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開箱實測

2024-03-27數碼

隨著處理器供電、M.2 SSD 插槽數量的擴增,現在要在較小的mATX尺寸內找到高端主機板芯片組的產品相對不容易,在大部份廠商都僅推中階芯片組產品的狀況下,微星在這個時候推出了具備這張mATX尺寸的Z790MPOWER主機板,在較小的尺寸中提供了較高的處理器/記憶體超頻效能, 並且在周邊擴充套件性上也比 B760 芯片組主機板要好上一點。 而這次微星還特別透過可調整CPU外頻的設計,讓非K版處理器也能夠進行超頻,可說是目前市面上相當香的一塊主機板。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開箱與配置

微星在今年年初宣布跟各家記憶體模組廠商建立了'龍盟'的超頻聯盟概念,透過主機板 1SPC(1 Slot Per Channel)插槽配置以及在記憶體 IC 開發、PCB 布局增強以及專用 BIOS 功能等部份合作,可以在最大限度內減少訊號損失並最佳化記憶體頻率和整體效能,而除了跟各家記憶體模組廠商合作推出了建議使用的記憶體模組列表外(以下附圖), 在主機板部份也對應的推出了這張具備1SPC設計的Z790MPOWER主機板,可以讓玩家輕松地達到8000 MHz以上的記憶體超頻頻率。

微星'龍盟'合作的記憶體廠商與建議使用模組。

這次陳拔收到的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微星也一並寄來了搭配測試的記憶體模組,為 V-Color Manta DDR5-8200 CL40 24GB x2 的款式,以下先來看 Z790MPOWER 的部份: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的外盒正面,陳拔收到的產品為簡體中文印刷的版本。

采Z790芯片組,支持Intel第12/13/14代Core桌上型處理器。

背面則是主機板的影像以及簡單的特色功能敘述。

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的主要特色功能,包括加大散熱片設計、專為DDR5記憶體超頻打造、超頻引擎、2.5Gbps有線網絡、支持PCIe 5.0、內建WiFi 6E/藍芽無線連線、USB 3.2 Gen 2x2 20 Gbps連線埠、EZ Dash Board 簡易控制台以及電競音效元件等。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的主要規格。

一旁還有後方 IO 埠的配置以及使用說明書的連結 QR-Code。

開啟外盒後的狀態,基本上應該就是 MAG 產品線的配置。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盒裝底部的配件,畢竟是簡體版本,台灣販售的款式應該不會有那麽多檔。 另外線上材部份則是提供一條 SATA 連線線以及 Dashboard 連線排線,還有一包 EZ-M.2 卡扣以及 M.2 插槽螺絲+螺柱。

在主機板上方的小盒子內則是收納了 WiFi 天線(左)以及 EZ Dashboard 簡易控制台(右)。

在 MAG 系列幾乎見不到的 EZ DashBoard 簡易控制台,提供了包括電源按鍵、Reset 按鍵、清除 CMOS 按鍵以及偵錯程式碼 LED 顯視器,畢竟 Z790MPOWER 有提供超頻功能,有這些設計在超頻測試時會比較方便一點, 不過要安裝在機殼的哪個位置就會是個問題。

EZ DashBoard 簡易控制台安裝好啟動的狀態。

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本體正面,基本上配置就跟MAGMAG B760M MORTAR WIFI II主機板幾乎是一樣的,但是記憶體插槽改為兩組設計,以1SPC設定提供更高記憶體頻率支持。 不過在M.2插槽部份,微星Z790MPOWER主機板僅提供兩組配置,對於DMI通道數較多的Z790芯片組來說,配置反而比B760M MORTAR的還少,這部份就讓人有些不解了。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的背面配置。

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的上半部,在VRM散熱設計的部份延續MAG的設計,畢竟在處理器供電設計上延續12+1+1 Dual Rail供電配置,所以在這部份微星工程師可能認為沒有升級必要。

兩塊散熱片采用獨立配置,中央並沒有熱導管連線。

兩塊熱導管背面與主機板電壓轉換元件的接觸部份均有導熱膠的配置,另外表面均刻有凹槽增加空氣接觸散熱面積。

卸下散熱片後的處理器供電設計,可以看到 12+1+1 相 DUET RAIL 供電設計。

供電控制部份采用瑞薩RAA229132。

單相供電采用RAA220075R0 Dr.MOS搭配合金電感,提供75A的供電能力。

VCCAUX 部份則是利用 M2940A 主控搭配 MP87670 DrMOS。

處理器供電部份則是提供兩組 8 Pin CPU 電源供應插座。

處理器插槽右側的記憶體插槽以及相關插座的部份,因為采用 1SPC 配置設計,所以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僅提供兩組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提供高頻率記憶體的超頻支持能力。

