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2024年ITX裝機攻略:萬字經驗總結、避坑指南與裝機單推薦

2024-03-14數碼

本內容來源於@什麽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yamete



之前發了篇迷你主機選購指南,有位值友評論說男人用電腦就像獨孤求敗練劍,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需求。年少時必然是利劍,裝ATX上高配比跑分很符合年輕人。而立之年愛玩的心還在,但一般的主機已經打動不了,這時會選擇ITX主機,小小的機箱看似不起眼,但實則從機箱、散熱到每一根線都下了功夫,裝機功力更深。到了中年就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對電腦的要求粗多了,一台省事的迷你主機用起來也很順手。至於木劍階段,逮到什麽用什麽,電腦已是身外之物。

去年618自己裝過一台萬元級的ITX主機,隨後也有繼續關註ITX。所以在迷你機之後,這次獻上ITX裝機經驗與推薦,希望給準備裝ITX主機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

ITX不配獨顯,不如買迷你主機

先說觀點:裝ITX主機不配獨顯,可能不如直接買迷你主機!

ITX主機是桌上型電腦的一種,通常使用桌面版CPU、主機板等零件,組裝自由度很高。但一直有一個問題,桌上型電腦的集顯幾乎都是亮機卡,比如Intel目前最頂級的14900K的核顯依然是老掉牙的UHD770,只有32EU。而流動平台隨便一個i5都是80EU的XE核顯。而AMD桌上型電腦的APU,很長一段時間主力都是5600G、5700G,集顯是效能嚴重過時的Vega7、Vega8核顯,一樣是過時的亮機卡。

AMD銳龍8700G

直到2024年1月,AMD終於不負眾望推出新一代APU,其中最高型號是Ryzen R7 8700G,終於跟上移動版的步伐,整合了12CU的780M核顯,是目前桌面CPU中的最強集顯。

8700G與7840HS單核跑分對比

8700G與7840HS多核跑分對比

8700G與7840HS核顯跑分對比

但是吧,這個8700G實際就是流動平台7840HS的高功耗版,一個設計TDP 54W,一個65W。兩者都是8核16執行緒,核心、緩存等參數完全一致,最高主頻都是5.1GHz,只是8700G的基準主頻從3.8GHz提高到了4.2GHz而已。如果7840HS給足了散熱和供電,其效能和8700G應該是一致的。而從測試可以看到,兩者CPU跑分幾乎是一樣的,核顯憑借供桌上型電腦的更好的供電和散熱,不會與CPU搶功耗,效能會高一些,但整體上8700G只是略微有效能優勢而已,並沒有拉開差距。但迷你主機中,7840HS有一些主機加強了散熱,功率釋放可以達到70W,這種情況下7840HS和8700G的效能差距就更小了。

8700G單U與7840HS/8845H準系統價格相當

效能高度其實不是問題,問題是價格。一台7840HS(8845H)迷你主機準系統只要2400元左右,配上32記憶體+1T硬碟也就3000多元。而一顆AMD 8700G的CPU單片就要2499元,其他包括機箱主機板電源都需要花錢自己配,最終整機價格至少高出1500元,顯然迷你機更有性價比。

另外還有還有一個差距,7840HS迷你主機都會提供USB 4口,而桌上型電腦能有滿速USB 3.2口的都鳳毛麟角,如果奢望雷電4、USB4口,ITX主機板中只有ROG Z790等個別非常昂貴的主機板,比如3799元的ROG X670E-I、3299元的ROG Z790-I才有,代價非常高昂。

還有就是,迷你機現在已經用上了最新的AMD 8000系列處理器,AMD 8845H與8945H機型已經開賣。價格與7840H價格保持不變,一台低配準系統在2400元左右。最新的8845H雖然是馬甲,CPU與核顯效能幾乎不變,但加強了NPU單元效能,AI算力提升60%。雖然AI單元目前用途不大,多數人可能並不需要。但在一些生產力工具,比如SD、Adobe全家桶、剪映、美圖等軟件裏,某些功能會有一定的速度加成。所以如果是生產力辦公用途,桌上型電腦8700G反倒是還不如迷你機8845H效能更好。

所以關鍵問題不是8700G不好,而是它現在的價格太貴,對比7850HS,8700G的合理價格應該在1500元以下,這個價格用它裝個集顯ITX,那就比較合理了。

Intel平台上情況也相似,並且集顯效能差距更大,迷你機用的移動版CPU集顯完全碾壓桌上型電腦上老掉牙的UHD730與UHD770,特別是流動平台新出的Ultra系列處理器的ARC集顯效能提高了一倍。雖然,Intel的桌面CPU效能比移動版強不多,但現在還有多少只吃CPU效能的套用?玩遊戲肯定顯卡更重要,生產力工具又有幾個只用CPU加速?況且不支持獨顯的ITX機箱,大都只能滿足i5級別CPU的散熱要求,難道還能指望一個i5 13600K的主機去執行那些極為吃CPU效能的專業生產力工具?

