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俠說科技
在當今的智能電話市場中,Android和iOS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兩大作業系統。Android,由Google開發,憑借其開源特性和廣泛的器材相容性,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極高的市場份額。iOS則是蘋果公司的驕傲,它以其封閉但高效的操作環境贏得了大量忠實使用者的青睞。這兩者的崛起並非偶然,它們各自的發展歷程充滿了曲折與創新。
手機系統的通「病」
在Android和iOS之前,市場上還有許多其他的流動作業系統。其中,Windows Mobile曾一度被視為行業標準。微軟在2000年代初期推出了這款作業系統,旨在為商業使用者提供強大的移動計算能力。然而,隨著智能電話功能需求的多樣化,Windows Mobile逐漸暴露出其界面不夠友好、套用生態系落後等問題,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隨後,微軟並未放棄移動市場,而是推出了Windows Phone。這一系統引入了全新的Metro設計語言,試圖透過獨特的視覺體驗吸引使用者。盡管Windows Phone在某些方面表現出色,比如流暢的效能和美觀的設計,但它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足夠豐富的套用生態系。開發者更傾向於優先支持Android和iOS,這成為了Windows Phone難以逾越的障礙。
對於流動作業系統市場,比爾·蓋茨曾提出過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全球市場僅能支撐兩個主要的作業系統。這一見解雖然被理解為是基於對生態建設和使用者習慣形成的深刻理解,畢竟在一個高度集中的市場環境中,只有少數幾家能夠構建起足以支撐其發展的套用和服務生態系。這種環境下,後來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而且智能電話系統的發展過程中,從不乏對Android以及IOS發起挑戰的案例,而在這些案例中無一例外,它們均以失敗告終。比如,在眾多試圖挑戰Android和iOS霸主地位的競爭者中,三星的Tizen系統尤為值得關註。Tizen作為三星的一個長期專案,雖然投入了大量資源,但未能在市場上取得預期的成功。
三星Tizen系統的失敗,在外界的解讀中,大多數人把原因歸結於,三星自身強大的硬件實力並未能轉化為軟件生態的優勢,所以Tizen最終 只能 更多地套用於智能手錶等穿戴器材上。而在諸多挑戰者失敗後,華為的鴻蒙系統作為新晉系統也聚焦了不少目光。
談及華為鴻蒙的誕生,華為鴻蒙的誕生背景則更加復雜。面對外部環境的壓力,華為不得不尋求新的出路,鴻蒙系統應運而生。對比其他挑戰者,華為采取了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首先確保與Android套用的相容性,然後逐步構建自己的套用生態。
此外,華為還選擇從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領域入手,逐漸擴大鴻蒙系統的套用場景。這一策略不僅有助於緩解短期內的市場壓力,也為鴻蒙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盡管華為鴻蒙系統看似有著耀眼的未來。甚至當時的環境背景下,華為的鴻蒙系統一度「被」認為是最具希望可以打破Android以及IOS統禦格局的作業系統。
但是,回顧智能作業系統的發展歷程,我們應該不難發現。一個作業系統的崛起,不僅是非常艱難的,甚至稍有不慎便會被淘汰。比如,Android以及IOS在發展的道路上均遇到了不少挑戰,如生態建設的難度和國際市場的接受度等。這每一個挑戰,即使單獨拿出來,對一個智能作業系統來說,都是如負重擔,更莫說是一個新晉的系統了。
不過好在,華為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近期,華為已經開始了純血鴻蒙的公開測試,並計劃推出適用於個人電腦的鴻蒙版本。這些舉措顯示了華為對鴻蒙未來的堅定信心,同時也表明了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不斷探索的決心。
回望比爾·蓋茨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市場確實呈現出高度集中化的趨勢,但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總能帶來新的機遇。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展證明,即使在看似固化的市場格局中,只要勇於創新,就能夠開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未來,或許我們能看到更多像鴻蒙這樣的作業系統,在科技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共同塑造一個更加多元化的數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