在主機板右上角的風扇插座配置以及POST指示燈號,如果沒有接上EZ Dashboard簡易操作面板的話,也可以在這邊大概檢視目前的開機狀態。

在主機板電源插座的下方則是提供了一組USB 3.2 Gen 2 Type-C(10 Gbps)機殼前面板插座以及一組USB 3.2 Gen 1(5 Gbps)介面。

接著來看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下半部的配置,這部份回到MAG B760m MORTAR第一代主機板配置,提供兩組2280長度的M.2固態硬碟插槽以及兩組PCIe x16/一組PCIe x1插槽配置, 如果說對於儲存容量需求較大的玩家,這個設計稍顯不足了點。

兩組M.2固態硬碟插槽上方均有金屬散熱片的設計。

散熱片內側與固態硬碟的接觸部份也有導熱膠條配置。

卸下散熱片後可以看到兩組M.2固態硬碟插槽均支持了2242/2260/2280三種不同尺寸的長度規格,至於在連線規格部份,上方M.2插槽為與處理器直連的PCIe 4.0 x4規格、下方M.2插槽部份則是與Z790 主機板芯片組連線,頻寬規格一樣是PCIe 4.0 x4。

第一組M.2固態硬碟插槽的SSD模組固定方式為免螺絲的快扣設計,但第二組插槽就使用傳統的螺絲鎖固形式,透過散熱片上的螺絲一並固定。

至於在PCIe插槽部份,最上方具備金屬強化設計的第一組插槽為與處理器直連的PCIe 5.0 x16規格,中央的則是與Z790主機板芯片組連線的PCIe 4.0 x 4規格,最下方的則是與Z790主機板芯片組連線的PCIe 3.0 x1規格。

為了應對重量越來越重的顯卡,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在第一組PCIe插槽做出了強化設計,除了插槽本身透過金屬外殼加固外,側邊也有額外的支撐設計。 (但裝機時還是建議加上額外的顯卡支撐架啦)

而前面提到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這次除了透過1SPC配置提高記憶體超頻效能外,也可針對非K版處理器提供調整外頻的超頻能力,主要就是透過在第一組M.2插槽左側的Renesas RC26008時鐘生成器提供額外外頻調整的能力。

在第一組 M.2 插槽左側的 Renesas RC26008(RC30034PY)時鐘產生器。

與EZ DashBoard連線的JDASp插座則是位在第二組PCIe插槽下方。

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的Z790芯片組散熱片,雖然設計跟MAG B760m MAOTAR是一樣的,但是表面塗裝因應超頻功能而有所不同。

晶片組散熱片背面也有導熱膠的配置。

卸下散熱片後的 Z790 主機板芯片組。

在SATA硬碟介面部份,微星Z790MPOWER主機板提供了六組介面,不過其中的SATA 8與第二組M.2固態硬碟介面共享,不過剩下5組也夠裝的。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右下角的介面,提供了前面板按鍵/燈號針腳以及 TPM 模組的連線引腳。

中央下方則是提供了兩組 USB 2.0 插座、尋址 RGB 燈效針腳、Thunderbolt 模組連線插座、兩組機殼風扇 4 Pin 插座以及一組 RGB 燈效引腳。

左側的音效模組配置,跟主要電路部份也有做出隔離設計。

音效芯片使用瑞昱ALC897,提供7.1聲道與S/PDIF音效輸出。

後方 IO 面板部份提供了四組 USB 2.0 埠、一組 DisplayPort 1.4 埠(支持 4K 60Hz 訊號輸出)、一組 HDMI 2.1 埠(支持 4K 60 Hz 訊號輸出)、3 組 USB 3.2 Gen 2 10 Gbps Type-A 介面、一組USB 3.2 Gen 2x2 20 Gbps Type-C埠、一組2.5 Gbps有線網絡介面、WiFi天線座、五組 3.5 mm 音源孔、一組 SPDIF 音效輸出。