綜上來看,這兩年迷你機迅速崛起,很多人都懷疑它的定位,便攜不如筆記本,效能不如桌上型電腦。但其實效能不如桌上型電腦,也只是帶獨顯、高U的的高配桌上型電腦。如果沒有3A遊戲和專業生產力需求,只是用CPU核顯辦公和輕度遊戲,那麽命名一個小巴掌的迷你就能解決,為什麽大的一個機箱占地方?

當然,早期有一些小廠的迷你機的確總會有一些小問題,但最近1年的迷你機市場發展很快,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穩定,選擇也更為多樣化,也有一些高配的迷你機出現,散熱和設計都有很大加強,而價格來說依然比裝一個小主機要更便宜。我在年輕曾寫過一篇迷你機的選購指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

DIY高配ITX,性價比可能不如買品牌整機

這是我想說的另外一個反常識的結論。去年618的時候自己裝的一台ITX主機,總共花費大約13000元,這還是在主機板等方面很省錢的情況下裝的,最開始我還是很滿意的,但不久後我發現Intel猛禽峽谷只要9000元就能拿下來,如果配上4070顯卡、記憶體和硬碟,只比我自己裝的稍貴2000元不到,但整體配置卻提升了一個大台階。

Intel最後一代NUC Extreme—猛禽峽谷

首先,CPU直接從13700變成13900K,檔次高了兩檔,而且散熱器也不用糾結。當然散熱並不能讓13900K/14900K 跑滿,滿載拷機大概會掉到160W的水平。可能不比我用的 240水冷配13700跑滿快多少,但畢竟你和別人說你這是13900K,面子大大的。

第二,猛禽峽谷的擴充套件能力非常強,直接2個雷電4,6個10G的USB 3.2,2個2.5硬碟位,網卡還是AX1690i,還是萬兆雙網口,這擴充套件能力自己買主機板,ITX主機板沒有能達到這個規格的。ATX主機板達到這規格的主機板要5000+。而且猛禽峽谷的顯卡直接支持3槽厚度,最高可以支持公版4090FE顯卡。

猛禽峽谷具備2個雷電4與8個USB 3.2

第三,體積,猛禽峽谷機箱只有14L大小。我自己裝的配置更低、擴充套件更弱卻要17.4L體積,而且240水冷高負載時噪音還大的嚇人。

除去猛禽峽谷之外,在我裝機之後,ROG也推出了一款ITX主機——ROG 冰刃X,情況和Intel猛禽峽谷類似。13900元可以買到和我13700KF/14700KF+4070顯卡的配置(即將更新推出4070S版),而且體積只有10L,內部都是客製的零件,水冷也是客製的,這是組裝機做不到的,而且還有ROG燈效信仰。當然,這個客製水冷14900KF跑不滿,功耗最大會被限制在200W,所以如果買這個冰刃X,應該選14700KF版,實際效能其實可能和14900KF版差不多,還便宜3000塊錢。

10L大小的ROG 冰刃X

所以對比下來,自己裝高配ITX在性價比上可能並不具備多少優勢,因為你要選擇一個同樣優秀的機箱,可能只有昂貴的客製機箱可以達到,但光一個機箱就要上千元。而量產的ITX機箱,可能在體積大小上又達不到品牌整機的高度。

所以,我這裏給大家投擲來一個提示, 如果你打算裝一套高配ITX主機的,比如14700K+4070S或以上配置,不妨去看一看品牌整機,比如猛禽峽谷雖然算是13代NUC,在2024年它依然很強大,可以支持14900K,雙雷電4雙萬兆網口擴充套件至今仍無對手。還有就是ROG 冰刃X,10L小體積兼顧效能和顏值信仰,都是可以考慮的。

ITX裝機指南與推薦

裝ITX和其他大小的主機沒太大區別,主要就是註意散熱器和顯卡尺寸,整體價格一般要比相似配置的MATX、ATX主機要略貴一些,主要是ITX機箱、SFX電源比常規的略貴一些,ITX主機板選擇少,另外可能還會用到PCI-E顯卡延長線和客製電源線,會另外多出來幾百元的預算。

前面我已經表述過如果不配獨立顯卡,那麽去裝ITX主機意義不大,費錢又費事,不如直接買迷你主機。如果要裝一台配備i5+4060顯卡的迷你主機,整體預算大約5000元左右,下面我簡單列了一個具體的配置,可以參考:

