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智能眼鏡下半場:Meta與中國信徒們 | 電廠

2024-07-06數碼

記者 張勇毅

編輯 高宇雷

發售半年獲得一百萬銷量,這款名為META的智能眼鏡不是來自真正的META公司,而是出自傳統的眼鏡品牌雷朋。

如果一個產品出貨量能超過 100 萬,就意味著這款產品在業內已經具備了至少一個以上擊中使用者真正需求的產品功能,甚至有顛覆現有生態的實力:足夠多的使用者數量意味著相繁榮的生態,而生態是長出一切果實的寶貴土壤。

但這更多是在說 AR 乃至 VR 級別的「智能眼鏡」,因為這過去一直被業界視為智能眼鏡未來的主流發展形態。這種概念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中流傳甚廣,甚至產生了某種「燈下黑」效應:現在智能眼鏡領域中,受關註最少的就是功能相對簡陋,最接近傳統眼鏡形態的智能眼鏡。

正是因此,當 Meta Ray Bens(下文簡稱 Meta 雷朋)發售後不到六個月超過 100 萬台的銷量的訊息傳來,無論是樂觀者還是悲觀者都沒有想到,居然是一款形態最接近傳統眼鏡、功能非常單薄、甚至完全沒有顯示功能的「智能眼鏡」,率先撬開了普通消費級市場的大門。

過去一個比較普遍的誤區,是將以 Xreal 為首的 AR 眼鏡,與以 Meta 為首的智能眼鏡混為一談;但實際上兩者並非同一生態下的產品:Meta 雷朋所代表的是功能相對簡單、售價更低的品類,並且長期處於被忽視的狀態,業內最具潛力的獨角獸廠商都沒有涉足這一領域。

但隨著 Meta 雷朋的大獲成功,輕智能眼鏡這一賽道不僅吸引了華為、小米等智能電話廠商,同時也有字節跳動、騰訊這樣的巨頭組建團隊入局:字節跳動已於今年三月完成對 Oladance 大十科技的收購,收購價格在 3-5 億元之間,這家公司此前致力於骨傳導耳機領域的研發,目前字節跳動團隊人員已經進駐;據統計目前業內已經公開/即將釋出類似形態智能眼鏡產品的品牌,數量已經超過五家。

在 Meta 雷朋之前,這個行業長期處於相對消極的發展狀態;很多所謂的智能眼鏡產品無法將外出佩戴體驗做到易用的程度,很多廠商甚至已經處於某種意義上的「躺平」,用「當前技術無法支撐其使用者想象中的體驗」來作為新品銷量無法繼續取得突破的理由。

因此 Meta 雷朋的成功不僅如同一針興奮劑,讓中國廠商一擁而上還有一個隱藏條件:這是一個非常方便「Copy to China」的產品形態;在一些硬件廠商從業者看來,無論是多模態大模型套用層開發,還是智能眼鏡硬件整合技術本身,中國相關的產業鏈都不輸給 Meta 這樣的一線大廠。

不做「極客玩具」做時尚單品

在關於 Meta 雷朋的分析中,時尚內容是鮮被提起、但同樣至關重要的因素:在 Meta官網,你可以自由組合出超過 150 種搭配風格,這種客製程度對於智能硬件器材來講已經算天文數碼,但對於雷朋這樣的眼鏡品牌來講只能算是入門級,這種時尚內容是 Meta 雷朋區別於所有現有產品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此外,一個高像素且易用的鏡頭模組支撐起了 Meta 雷朋的幾乎所有賣點功能:1200 萬像素對於如今動輒上億像素的旗艦手機影像模組來講已經是四五年前的「過時技術」,只支持錄制 1080p 30 幀的畫面。

但就是這樣的入門級配置,已經讓這款眼鏡足夠成為合格的內容錄制工具,尤其是對於這款眼鏡能夠原生支持 Facebook(Meta)與 Instagram 的直播、將影片流推到手機上實作直接傳輸,這種便捷易用的功能特征讓這款眼鏡少了很多屬於智能眼鏡的科技發燒內容。卻成為了這款產品的標簽。

這些在產品段的決策,體現出的是在 Meta 雷朋二代大獲成功的背後,是 Meta 已經在此領域多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後的一個「偶然結果」。