2.5 Gbps 有線網絡部份使用瑞昱 RTL8125BG 網絡控制芯片。

WiFi 6E 網卡部份使用Intel AX211 網絡卡,並且提供藍芽 5.3 連線規格。

V-Color Manta DDR5-8200 CL40 48GB 記憶體套組開箱

接著來看這次微星一並借測的 V-Color Manta X Finity RGB DDR5-8200 CL40 48GB 記憶體模組套組。 V-Color 全何也是台灣記憶體模組廠中相當老的牌子了,近年來也推出了不少針對玩家推出的高階產品,這次測試的Manta X Finity就是針對主流市場推出的旗艦款式,提供8200 MHz高時脈以及48 GB的非二進制大容量組合。

正面采用特殊的 X 造型設計,在記憶體模組盒裝中是相當搶眼的款式。

盒裝背面則是 V-Color Manta 系列產品的由來以及記憶體模組規格標簽。

盒裝內部為兩只記憶體的套組組合。

正反兩面均有金屬散熱片的配置。

頂部的 LED 燈條上還有 Manta 的標示與字樣。

開機燈效顯示的情形。

顆粒部份采用單面配置。

在微星主機板 BIOS 內顯示的 V-Color Manta X Finity RGB DDR5-8200 CL40 48GB 記憶體模組套組資訊,原生時鐘設定為 DDR5-4800 CL39 配置。

而內建的 XMP 超頻配置檔采用 DDR5-8200 MHz CL40 1.4V 電壓設定。

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BIOS與設定

接著就將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搭配V-Color Manta X Finity RGB DDR5-8200 CL40 48GB記憶體模組安裝到測試平台上進行測試,測試搭配的處理器為Intel Core i9-14900K,以下是測試平台的組成:

中央處理器:Inteli9-14900K處理器
處理器散熱器:CORSAIR iCUE p70i ELITE LCD 420 AIO
記憶體:V-Color Manta X Finity RGB DDR5-8200 CL40 24GB x2
處理器散熱器:Noctua NH-D15
系統 SSD:SOLIDIGM P44 Pro 1TB
數據 SSD:美光 Crucial T500 M.2 SSD 2TB
電源供應器:CORSAIR HX1500i 15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3p 版

測試平台的組成。

首先一樣進入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的BIOS來看一下設定,一樣提供簡單模式跟進階模式兩種設定方式,在簡單模式下即可對處理器進行GAME BOOST模式以及記憶體XMP超頻配置檔的開啟/設定,而在進階模式下則是可以針對更詳細的超頻設定進行調整。

在簡單模式的記憶體頁面下,可以看到 V-Color Manta X Finity RGB DDR5-8200 CL40 24GB x2 記憶體模組直接內建了一組 DDR5-8200 MHz CL40 1.4V 的超頻配置檔。 玩家可以直接點選套用就可以獲得記憶體超頻效能。

而若是需要進一步對處理器/記憶體進行超頻的玩家,則是可以利用進階模式進行設定:

在進階模式內的 OC 超頻頁面下,可以對處理器、記憶體等進行更詳細的手動超頻設定。

超頻模式提供一般跟專家兩種設定。

在處理器超頻部份,在新一版的微星主機板 BIOS 中提供了單核 6.3 GHz/全核 5.8 GHz 的 P-Core 超頻設定,不過因為這次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的供電設計僅有 12+1+1 Dual Rail 供電配置,要把 Intel Core i9-14900K 處理器拉到這樣的高頻,在處理器供電設計上略嫌不足,建議搭上 i7 等級的處理器會比較好。 不過這次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還提供了額外的 Renesas RC26008 時鐘生成器,對於非 K 版的處理器還可以透過外頻的調整進行超頻動作,不過陳拔因為手上沒有非 K 版的處理器可以測試,所以這部份先跟大家說聲抱歉。

而針對這次微星Z790MPOWER主機板主打的專案:記憶體超頻部份,也在BIOS內提供相當豐富設定的設定專案。

內建的超頻預設設定就相當驚人。

微星的 Memory Try it ! 設定參數選項,裏頭紀錄了微星工程師針對各家記憶體顆粒所測試過的超頻數值,可以先從這地方下手進行參數調整。

另外記憶體延伸模式下還提供了三種不同的超頻模式,包括效能/跑分以及記憶體測試模式。

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效能與記憶體超頻測試

接著就來進行超頻測試,首先以內建的XMP超頻配置檔進行測試:

可以順利開機並且透過AIDA64的記憶體效能測試,讀寫數據為讀取 122.72 GB/s 、寫 入: 101.118 GB/s 、拷貝為 106.51 GB/s 、延遲表現則是 60.9 奈秒

接著將記憶體頻率上調至DDR5-8266 CL40,也可以順利開機並且透過AIDA64的效能測試,效能表現為讀取 127.07 GB/s 、寫入: 122.79 GB/s 、拷貝為 119.18 GB/s 、延遲表現則是 59.1 奈秒 。 在寫入效能上比起DDR5-8200的設定快上不少。