這麽這是一個5000多元的ITX配置,基本足夠一般遊戲和辦公使用。裏面有一些配件比較節省,比如電源、主機板和硬碟,預算多可以多花一點錢。當然也可以更省錢一些,比如CPU換成12400F,主機板降級成H610 ITX主機板等等,差不多可以控制在5000元以內。

高配ITX裝機的話,可以看看我去年618的裝機配置,具體裝機文章可以參考。我這個裝機是貼合我要剪影片和跑AI的需求,所以記憶體、硬碟加的比一般的多。

雖然已經過去半年多的時間,但現在裝機的話,裏面只是個別配件需要調整,比如CPU可以換成14700K,或者是直接買前面說的銘凡的主機板。還有顯卡差不多價格可以升級成4070S,主機板的話我可以考慮換成ROG B760ITX,記憶體換成DDR5,但其他方面差不多。但今年的固態硬碟,可是比去年漲價了。

CPU不宜過高

CPU的話不建議選擇太高,Intel平台的話i5足夠大多數人使用,比如i5 13400F 、i5 13490F 與i5 13600KF,對效能要求高的的可以考慮i7 14700K。需要註意的是現在酷睿14代價格偏高,除去14700K值得買之外,其余型號均不值,效能規格和13代沒有什麽區別,價格卻高了幾百塊,性價比很低。如果預算緊張,也不妨考慮一下12帶的i5 12400F、12490F和12600KF。

AMD平台可以選擇7600X、7700X、7800X3D等,玩遊戲足夠了。但是桌面版APU不值得選,比如AMD 8700G等,理由前面已經說過,效能相比移動版7840HS沒有明顯優勢,價格還要貴很多,打算用集顯直接買7840HS/8845H 迷你機就好,效能相似,體積和功耗更低,USB口規格秒殺桌上型電腦,還能便宜1500元以上。而配獨顯的話,就正經買CPU,別買AMD APU這種坑爹玩意。

自用的Intel i7 13700

Intel目前酷睿14代除去i7外,其余想好相比13代提升微乎其微,價格還要貴幾百,目前而言裝機選13代更為劃算。當然不排除幾個月後,14代價格一樣便宜了。還有一點就是,如果ITX主機主要用途是影片創作,記得要選Intel帶核顯的CPU,就是不帶F字尾的,比如13600K、14600K、14700K。因為核顯可以給影片編碼起到加速作用,即便你使用的是獨立顯卡,不用核顯輸出,Intel的核顯依然可以工作給影片創作進行加速,而且加速效果還比較明顯。

某些主機板BIOS中的104微碼模式對ITX很重要

有個比較反常識的,最近幾代的Intel的CPU和主機板有個強制CEP機制,不帶K的CPU預設體質差,所以會給你加高電壓來保證效能,這就出現帶K的比不帶K的CPU發熱更低的情況。比如你想上i7,那麽請選擇13700K/14700K,而不要選13700/14700這樣不帶K的。不帶K的在B660、B760主機板上會強制工作在高電壓下,功耗居高不下切無法調節。而帶K的電壓是可以調節的,可以透過主機板的104微碼設定(不是所有主機板都有),在幾乎不損失效能的情況下,大幅降低功耗和發熱。

我還有一個額外的建議。裝ITX主機不妨考慮移動版處理器,目前個別品牌推出了搭配移動版處理器的另類ITX主機板。目前有兩個型號很值得選擇,一個銘凡BD770i主機板,一個是銘凡 AR900i 主機板。

板載13900HX的銘凡 AR900i主機板

銘凡BD770i主機板板載AMD R7 7745HX處理器,這個CPU你可以看成是桌面R7 7700X限制功耗版,大概100W的功耗,但效能還是要比桌面版8700G要強一些。想一想2499元只能買個盒裝8700G。但是2499你買一個銘凡BD770i主機板,剩下的錢用來買顯卡,是不是合理了很多?而且移動版處理器發熱不高,這個主機板自大的巨大散熱器,自己在買個風扇裝上,完全可以壓制,滿載噪音也非常小。這是比使用桌面CPU有優勢的地方。

銘凡 AR900i 的R23跑分成績

銘凡 AR900i 的CPU-Z跑分成績

而銘凡 AR900i 主機板板載的是Intel 13900HX處理器,24核32執行緒,你可以看成是桌面版13900的限制功耗版。筆記本的散熱水平難以讓13900HX完全發揮出來,但是裝在ITX裏面散熱都是小意思了,銘凡AR900i 主機板的功耗設定過於保守,PL2為120W,但即便如此實際效能也還是可以和桌面版13700K打的有來有回,而且只有120W功耗!這個對於ITX來說太重要了,發熱低好散熱。

