,他們經常吹噓某個產品,某個參數,聲音什麽「幹凈」「暖」等等很多很虛的詞!實際上讓他們盲聽判斷器材的實際情況,大都是不靠譜的,他們所謂的的金耳朵其實跟普通人的木耳沒有多大區別。
我最後概括一句,好的器材,確實測量到的數據是有變化,可是往往人類的耳朵分辨不出來。本文所展示的幾款器材,不是一般發燒友買得起的,每台器材都夠得上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