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地緣中樞與貿易奇跡:中國的台海為如何此「牽一發動全球」?

2024-10-21數碼

台灣海峽,是全球十大海峽之一,是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海上走廊,也是日本和南韓通往南海的海洋捷徑。且之所以走台灣海峽而不走台灣東部,是因為如果從台灣東部走就一定會經過巴士海峽,而巴士海峽夏季多台風、冬季多大風大浪和大湧,即使在平時大浪大湧的頻率也在20%以上,航運條件很差。

對於台灣海峽的性質很多國人堅持認為它是屬於中國內海,這其實是不對的,我們也從來沒有承認過這個說法,否則很容易落人口實。

一般海峽可以分為內海海峽、領海海峽以及國際航行海峽。所謂內海海峽是指整個海峽都位於領海基線以內,完全屬於沿岸國的內水,僅從概念上看台灣海峽就不符合。因為中國采用的是直線基線法,也就是以島嶼之間的連線為準,而台海中間並沒有像渤海北隍城島那樣的島嶼可供選擇。因此渤海是中國內海,但台灣海峽不是。

那台灣海峽是中國的領海海峽嗎?其實也不是。因為台海最窄處也要達到130公裏,就是70海裏。而領海海峽要求整個海峽都要位於沿岸國領海以內,按照海洋法領海最寬不得超過12海裏,海峽兩岸加起來也才只有24海裏,還遠達不到要求。因此只能說台灣海峽部份屬於中國領海。

那台灣海峽屬於國際水域嗎?當然更不屬於。所謂國際水域的概念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只是美國海軍使用的一種軍事術語,一廂情願罷了,根本不具備法律效應。

那麽台灣海峽到底屬於什麽性質的海域?主權又是屬於誰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台灣海峽最窄僅70海裏、最寬也只有220海裏。按照海洋法公約從海峽兩岸向中間延伸依次是中國內海、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中間並沒有公海。因此中國也享有對台灣海峽的領海主權以及對專屬經濟區的主權和管轄權。

不過海峽的管轄權相對於運河的管轄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台灣海峽作為一條國際航行海峽,除了部份中國領海海域,中間的專屬經濟區通道是允許各國的商船和軍艦無害透過的,但同時也必須認真遵守中國的相關規章制度。

當下,由貨櫃船和油輪組成的全球航運系統每天將數百億美元的產品運往世界各地,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航線會經過狹窄的海峽或運河,在這些地理上的咽喉要道,往往一起孤立的中斷就可能會威脅到大部份國際貿易的正常執行。

其中之一就是離緊挨著中國大陸的這條台灣海峽。

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因為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的制造業實體經濟在全球占據著絕對優勢支配的地位,所以世界上超過五分之一的海運貿易都要經過這條海峽來完成,2022年(可獲得數據的最近一年),有價值2.45萬億美元的能源、電子產品、礦產和其他貨物從台灣海峽經過。所以這一研究的結果意義重大。

在上述評估出爐之際,地緣政治正在顛覆多年來人們對全球貿易態勢相對滿意的態度。烏克蘭和中東的戰爭以及疫情大流行時期的封鎖已經改變了全球貿易格局,讓全球消費者都意識到,世界上一個地區的中斷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另一個地區的經濟活動。而世界貿易組織剛剛釋出的一份報告表示,全球貿易的步伐一直都在加快,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和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拖累全球貿易。

世貿組織表示,尤其是在全球石油生產中心的中東地區,沖突不斷擴大可能會擾亂航道而推高油價。這可能會使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加難以進口到他們所依賴的能源、食品和其他產品,產品價格也會變得更加昂貴。預計2024年全球商品貿易將增長2.7%,這個數據略高於此前的預測,而2025年將增長3%。這一增長是在2023年的收縮之後出現的,當時由於通脹加劇和利率的上升,全球貿易曾經下降了1.1%。

該組織還表示,自從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出現了全球貿易沿著政治路線明顯分裂的跡像,而根據聯合國大會上的投票情況,政治觀點相似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已經比政治觀點不同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增長快了4%。因此,對中國來說,未來台灣海峽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將被進一步擡升。

世貿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表示,該組織對全球貿易可能遭遇的挫折保持警惕,她說:「特別是在中東那樣的地區,沖突可能升級。對卷入其中的國家來說,影響可能最為嚴重,但也可能間接影響全球能源成本和航運路線。」

比如,從去年年底開始,也門胡塞組織武裝出於對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的支援,對紅海海域和亞丁灣海域的以色列和美英的商船,以及與之有關的商船進行不斷襲擊,這已經促使許多船只繞道非洲南端航行,這將增加了一周或更多時間的航程,而紅海和亞丁灣的貿易約占全球貿易的15%。

還有,2023年的早些時候,由於幹旱限制了可以透過巴拿馬運河的船只數量,造成全球航運交通也要重新洗牌,在這些中斷期間,全球運輸成本都有所上升,當然仍然還遠低於疫情大流行期間的運輸成本高點。

美國智庫的研究人員估計,現在台灣海峽在全球貿易中所占的比例甚至比上述渠道都要大,參與台灣海峽研究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專案研究員馬修·富納奧勒表示,該地區的緊張局勢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任何圍繞台灣的事件,如沖突或者封鎖,「都將從根本上擾亂正常的貿易狀態,這將對許多國家造成嚴重的經濟後果。」

透過將全球船舶交通與國家層面的貿易數據關聯起來,現在研究人員提供出了所謂台灣海峽貿易量首次的嚴謹學術估算,除了台灣地區本身,他們還發現,最容易受到海峽秩序中斷影響的經濟體就是中國大陸,中國每年透過台灣海峽的貿易額達到1.3萬億美元,這些貨物中的大部份是中國進口的石油、金屬、鐵礦石和其他原材料,以及電子元件,這些都供應給了中國的發電廠和制造業工廠。

研究人員還計算出,台灣海峽是日本和南韓近三分之一的進口和大約四分之一的出口的大通道,澳洲接近27%的出口也要經過台灣海峽,主要是鐵礦石、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等大宗商品。

而在全球貿易往來中最依賴台灣海峽的5個國家中,有4個是非洲國家,僅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就有約70%的出口透過該海峽,主要是銅、鈷和其他金屬,它們中的大部份被運往中國。而許多中東國家30%以上的出口都要經過台灣海峽,它們為中國提供源源不竭的能源和燃料。

由此可見,美國現在為什麽繼在烏克蘭之後,如此著力地在軍事化該地區、軍事化「台獨」組織上投入這麽大的資本?無論什麽時候,什麽條件下,「搞破壞」都是件最簡單方便的事,而既要保障台灣地區的主權完整,又要保障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同時站在自己對立面的又正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所以說,接下來的10年甚至是20年,對於台灣海峽的掌控和保護,對中國來說將是極為嚴峻的考驗,但中國別無選擇。(本文內容部份參照「朝文夕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