所以你別看銘凡 AR900i 價格是3988元(偶爾出現的優惠價)看起來很貴,但不要用ATX主機的標準去看,ITX的對功耗散熱非常敏感的,3988元的確可以買到14700K+B660主機板+散熱器,但那時在不考慮機箱大小和散熱的情況下。

主機板與記憶體的選擇

ITX主機板可選的型號並不多,大多數品牌每一個芯片組型號1款ITX主機板,個別的會有DDR4與DDR5兩個記憶體區別版本,所以在售的ITX總共也沒幾款,主要看預算和配什麽CPU。選擇主機板的幾點註意事項我簡單列一下:

自用的銘瑄B760I DDR4

1、註意供電。主機板供電能力是很容易忽視的。比如Intel平台B760主機板,一般的都可以提供60A或以上的CPU供電,上到i7 13700K沒太大問題,高端一些的可以提供80A以上的供電,可以上到14700K、14900K處理器。但是有極個別760 ITX主機板只有30A供電,比如價格賣得還挺貴的某虹B 760ITX 的DDR4版,最高也能帶的動i5。。。不過好在知錯就改,後來新出的DDR5升級了供電,供電給到了90A,可以帶14900K了。所以選主機板的時候不要光看外觀是不是漂亮,還要看供電是否足夠。

自用的64G DDR4 3600套條

2、註意記憶體支持。考慮好是選擇DDR4主機板還是DDR5主機板。如果預算很緊張,建議買主機板的時候找DDR4主機板,記憶體可以給你省幾百塊錢,頻率上DDR4 3600其實價格和3200也差不多,B760主機板透過XMP可以上到3600這個頻率。

如果預算充裕建議DDR5記憶體主機板,記憶體頻率可以選擇高一些,比如DDR5 6000或以上,反正價格也相差無幾,主機板用XMP基本都可以上到那個頻率。

3、註意擴充套件性。在預算不那麽緊張的情況下,建議註意主機板是否有Type C口的,滿速20Gbps在桌上型電腦都算很奢侈了,之前銘瑄B760I主機板以800元的價格帶20Gbps的C口非常牛,但可惜下架了。所以現在建議至少要有一個10Gbps的C介面,要不然插個SSD流動硬碟速度都跑不滿,就很尷尬了,C口已經那麽普及了,桌上型電腦高速C口還是老大難問題。至於雷電4不用奢求,只有個別高端Z790主機板才有雷電4,成本過於高昂。

我自己裝機買的是銘瑄B760I D4主機板,DDR4記憶體,800的價格比許多1000塊的主機板規格都高很多,而且BIOS支持104微碼調節(帶K的CPU可能才起作用),不足就是BIOS和開機logo還是10年前的樣子顯得有些過時。

現在銘瑄推出了DDR5版的B760I D5,價格比DDR4版還更便宜了,增加了ARGB插口,但仔細看縮水比較多,CPU供電縮水了10A,還有USB介面縮減了好多,8個USBA+1個20Gbps 滿速C被幹掉了,usb只剩下4個A口,而且兩個還是usb2.0,弄了毫無意義的4個影片輸出,這個設計智商掉了一地。前面我分析過,裝ITX基本都是要配獨顯的,誰會用Intel CPU核顯玩4顯視器輸出?Intel台式CPU核顯那麽差,4顯輸出顯然用迷你機會好很多,銘瑄完全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而以前性價比爆棚的銘瑄B760I DDR4版已經停產下架,十分可惜,如果在一些非官方店還能買到的話,可以淘一塊DDR4版。

相比之下,七彩虹B760ITX的ddr4版是辣雞,被B站某ITX博主不留情的批評之後,新出的B760ITX DDR5版在價格沒漲的情況下,CPU供電從30A直接幹到了90A,可謂是誠意十足。

追求性價比的話,H610 ITX規格實在太低,網上買整機人家給你縮水用H610可以理解。但是自己裝機還是得B760起步。B760ITX主機板裏,銘瑄的DDR5版與性價比關系不大了,就算主機板便宜但記憶體比DDR4貴好幾百。現在性價比高的變成了精粵B760ITX Snow Dream,不到600的價格,規格算是很良心了,而且它是極為少見的白色主機板,很適合裝純白風格的ITX主機,這點可以加分不少。

預算多一些,推薦ROG B760ITX和微星B760i Edge,可以看看PDD,不要發票價格比JD便宜很多,1200元多可以買到。其中微星B760I Edge 還有DDR4版,追求高規格Type C口並且想省幾百塊記憶體錢可以選擇。至於華擎、技嘉、映眾等都是高價低規格,性價比低。

至於Z790 ITX主機板,一般來說必要性不高,ITX主機的散熱支撐不住CPU超頻,不過可以反向思維降低CPU電壓降低發熱。Z790便宜的話還是銘瑄,預算多ROG Z790ITX,有2個雷電4口。

