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我買了款國產清倉顯卡擴充套件塢,實測效能讓人意外!

2024-04-29數碼

我買了張顯卡塢。

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去年好幾家國產掌機廠商不都出了用AMD移動端顯卡做核心的顯卡塢嘛,當時這類產品的定價普遍都要5000元上下,雖然比ROG的顯卡塢是便宜了不少,但是依然賣到了一台完整筆記本/Windows掌機的價錢,有多少人願意支持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到了今年,情況多少有點改變了。開源顯卡塢廠商的大量出現,開始擠占本就不大的市場空間,而MXM顯卡塢的存在更是提升了便攜顯卡塢的市場地位。受此影響,閑魚上出現了大量庫存的舊版GPD G1顯卡塢,售價直降至3500元左右,已經算是來到了我可以接受的價格區間。

(圖源:GPD)

所以我買了張顯卡塢。

讓我沒想到的是,在我購買之後,舊版GPD G1顯卡塢的價格依然在穩步下行,現在二手價格直奔2900元去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顯卡我既然已經買了,那麽肯定是要體驗一番的。那麽問題來了, 這張國產顯卡塢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體驗?所謂的「便攜」賣點究竟有沒有意義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有金屬,沒有質感

從外觀設計上看,相較於流線型設計的壹號顯卡ONEXGPU,GPD G1的外觀設計只能說還算方正簡潔,正面金屬面板采用了橫條和斜向條形紋理對撞的設計,正中間風扇位置開有短橫條狀的散熱孔,左下角則設計了GPD logo,起碼金屬用料是給足了的。

但是要說質感的話,那GPD G1是真的沒有,不論新款還是舊款GPD G1看著都像是個簡陋的拓展塢或者充電寶之類的,深灰色的金屬塗層甚至會讓難得的金屬面板帶上一絲聚碳酸酯的味道,只能說對小廠真的不能要求太多。

在這款產品的宣傳中,GPD很喜歡宣傳的一個關鍵詞是「便攜」。

事實上,GPD G1也確實應該是目前最便攜的一款顯卡塢。實測這款產品的尺寸為225 x 111 x 29.8 mm,重量約為0.92kg,和一個20000mAh的充電寶體積類似,理論上隨身攜帶起來確實會相對方便一點。

當然,市面上也不是沒有單論顯卡塢體積比它更小的產品,但是GPD G1是同等體積下唯一整合內建電源的顯卡塢,內建240W氮化鎵電源,雖然可能在散熱上會有些許影響,但卻是把整機的一體性做到了不錯的水平。

(圖源:雷科技)

剩下的問題是,有多少人會帶著顯卡塢出門呢?

我不好做評價。

介面方面,GPD G1同時支持USB 4和Oculink(SFF-8612)專用數據介面兩種連線模式。其中USB 4擁有40Gbps的理論傳輸速度,其中約16-22Gbps是給數據用的,可以同時兼顧充電、儲存擴充套件和顯卡連線,但是效能損耗較高,而Oculink在走PCIE 4*4的情況下,最高可以擁有63Gbps的理論傳輸速度,效能損益少,更能發揮出GPU的真正實力。

(圖源:雷科技)

再看看機身背面,GPD G1的背部介面還算豐富,可以說它並不只是一台顯卡塢,同時還兼顧了擴充套件塢的功能。從左至右依次為電源插孔、3個USB 3.2 Type-A,1個SD 4.0讀卡器,2個DP 1.4a和1個HDMI 2.1介面,所以使用GPD G1的話,理論上可以直接實作多螢幕拓展。

(圖源:雷科技)

不過在實際使用中,這個HDMI 2.1介面因為內部幹擾的原因,只能實作最高4K30Hz/2K60Hz的畫面輸出,在連線多個大屏的情況下可以說雞肋得很,這個問題在新版顯卡塢上才得以解決。

120W效能釋放,堪比RTX 3060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GPD G1顯卡塢的效能表現到底如何?

