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上又要迎來暑期裝機熱潮,筆者收到的裝機咨詢問題也越來越多。不過最近筆者也遇到一個比較典型的電腦升級案例,有朋友在選擇處理器時犯了難,自己原來用的是6核,想升級處理器讓遊戲玩起來更流暢,頻率和核心數量要怎樣選,才稱得上是劃算的升級?筆者根據主流處理器的表現與性價比簡單分析了一遍,不過看起來要說服這位朋友沒那麽簡單。
「我用著6核,不升級8核怎麽能算升級?」那可不一定……
這位咨詢筆者升級問題的朋友原本用的是一台使用6核酷睿i7 9750H的筆記本,現在多開網絡遊戲的時候已經出現卡頓的問題——透過軟件監測發現此時處理器占用率高達95%,不卡才怪了。再加上筆記本太老舊,高負載執行雜訊也很大了,所以他決定幹脆入手一台主流配置的桌上型電腦來玩遊戲,預算5000元封頂,顯卡要RTX 4060或者RX6750GRE。不過,由於原本用的是6核處理器,他認為要升級一定要選8核或者核心數更多的處理器。
誠然,對於遊戲多開來講,處理器核心數量當然越多越好,但裝機預算卡在5000元的話要選8核處理器就顯得有點捉襟見肘,畢竟老黃的顯卡賣得越來越貴,就算只選2000元級的RTX 4060,也要占掉近一半的裝機預算,而主流8核處理器基本都在2000元級,5000元封頂顯然不太夠。
考慮到2000元級顯卡的效能水平,筆者認為不如選擇千元級的銳龍5或者酷睿i5,既不會限制顯卡的效能發揮,價格也要低很多,但就只有一點,它們的大核都只有6個,顯然不復合朋友「不超過6核不算升級」的要求。
實際上,朋友的認識誤區就在於認為處理器核心多效能就一定更好,而忽略了這個說法是要有前提條件的。
采用Zen+架構的R5-2600X
采用Zen4架構的R5-7600X
舉個例子,假如你在2018年入手了R5-2600X處理器裝機,我們可以看到它的CPU-Z單核得分為465,多核得分為3613.4。然後使用到今年,你升級了整個平台,換成了R5-7600X,CPU-Z單核得分提升到了766.6,多核得分提升到了6283.2,提升振幅分別為65%和74%。
可見即便是6核升級到6核,隔了這麽多年,效能提升振幅還是很大吧?這個效能提升來自很多因素,包括架構效率的提升、頻率的提升、緩存容量的大幅增加……要知道R5-7600X這個CPU-Z多核效能其實已經和另一款古董處理器酷睿i7 7900X不相上下了,而後者是10核20執行緒的規格。
很顯然,升級光看核心數量是否增加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最終還得從實際需求、處理器實際表現和性價比來綜合考慮。
主流遊戲裝機選6核處理器是否夠用?
在筆者的分析之下,這位朋友逐漸接受了「升級處理器核心數量不變也算升級」的說法,但又有了新的疑慮,6核處理器執行當下3A遊戲大作會不夠用嗎?不如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遊戲測試效果,這裏特別選擇了RTX4090顯卡,順便看看6核處理器會不會造成瓶頸。處理器則選擇了都是千元級的R5-7500F和i5-13400F(都是6大核)
從實測來看,R5-7500F和i5-13400F這樣的千元級其實還是可以讓RTX 4090顯卡發揮出強悍的效能的,實際的遊戲幀率都非常高。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便i5-13400F多出4個小核,它的遊戲效能也明顯低於R5-7500F,這再次印證了我們前面說的遊戲效能不能光看核心數量的說法。
不過,大家要註意的是,這裏的對比使用的是RTX 4090旗艦顯卡,如果改用RTX 4060或者RX6750GRE這種2000元級主流顯卡,那麽R5-7500F相對i5-13400F的效能優勢就不那麽明顯了,可以說在遊戲體驗方面會落到同一水平,不看幀率根本感覺不到。
那麽主流的6核處理器怎麽選?