顯卡優選40系N卡

裝ITX最有的選擇是40系N卡,一是40系列功耗和發熱控制太好了,非常適合ITX這種對散熱非常敏感的機器。我去年自己裝機選的4070顯卡,選的是個3風扇的超頻版大卡,散熱冗余很多,像ol這樣的小遊戲風扇都不帶轉的,溫度特別低。

七彩虹4060靈動mini

二是40卡現在市面上有一些專為ITX小機箱打造的迷你卡,特別是4060,可以做小於20cm的小卡,也可以做半刀卡,反正滿載功率也才100W出頭,散熱毫無壓力。市面上最多的是七彩虹的4060/4060Ti的迷你顯卡。

技嘉4060迷你卡

技嘉4060半高卡

但七彩虹不是最小的,最小RTX4060顯卡是技嘉,全高的顯卡只有17cm長。另外技嘉也是為數不多有半高RTX4060顯卡,可以塞進某些超小的ITX機箱。只是幾年前技嘉因為某事件,口碑有點不是很好。

耕升RTX4070S 踏雪mini

到了4070S這個級別的顯卡,也有長度小於25cm厚度兩槽的小卡,目前已知最小的4070S是耕升RTX4070S 踏雪mini,很多ITX機箱都可以裝進去,裝高配主機必備。

至於AMD,主流的7000系列目前似乎沒有什麽廠商針對ITX打造的迷你卡,所以超小機箱不用考慮AMD,機箱比較大的話,倒是可以看一看AMD顯卡,但綜合來看,特別是有生產力需求,N卡還是更好一些。

機箱與電源

機箱與電源是ITX裝機最核心,也是最需要花時間去挑選的。由於ITX的限制比較多,能裝怎麽樣的CPU和顯卡都是有機箱決定的。並且,玩ITX的另一大樂趣就是機箱五花八門,要比標準化的ATX、MATX有意思的多。所以ITX機箱的顏值和設計也是挑選時的一大註意點。

1、ITX機箱不一定都很小

ITX機箱一般指只能裝下ITX主機板(17cm*17cm)的機箱,特點是機箱小巧。但也不一定,有些ITX機箱也是龐然大物,甚至比MATX機箱都要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OG Z11戰區版,雖然它只能裝ITX主機板,頁面圖片看也不大,但實際它的機箱尺寸為194 (W) x 531 (H) x 386 (D) mm,體積39.8L!比很多MATX機箱都要大!

大到誇張的ITX機箱——ROG Z11

相反,一些MATX機箱也可以做到20L以內的大小,比如很便宜的傻瓜超人K88 Air、小喆C2P等,15L的體積可以支持MATX與ITX主機板,可以支持335mm長、56m厚的顯卡,CPU散熱器限高也達到比較寬裕的162mm。簡單粗暴的方式提供了小體積和不錯的相容性,相比之下,好多大體積ITX絞盡腦汁的采用各種復雜設計,結果擴充套件性病沒強太多,有點諷刺。

體積很大但占桌面面積不算大的美商海盜船2000D AIRFLOW

當然,也不能只看絕對的體積,ITX中有一類立式機箱,占桌面面積不大,體積主要向上發展。這類機箱往往體積會對於常規ITX要大一些,但因此相容性也更強一些,比如美商海盜船2000D AIRFLOW ,體積達到了24L,但可以支持360水冷,上到14900K都是可以的。

2、註意ITX機箱的結構

ITX機箱迷人的地方,在於他的設計不拘一格,不只是外觀五花八門,為了達到更高的空間利用率,或者某項特定外觀或功能,內部結構也是八仙過海。依據顯卡的安裝方式,大體上ITX機箱內部有直插式和背靠背式兩種結構。(PS:本文只討論支持獨立顯卡的ITX機箱,請允許我再次表達對不支持獨顯的ITX的偏見,觀點前面部份已經有論述)。

COOJ Z18直插結構ITX機箱

直插式就是常見的ATX、MATX機箱的結構,顯卡直接插在主機板上。這種結構的好處是主機板是貼著機箱一面的側板的,可以最大利用機箱的厚度縱深,CPU散熱器限高會相對寬松,可以支持更好的風冷散熱器。比如高度超過100mm風冷散熱器,可以選擇一下小型塔式風冷,以及一些大型下壓式風冷,用風冷也可以勉強壓得住i7 14700K級別的CPU。