即使此類眼鏡的 ODM 成本相比 AR/VR 品類來講成本極低,但很大程度上,Meta 的鈔能力讓全球最頂端的供應鏈在圍繞著這款產品服務,也是 Meta 雷朋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款眼鏡所搭載的高通 AR1 芯片采用了 5nm 制程工藝,功耗也比前一代芯片降低 50%,同時具有小尺寸封裝、對網絡攝影機、多麥克風陣列等功能的支持:與其說芯片的特征影響了 Meta 雷朋的最終形態,不如說是高通與 Meta 的合作,打造出了這款目前最適合智能眼鏡形態的芯片。

可以說,Meta 的成功固然有與全球頂尖供應商技術深度整合的優勢,但制造業同樣是中國廠商手中的一張王牌:當下高通 AR1 芯片的獨占期已經結束,首批跟進這一產品形態的中國廠商已經釋出了對應的新品,五月釋出的華為智能眼鏡 2 起售價 2299 元人民幣。整體上也選擇與 Meta 相同、偏傳統眼鏡的外觀設計,但少了鏡頭模組這樣的關鍵硬件,來換取更好的續航與重量。

中國信徒們

超過百萬的銷量,迅速吸引了大量蠢蠢欲動的中國硬件廠商加入其中:比起硬件上的整合,軟件的體驗如何做到完美平衡成了更棘手的難題。

據一位在 XR 眼鏡廠商供職的產品經理介紹,Meta 雷朋目前實作的多模態大模型能力,是他們目前開發中遇到主要的短板:智能眼鏡的端側算力無論是從功耗還是效能的角度都完全無法執行,同時為了功耗與續航,將芯片效能限制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也已經是 AR/VR 智能眼鏡領域的通行做法。

在這一點上,手機廠商有著相對更多的模態大模型開發、整合經驗,尤其是此前已釋出過數款智能眼鏡產品的小米、華為這些傳統智能電話廠商,在過去的一年裏已經積累了相對更多的多模態大模型與硬件整合的經驗,這些可以被快速整合進智能眼鏡形態產品中,因此也是目前跟進速度最快的一批廠商。

對此,一個合理的替代方案是透過純語音的方式,在智能眼鏡中加入喚醒語音大模型的選項;即使沒有足夠的成本讓產品中支持多模態大模型,一個「在耳邊的對話大模型」,同樣能對現有大模型操作體驗帶來顛覆。

在這一點上,同樣釋出過 AR 智能眼鏡的魅族,至少喊出了正確的口號;當下的智能眼鏡產品,想要交付給使用者足夠完善的使用者體驗, 不僅離不開手機,也需要手機充當一個運算中心,透過智能眼鏡作為載體,透過智能眼鏡內建的各種傳感器完成環境內容的辨識傳輸與生成結果交付。

作為對比,AR 眼鏡品類中成本最低的方案 —— 采用繞射光導波方案的 AR 眼鏡器材同樣能將體積與重量控制在相對合理的範圍內,但交付出的內容顯示效果只能達到堪用的水準,同時也極易受到外界光線環境的影響。

即使有著內容顯示功能都眼鏡還是會在功能上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大廠同樣也在對應的技術上做研究,甚至也會制作出對套用於開發的原型機用於測試驗證,但並不會最終推向市場:至少未來三年內用於智能眼鏡的芯片首要設計目標都是將功耗進一步降低,來讓智能眼鏡獲得更好的續航體驗。

「今天的智能眼鏡市場有點像是 TWS(耳機)或智能電話剛誕生時的感覺」這位硬件產品經理對記者表示,市場正在逐漸糾正過去定位上的錯誤,在一個範本出現之後,銷量也將成為下一個時代中引導硬件發展路線最重要的因素。

「比起顯示功能,現在的智能眼鏡功能更多聚焦在聽覺與語音互動這一模式上」這或許同樣是一種從追趕者視角而來的解讀:智能眼鏡最先取代的可能不是以往的「便攜式顯示器」,而是骨傳導耳機、智能手錶等器材。

至於時尚內容,同樣曾經是智能手錶走過的道路:Apple Watch 在發售早期同樣歷經過在奢侈品領域的探索,後來隨著健康監測傳感器技術的逐漸成熟完善,才最終確立了如今健康/運動功能為主的定位。

這從某種程度上也暗合了當下智能眼鏡的發展階段:或許它未來五到十年內都無法取代智能電話,但在新的行業共識形成之後,這已經不是阻擋它成為下一個爆款硬件產品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