接著在持續往上測試DDR5-8400的設定,這時記憶體電壓需要小幅加壓至1.45V,時序設定則改為CL42,可順利開機並且透過AIDA64效能測試,效能表現為讀取 129.2GB/s 、寫入: 123.09 GB/s 、拷貝為 121.77 GB/s 、延遲表現則是 58.4 奈秒 。 在讀寫效能上均有微幅增加,但是就沒有如 DDR5-8200 提升至 DDR5-8266 般顯著。 不過再往上到 DDR5-8533 的嘗試時,就出現無法開機的狀態,另外陳拔也對 DDR5-8200/DDR5-8266/DDR5-8400 的測試結果做出整理表格,提供給大家參考:

可以看到寫入部份在 DDR5-8200 超頻至 DDR5-8266 時會有比較顯著的提升,其他部份大約呈現線性的成長。

延遲的部份也是隨著時鐘的提升而下降。

另外在SSD插槽的效能部份,陳拔則是分別在M2_1插槽上安裝 SOLIDIGM 的 P44 Pro 以及在 M2_2 插槽上安裝美光 Crucial T500 M.2 SSD 兩款 PCIe Gen 4 的 SSD 進行效能測試,測試的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的兩個M.2插槽都可以發揮PCIe Gen 4 SSD的傳輸效能,不過在溫度壓制上,畢竟微星Z790MPOWER主機板的M.2插槽散熱片都只有小小一塊,在散熱效果就算普通,在寫入測試時,兩組SSD的溫度都會上升至接近60°C左右。 另外陳拔也在寫入測試時,以紅外線儀拍攝了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M.2 插槽散熱片的表面溫度,所拍攝到的結果如下:

兩組插槽散熱片的溫度在寫入時的溫度都會來到接近50°C左右。

至於在處理器的效能表現上,陳拔則是搭配Inteli9-14900K處理器,在開啟GameBoost自動設定的狀況下進行測試,首先先以CPU-Z內建的效能測試專案進行測試,結果如下:

單核心的分數為 931.6 、多核心的部份為 17441.2 ,在短時間內的測試效能結果跟高端主機板沒有太大差異。

另外在壓力測試的部份,在10分鐘的壓力測試過程中,整體P-Core頻率可以維持在 5.7 GHz 左右、E-Core頻率則是 4.5GHz ,處理器最高功耗則是 282.84W

而在CineBench R23的測試中,在單次測試成績部份,Inteli9-14900K處理器在微星Z790MPOWER上獲得的成績為單核心 2202分 ,多核心 40789 分 ,表現跟在高端主機板上的成績差不多。

另外陳拔也利用CineBench R23的30分鐘壓力測試專案進行長時間的壓力專案測試,在單核心的部份以2211分的成績透過測試(點選可看大圖),但是在處理器功耗320W以上的多核心測試部份,在經過17分鐘後會出現錯誤的狀態,以Z790MPOWER主機板的12+1+1 Dual Rail供電配置還是不夠支應在這樣高功耗的持續輸出狀態。

陳拔也在CineBench R23的多核心30分鐘壓力測試專案過程中以紅外線儀拍攝了微星Z790MPOWER主機板的表面溫度,所拍攝到的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在處理器周圍的供電元件出現較高溫的狀態,而整體VRM散熱片的溫度也相當高,看來Z790MPOWER主機板在這部份的供電與散熱設計,仍然主要以應對i7等級以下或是非K版的處理器為主,若是要用上最高300W以上的i9 K版處理器,仍然是要搭配高階一點的板子會比較好。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試用結語

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

就測試結果來看,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的確達到了其產品的設計目的,在中端定位以及mATX尺寸的主機板上,提供了DDR5-8000以上超頻記憶體的運作支持能力,在BIOS內也提供了相當簡單且豐富的超頻設定選項,對於想要利用較少預算就能獲得高頻記憶體支持的玩家,微星 Z790MPOWER 主機板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但相對的利用MAG BORTAR系列主機板修改而來的設計,也對微星Z790MPOWER 主機板造成了不少限制,包括處理器供電配置與相對應的散熱設計,並沒有辦法發揮i9 K版等級處理器的效能,加上僅有兩組M.2 SSD插槽的設計也算少了點,雖然說是一分錢一分貨, 但仍會是消費者在選擇前會需要考慮的兩大顧慮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