但不足是,如果想做出來極致小巧的強力獨顯機箱,比如10L,這種結構比較難以實作。

JM 客制化背靠背結構ITX機箱

而背靠背式,是機箱內部至少被分割成兩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一側安裝桌邊,另一側安裝顯卡,顯卡與主機板是背靠背的。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在10L甚至更小的空間裏,安裝上4080、4090這種檔次的顯卡。目前市面上相當多的ITX機箱都采用這種結構,特別是一些非量產的客製產品。但由於機箱厚度本身只有10多CM,厚度被看了一半,所以CPU散熱器高度被限制的很死,一般都不會超過70mm,如果用風冷只能選擇一些超薄風冷散熱器。如果想上高端CPU,基本只能選擇水冷散熱。

另外,我上面的兩種分類並不全面,也不是什麽標準。因為也有一些ITX機箱,比如13代NUC猛禽峽谷,它的顯卡既不是直接插在主機板上,也不是背靠背安裝的,而是機箱內部上下一分為二,在同一側隔離出一個獨立的顯卡空間。

3、選擇風冷還是水冷

ITX機箱由於體積有限,對於CPU散熱器的規格支持基本都有嚴格的限高,最大支持的高度,以免裝機的時候發現機箱合不上蓋子。如果是直插式,那麽主要考慮風冷散熱,選擇面可以寬一些,可以選擇比如 的小塔,或者 這種比較大的下壓式。但具體一定要看機箱頁面的說明,肯定會詳細標註吃吃的散熱器尺寸的。

如果是背靠背結構的ITX機箱,多數風冷散熱器的高度限制在70mm以下,只能使用下壓式散熱器。而下個高度的下壓式散熱器,規格最高的可能就是AXP120-X67 、ID-COOLING IS-67-XT 等屈指可數的幾款,一般Intel i5和AMD 7700X這個等級CPU足夠用了。往下還有55mm、47mm高度下壓風扇,壓普通非K的i5也差不多。

對於Intel i7、i9,以及AMD 7800X3D級別的CPU,建議選擇一款至少支持240或以上水冷的ITX機箱,或者直插式ITX機箱上小塔風冷散熱。選擇水冷時,註意一些體積小於12L的超迷你水冷ITX機箱對水冷的尺寸有限制,冷排的風扇厚度支持,還有水冷頭的高度需要註意。

還有就是註意風切噪音,就是如果風扇與機箱側板如果貼的太近,或產生額外的噪音,一般被稱為風切噪音。比如70mm的散熱器限高,但你裝了一個69mm高度散熱器,風扇緊貼著MESH側板,這種情況下一般會有噪音。所以選擇機箱和風冷散熱器的時候要註意尺寸,盡量避免風切噪音。

Intel i7盒裝內建的散熱器

另外,低規格散熱器上高U也不是不能用,比如我買盒裝的i7 13700裏面還標配原裝散熱,原裝散熱非常簡陋,沒有熱管不是純銅,就是個3、40元的水平,但Intel既然給你配了就說明一定能用,只不過拷機或者連續高負荷工作,CPU溫度一下子上去,撞到溫度墻後會自動降低頻率,比如最高頻率5.1GHz,但持續穩定工作可能最高頻率可能只是3.3GHz。不是不能用,只是效能會打折扣。

i9 13900K的功耗與效能跑分曲線

這個問題看如何理解,我的觀點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頻率功耗與效能的關系,不是一條直線固定比例的直線增長,不是50W功耗對應50點效能,100W功耗對應100點效能,200W功耗就對應200點效能這樣,而是一個線快後慢的對數增長曲線,到達一個最佳能耗比的點之後,功率增加很多但效能提升振幅會越來越小。所以散熱只要能滿足這個最佳能耗比的點,就是劃算的,沒有太大必要追求必須長時間最高功耗跑滿。就像前面說的那個銘凡那個板載i9 13900HX的主機板,這個移動版13900HX的PL2被限制在120W,但120W功耗就能跑R23多核的3W分,而桌上型電腦13700K要200多W才能跑到3W分。所以從能耗比來看13900HX要高得多。

最後,還有如果機箱預留了機箱風扇,記得要把機箱風扇安裝滿,會明顯降低機箱內的溫度。

4、註意支持的最大顯卡尺寸

註意ITX機箱支持的顯卡尺寸,特別要註意不要只看支持顯卡的長度,還要註意支持的顯卡厚度,特別是背靠背介面的ITX機箱,顯卡厚度支持限制的很死,超厚了你就合不上機箱蓋了。