GPD G1顯卡塢內建了一枚AMD RX7600M XT移動端顯卡,這張顯卡采用AMD最新的RDNA 3架構設計,擁有32個計算單元、64個光柵單元、流處理器共有4096個,預設頻率為2300 MHz,加速頻率為2615 MHz,功耗最高為120W,擁有32MB InfinityCache和8GB GDDR6視訊記憶體,視訊記憶體位寬128bit。

該說不說,在移動端顯卡實測上,AMD現在真的跟陌路人似的,國內除了玄派以外基本沒有其他牌子會用AMD顯卡做遊戲本,這也為這張RX7600M XT的效能表現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RDNA 3架構到底能為移動端顯卡帶來多大的提升,這張顯卡的效能又能對標哪一張Nvidia顯卡呢,這都是我很想搞清楚的問題。

(圖源:雷科技)

為了全面測試,這次我準備了支持雷電3,搭載英特爾Iris Xe核顯的華為Matebook E 2022和支持USB 4、Oculink,搭載AMD 760M核顯的GPD Win mini 2023兩款產品 ,將在預設100W功耗的情況下,對兩種核顯、雷電3、USB 4、Oculink以及Oculink外屏共計六種情況進行全面測試。

先看看3DMark Timespy,可以看到,在使用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的情況下,這張RX7600M XT 可以跑出近10000分的圖形分,介乎RTX 3060M-RTX 4060M之間,使用USB 4外接螢幕和使用Oculink內屏都會導致5%的效能損耗,而使用雷電3的效能損耗達到25%。

(圖源:雷科技)

進入遊戲實測,首先是【使命召喚:戰區】的測試,在1920*1080質素畫質下,使用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的遊戲平均幀數可以達到97fps,其他連線方式下的平均幀數依次遞減,不過760M這張核顯居然能有30fps左右的表現還是挺令人驚訝的。

(圖源:雷科技)

再看看【地平線:零之黎明】,在1920*1080終極畫質下,兩款核顯直接繳械投降,使用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後,遊戲平均幀數可以達到55fps,這樣只要開個FSR就能夠60幀暢玩了。

(圖源:雷科技)

看看賽車遊戲,在【F1 2023】中,我們開啟1920*1080高畫質,進行澳洲賽道的晴天測試,最終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驚人的179fps,這類高幀數的遊戲確實可以更好地反映顯卡效能的差距。

(圖源:雷科技)

同為賽車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5】就要吃更多的效能了,我們開啟1920*1080最高畫質進行效能測試,最終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66fps,連線方式不同帶來的損耗在這款遊戲中是影響相對較小的。

(圖源:雷科技)

作為標準測試遊戲,【古墓麗影:暗影】自然沒有錯過這次測試。在沒有開啟FSR、預設1920*1080最高畫質下,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126fps,即便在最大損耗的情況下依然能有60fps以上的表現。

(圖源:雷科技)

最後就是萬眾期待的【賽博龐克2077】了,在開啟1920*1080非光追終極預設的情況下,Oculink+外接螢幕顯卡直連的平均幀率可以達到91fps,但是開啟光追後效能會大打折扣,這也是AMD顯卡的老毛病了。

(圖源:雷科技)

可以看到,在外接GPD G1後,不論是Intel二合一還是AMD掌機均可以大振幅提升3A遊戲的流暢度,這張 RX7600M XT在100W功耗下的表現已經足以超越RTX 3060M了,盡管距離現在最高140W功耗釋放的RTX 4060M還有15%-40%的效能差距(取決於使用者的連線方式),但在同類產品裏已經算是很能打的了。

但是在實際體驗中,還是存在部份遊戲顯卡占用率較低,偶爾會出現瞬間掉幀的情況,需要AMD的驅動進一步完善。

輕薄本也能玩轉本地大模型

接下來老規矩,現在怎麽說也算是AI大模型的套用期,這有張顯卡不拿去跑大模型,就跟礦潮的時候買了張顯卡卻沒試過挖礦一樣,那肯定就是不行的。

不過,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大模型都是基於Nvidia的CUDA制作的。正常的情況下,想要執行本地大模型,要不你就購入一張Nvidia的顯卡,要不你就用CPU的通用算力硬跑,既然這是AMD顯卡,那你也應該知道,想在這上面跑大模型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好訊息是,盡管CUDA是N卡專屬,但這並不意味著A卡不可以AI推理加速,透過DirectML、GGML或者OpenCL,A卡可以繞開這個限制,使用GPU進行AI推理。