讓我們來看看Steam上個月釋出的硬件統計數據。先是處理器核心數量的統計,可以看到Steam玩家的電腦使用6核處理器的占比最高,超過了30%,而且從1月到5月呈現增長態勢,可以猜測有部份玩家將自己的老電腦從低於6核的處理器升級到了6核處理器,而目前市面上適合主流裝機的6核處理器就是R5-5500/5600/5600X/7600X、i5-12400F/12490F等等,i5-13400F以上就帶小核了,核心數超過6核,不在討論範圍內。
再來看看顯卡的占比排名。毫無懸念,Steam玩家使用的顯卡排名前十的有八個「6」字輩的型號,其中RTX 3060穩坐頭把交椅,而RTX 4060開售到現在也順利進入前十。考慮到RTX 4060不但支持DLSS3,價格也正好保持在2000元左右,確實是非常適合主流裝機選擇的型號。
如此一來,大家就可以發現,Steam玩家使用最多的處理器是6核處理器,最多的當代主流顯卡是RTX 4060,那麽用它們來打造主流遊戲主機就應該是當下最「門當戶對」的組合了。
那麽,目前5000元裝遊戲主機的話,主流的6核處理器各自的特點是什麽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銳龍5 5600
對於2017年到2018年裝機的AM4平台老AMD使用者來講,R5-5600是個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雖然R5-5500也是6核,便宜幾十塊錢,但是它采用了源自流動平台的核心架構,三級緩存相對R5-5600減半且只支持PCIe 3.0,效能確實要差不少,要不是預算太緊就不值得考慮。此外,目前B2版的R5-5600超頻能力也不錯,全核超到5GHz的也不算少,搭配主流的B450/B550主機板總價也不到千元,支持DDR4記憶體也有效降低了裝機成本,實際使用中HOLD住主流遊戲大作也是沒問題的,性價比確實非常突出。
i5-12400F
intel這邊也有500元價位神器i5-12400F,你別看當下最新的是14代的i5-14400F,但拜老黃的高價顯卡所賜,主流遊戲電腦一般最高只會搭配2000元級顯卡,這也使得處理器的遊戲體驗差距被進一步壓縮到幾乎感覺不出來。這樣一來,玩家就更傾向於選擇價格更低的處理器,i5-12400F此時就顯得非常具有性價比。板子方面,i5-12400F可以搭配價格極低的H610,也可以搭配更高檔次一些的B660/B760,這都看玩家自己的需求而定了,總之性價比都非常好。
銳龍5-7500F
如果處理器的預算上升到千元,那麽就不得不提千元甜品銳龍5-7500F了,這位在綜合遊戲效能方面可是能力壓i5全系的,當然它只能搭配AM5主機板和DDR5記憶體,總體裝機成本會比前面兩位高不少了,如果整機預算卡死就只能壓縮顯卡的預算。不過,要是玩家打算以後還能升級Zen5甚至Zen6的話,那麽選銳龍5-7500F就更加合適一些。
總的來說,銳龍5-5600和i5-12400F對於主流遊戲裝機來說性價比是極為突出的,它們都支持DDR4記憶體,在搭配2000元級顯卡時的體驗非常接近,如果整機預算達到5000元,那麽甚至還能考慮選擇RTX 4060 Ti顯卡,從而進一步提升遊戲體驗,缺點是平台不再具有升級空間,未來升級要板U記憶體全換。銳龍5-7600X平台總價要貴一些,效能更好,且擁有更佳的升級空間,等到升級時主機板和記憶體都還可以繼續用,具體怎麽選就看玩家自己的預算和需求了。
最後,這位朋友聽了筆者的分析,轉頭就買了一台i5-12400F整機,問他為什麽不選擇銳龍5,他表示「有人說、不是說、都在說、我有個朋友說」AMD玩遊戲會莫名卡頓……好吧,看來筆者下期的話題也有了。
編輯:熊樂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