現在主流顯卡是3槽、2.5槽厚度居多,少數迷你款顯卡是2槽厚度,也就是大概44-47mm厚度,所以註意ITX機箱至少可以支持2槽厚度的顯卡。

顯卡幾乎就是機箱的長度

挑選ITX機箱時建議先確定顯卡尺寸,比如我想配4070S顯卡,那就看看市面上最薄最短的407S0具體是多少,再去根據顯卡尺寸去選機箱。

5、電源優選SFX規格

自用的聯力SP850電源白色款

多數ITX機箱除去SFX電源外,還可以支持SFX-L,甚至是ATX電源。但是實際從裝機角度,如果選擇了更大一些的SFX-L或ATX電源,理線難度會大大增加,甚至不額外花幾百塊買客製電源線合不上機箱蓋。所以建議優選SFX電源,這樣裝機難度會低一些。目前SFX電源功率也可以達到850W,14700K+4080S顯卡應該都足夠了。

當然如果你選的ITX機箱空間很充裕,特別是那種立式的ITX比較好理線,那麽選ATX等電源當然沒問題,大尺寸電源在同等情況下噪音往往會更低。

有人說ITX主機最大的噪音來自於電源,所以電源的噪音問題多少也要註意,選擇的時候盡可能選風扇尺寸大的,最好有風扇智能啟停功能。 如果很註重靜音,建議選最大功率的高端SFX電源, 比如我買的這款聯力SP850W電源,在負載40%以內風扇不轉,如果配置大致是13400F+4060顯卡,日常使用功率基本不會超過300W,所以至少電源這塊是靜音的。

另外如果機箱比較小,建議額外購買客製的軟矽膠電源線。 機箱主機板買好後,確定實際每一處的電源線需要多長,然後網上找客製線材的店客製相應的長度就好,這樣一是可以降低裝機理線難度,而是裝好的ITX內部更整潔美觀。

6、顏值與個人化

ITX機箱由於追求小巧內部緊湊,所以大多數沒有RGB光學汙染設計,也很少有海景房。當然,肯定會有機箱有側頭面板選項,但一般不建議選擇。因為大多數ITX內部根本沒有空間漂亮的走線,只是亂糟糟的一團,透明側板只能看到裏面亂糟糟的景象。

ITX機箱裏淩亂的走線,通常不適合海景房

如果喜歡RGB光效,也有主打RGB的機箱,比如我裝機使用的追風者P121。

白的還不夠徹底,電源換成聯力SP850白色款更好

但大多數ITX機箱的美學,還是打造一款純色機箱,比如從裏到外純白的機箱也很好看,裝機不僅機箱要選純白,內部主機板也選純白,還有純白散熱器、純白顯卡、純白電源,包括電源線都是純白的,這樣的ITX主機也是一種優雅之美。

喜歡深色也可以裝一台從從裏到外都是純黑色的機箱。這樣裝出來的機箱,簡潔又不失優雅。

7、一些ITX機箱推薦

以下是幾款我比較關註的ITX機箱,列出來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肯定還有很多更優秀、顏值更好的ITX機箱產品,大家可以自行去發現。

ZS -A4DC

體積:4.3L

參考價格:620元

ZS -A4DC機箱

如果追求極致小巧,還能裝4060級別顯卡,那麽ZS -A4DC可以考慮。4.3L的體積可以裝下i5 13400F/14400F+RTX 4060半高刀卡,散熱器限制48mm,裝個利民X47這樣的下壓風冷還是可以的。但註意的是為了壓縮體積,這個機器用的是1U電源,可選的產品相對較少。

如果i5+4060的話,雖然理論上350W也夠了,但是還是建議上500W,畢竟1U小電源不要太滿載,留出余量才能保證發熱和穩定性。500W的1U便宜的有魚巢 FLEX電源,貴一些有全漢 FSP Flex-500G 等。

閃鱗S300/S400/S500

體積:8.1L起

參考價格:299元起

閃鱗S300 Type C版

閃鱗的ITX機箱算是裝機量比較大的熱門型號,整體設計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特色,但勝在價格實惠。閃鱗的外觀估計有朋友會覺得眼熟,頂部有個標誌性的提手,和超頻三蜂鳥i100系列很像,據說閃鱗就是蜂鳥i100的團隊跳槽之後做的。

閃鱗S300/S400/S500幾個型號主要是大小不同,相容性也不同,S300是最小的,8.1L體積,一般裝配置不太高的,比如i5+4060這個檔次配置足夠了。S500體積就到了15L,可以支持240水冷和更大的顯卡。 最後就是建議多花50元,機箱買Type C版,有前置C口。現在大多數低價ITX主機板IO面板沒有C口,只能機箱擴充套件C口。

AKLLA A4pro ITX

體積:11L

參考價格:899元

AKLLA A4pro

在眾多的非量產的客制化ITX機箱裏,比較推薦AKLLA ,主要是價格不算很貴,千元以內就能拿下。結構和外觀和其他客制化機箱大差不差,體積不算很極限,A4 Pro版是大約11L,相容性做的還不錯。另外還有Pro、ProMAX兩種大一些的尺寸可以選擇,可以透過加裝頂帽實作對240/280水冷支持。