在這裏,我直接選用農企推薦的第三方解決方案LM Studio,這是一個閉源、跨平台和跨供應商的解決方案,下載「LM Studio for AMD ROCm」版就能用上AMD獨顯算力了。

(圖源:雷科技)

LM Studio軟件安裝完成之後,下一步是選擇正確的模型,目前主流的模型有兩種,分別是Mistral 7b和LLAMA v2 7b,前者在小說類長文本生成中體驗不錯,後者則是更泛用的本地大模型。

接下來,我們切換到聊天索引標籤,接下來,在右側面板向下捲動,找到對應模型檔,點選下載安裝。然後切換至聊天索引標籤,從頂部中間的下拉選單中選擇該模型,耐心等待完成載入。

(圖源:雷科技)

如果安裝的是AMD顯卡版的LM Studio,請選中右側面板上的「GPU設定」,將滾軸一直移動到「最大」,如果LM Studio檢測到的GPU類別顯示為「AMD ROCm」,就配置成功,可以愉快地聊天了。

(圖源:雷科技)

從實際體驗來看,LM Studio的體驗相當不錯,除了本地模型原生不相容中文這點有點愁人以外,基本上對話都可以在一秒鐘內完成生成,不管是回答問題、轉譯還是寫作都非常迅速,而且回復的內容基本沒有邏輯錯誤,可以自洽。

(圖源:雷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LM Studio的可調節選項眾多,可以實作對話溫度、上下文範圍、回復重復度等一系列設定調節,隨著使用者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大語音模型交流的體驗也會變得更具層次感。

再來聊聊AI繪畫,目前國人整合的繪世Webui啟動器已經上線了ZLUDA支持,支持含SD-WebUI和ComfyuUI在內的所有內核,無需手動替換檔或者設定環境變量,可以說是一站式簡單體驗。

(圖源:雷科技)

和目前適用於核顯和CPU的Stable Diffusion OpenVINO整合包不同,這個版本的SD-WebUI擁有著完整的功能,各種Lora、外掛程式、詞組預設都能使用,實測用RX7600M XT加速可以在兩分鐘左右生成四張20步渲染、512*512的圖片,效率相當不錯。

實際的圖片展示如下所示:

(圖源:雷科技)

總結:

實際體驗下來,GPD G1顯卡塢給人帶來的整體體驗是有些矛盾的。

如果你的電腦擁有USB 4/Oculink介面,又有這種在固定地點辦公時的高效能需求,那麽GPD G1顯卡塢確實值得考慮,其小巧的設計不會怎麽占用桌面空間,能在穩定連線的情況下提供還不錯的效能。

從效能層面來看,透過USB 4/Oculink介面連線之後的RX 7600M XT效能雖然有所損耗,但依舊表現不錯,給只有整合顯卡的輕薄本以及Windows掌機用,不論是3A遊戲還是本地大模型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執行各種圖片編輯、影片渲染,甚至3D建模軟件問題也不大。

(圖源:GPD)

如果你的輕薄本沒有USB 4/Oculink介面的話,那我就不太建議去試了。可以看到,在連線雷電3介面的情況下,GPD G1顯卡塢的效能損失是很顯著的,考慮到這款產品的零售價格,損失25%的效能會讓它的實用性直逼售價僅1499元的RTX 3050 8GB,而RTX 3050 8GB本身就是臭名昭著的智商稅。

最後提醒一下,作為一款顯卡塢,GPD G1的使用範圍無論如何都是相當有限的。如果你有同時持有輕薄本和桌上型電腦的資本,那完全不需要考慮這類產品,但是如果你手頭上只有Windows掌機、二合一器材或是輕薄本,那它還是可以幫助這些器材有效提升效能的,算是一種物盡其用的巧思了。

4月25日-5月4日,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北京車展)正在火熱進行。本屆車展以「新時代新汽車」為主題,是「汽車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的風向標。

雷科技旗下「關註電動車,更懂智能化」的賬號電車通已派出豪華報道團,正在北京車展現場,進行一線專業報道,歡迎關註「電車通」獲取一手專業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