這個機箱個人感覺白色好看,裝機是配上白色主機板、白色散熱器、白色電源線材、白色顯卡,裝一台純白機也很好。

機械大師MC14魔術方塊

體積:12.4L

參考價格:499元

機械大師MC14魔術方塊

一個價格不貴的可以裝下240水冷和大顯卡的小機箱,體積12.4L,比聯力的A4p0和一些客制化機箱略大一丟丟,外觀屬於中規中矩的,比較傳統但不算醜,但優勢是價格便宜,而且有2個2.5硬碟位,對於有較大數據儲存需求的可以選。

追風者EVOLV SHIFT XT

體積:13.5L、15.6L與17.4L三擋可變

參考價格:799元

自用的追風者EVOLV SHIFT XT

我自己用的就是這款機箱,設計獨特,三擋變形,安裝方便,擴充套件力強,做工出色,內建RGB燈效系統......優點非常多,最重要的是PDD、TB上800左右就能買到,乍一看貴但其實性價比很高,要知道很多ITX機箱不內建PCI-E 4.0線,單獨買一根線也要好幾百。而且這機身做工和用料紮實度,在量產機箱裏都屬於非常優秀的。要說不足,就是外觀設計過於花哨,體積沒有最佳化到最小。

如果想玩RGB光學汙染,這款追風者也是ITX裏為數不多的選擇。即便你像我一樣買銘瑄,主機板不帶ARGB插針都沒關系,機箱內建一套控制系統。不過要想實作顯卡、記憶體、鍵盤滑鼠神光同步,還是需要主機板有ARGB插針支持,這個時候優選ROG主機板。

另外這款機箱可以MOD的,比如前面的RGB螢幕,可以改造成一塊液晶螢幕,也適合動手能力強的玩家。關於這款機型可以看我去年發的裝機文,裏面有詳細介紹和展示。

小喆優品C2P

體積:15.8L(支持MATX主機板)

參考價格:199元

小喆優品C2P

這個品牌的ITX機箱型號很多,尺寸從小到大都有,價格普遍很便宜,而且上面頁面很用心,標註了散熱、顯卡等各種可支持的最大尺寸。這款C2P就是前面提到的可以裝下MATX主機板的小機箱,體積15.8L,CPU散熱器高度支持到136mm,可以裝下小型的塔式風冷散熱器,顯卡支持328mm長度以內的三槽厚度顯卡,整體相容不錯,最重要的是機箱非常便宜,而且MATX主機板可以選的型號多很多。另外,它還有一個13.8L更小的C2型號可以選擇,支持ITX主機板和特殊規格的MATX機箱。

喬思伯 V11 4.0版

體積:13.5L(立式機箱)

參考價格:799元

喬思伯 V11 4.0版

喬思伯的ITX機箱有好幾款,但顏值和體積最為均衡的,是這款喬思伯 V11 4.0版 。而且還有個特別的設計是橫豎兩用的,13.5L體積,可以橫放也可以豎放,顏值符合大眾審美。這款機箱為了顏值兩側開孔不多,但好在前面板增加了大尺寸排風扇設計,整體散熱其實也沒有想得那麽弱,Intel i5+4060還是可以應付的。

酷冷至尊NCORE100MAX

體積:15.6L

參考價格:2899元

酷冷至尊NCORE100MAX

酷冷至尊NCORE100MAX可能是目前在售機ITX箱裏,最有設計感的立式機箱。15.6L在立式裏也算比較小的,桌面占用面積只有14.8CM*21CM,細高細高的。但是顏值請自行判斷,比較有科技感的硬漢造型。這個機箱的特點是可以裝大顯卡,比如4080Super/4090 FE。但比較意外的是CPU散熱不強,機箱內建120mm客製水冷,無需另購。但雖然是水冷,但只是120mm規格,所以頂天頂天上14600K。如果想上14700K並且能跑滿,可能得自己動手研究一下散熱器改裝了。

酷冷至尊NCORE100MAX定價很高,但考慮到這是一整套系統,包括850W電源、120客製水冷和PCI-E 4.0顯卡線,這些單獨買下來也要1000多元。綜合下來雖然還是小貴,但並不是貴的誇張。

寫在最後

洋洋灑灑寫了1萬字,把我知道的和自己裝機過程中的經驗和遇到的坑都說完整了。自己裝機已經有半年多,我對ITX的感受也有一些新的理解,如果再讓我選一遍,我可能直接買ROG冰刃X或者NUC猛禽峽谷了。如果還是全部DIY,我認為6000-7000元左右是比較合適的價位,i5 13490F+4060顯卡為基礎,在機箱、電源等方面預算寬泛一些,去裝一台顏值、大小、噪音控制都線上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