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純血鴻蒙、iOS 18、安卓三大系統橫評!到底誰更強?

2024-07-09數碼

鴻蒙系統面世以來,手機作業系統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HarmonyOS的生態器材數已經超過9億,開發者數量也達到了254萬,這表明鴻蒙系統已經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鴻蒙系統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甚至一度超過蘋果iOS,成為第二大作業系統。這些資訊表明,鴻蒙系統的崛起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iOS和安卓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說起來,三大系統都有著不同特性,相信大夥也很好奇它們的區別或共通點,到底誰更流暢?誰更好看?誰互動更好呢?

帶著這些疑問,極果君搞來了iPhone 15 Pro、谷歌Pixel 8 Pro、華為Mate 60 Pro三部手機,分別內建iOS 18、Android 15、HarmonyOS NEXT系統,下面就來好好深扒一下,看看究竟誰更強!

(請註意,以上系統版本均為Beta測試版,不代表最終體驗)

那麽話不多說,直接開始第一回合。

如果說舒適性,是考量智能電話外形設計工藝的重要標準,那作為內部系統的流暢度,則構成了這兩年對智能電話評價的一個最新要素。這既是手機廠商「秀肌肉」的一大手段,也是使用者感受方面最基本的一個需求。

那麽,三大系統流暢度究竟如何呢?

首先在動畫過渡這塊,iOS確實起到了引領作用,早在2007年初代iPhone釋出會上,喬布斯就展示過開啟和關閉套用的過渡動畫,不只是過渡了動畫,也過渡了一個時代。

然而,同時代的安卓就沒那麽「優雅」,往往是一味粗暴地提升動畫速率,只要我的動畫響應足夠快,使用者就來不及感受到卡頓。並且很少有第三方廠商,願意把重點放在最佳化動畫這種看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上。

最後就導致了一個缺點:快、短、硬。

不過到如今的2024年,他們的差距已經大幅縮小。將三台手機放在一起對比,可以看到三大系統連續打斷動畫的跟手性,都很一致。

如果用0.1倍速播放動畫過渡,可以看到,跟早年的iOS相同,每個系統每一幀都提供額外的彈性拉伸、細節動畫等內容資訊,變相幫助使用者眨眼補幀。整體上開啟時間其實是更久了,但視覺上卻因為更符合自然物理規律而顯得更加流暢,同時這其中多出的載入時間,還能給app更充分的載入和執行準備。

當然,仔細看它們也還是有點區別的。

iOS 18和鴻蒙NEXT在前段加速度的短時間內會快速增加,後半段的加速度上則平緩減速,重力慣性會更自然;安卓15則在後半段減少了一些動畫時間,前面咱說以前老安卓的缺點是短、快、硬,而這次看,雖然加了幾幀動畫沒那麽硬了,但依然短和快,包括第三方最佳化後的安卓同樣如此。

話說回來,除了過渡動畫,流暢性也受後台管理機制的影響。

很多時候安卓的卡頓,是因為系統的自由度較高,導致後台程式過多或自動啟動程式過多,一起占用CPU。

而另一邊,iOS和鴻蒙NEXT是用「偽多工」(墓碑機制)。

即當一個App不再被使用時,它會被暫時凍結,不跟前台App搶占CPU資源,僅占用記憶體。要是短時間內切回這個套用,又會恢復到凍結前的狀態;如若長時間不用它,它就會進一步釋放記憶體,從而來減小耗電與發熱,避免了安卓那種後台過多導致卡頓的問題。

iOS也可以獲取更多的後台許可權,比如iOS可以手動設定「後台應用程式重新整理」,以及靈動島開放了即時活動。

當然,部份安卓手機也可以達到「偽多工」(墓碑機制)的效果,比如在開發者模式下,可以設定「暫停執行已緩存的套用」。

鴻蒙NEXT目前在設定中還沒有看到這種選項,後續大概率會加入鴻蒙4那種實況窗,不過是沈浸大卡版。

說了這麽多,接下來直接上對比,實際進行後台留存測試。

咱們可以清楚看到,iOS 18這部手機記憶體是8G,鴻蒙NEXT和安卓15這兩部手機記憶體都是12G,三款手機各開啟20個相同的App。結果顯示,iOS殺後台數量0個,安卓殺後台5個,鴻蒙NEXT殺後台0個,當然本測試受影響因素較多,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ok,說完了流暢性,接著咱們再來聊聊「顏值」這塊,也就是UI設計部份。

很多「果粉」都知道,iOS 7之前圖示是寫實的擬物風,iOS 7之後是扁平化設計,而到了iOS 18(iOS 15及以後)則變成了擬態化,結合了兩種風格,所有圖示都是方形+四角圓潤。

安卓15也在擬物和扁平之間尋找平衡,相比iOS看著更加「輕快」,當然其它第三方最佳化後的安卓都已經形成了各種風格。

至於鴻蒙系統,也是走扁平化設計這條路子,但最新鴻蒙NEXT比之前的鴻蒙4.2也更加年輕化,比iOS 18和安卓更有活力感。

另外呢,還有一些其它設計,可以說大家是互相「學習」,比如iOS 18學習安卓和鴻蒙,新加入了套用自由排列、套用統一顏色、調整大小、圖示無字、深色主題等等。

而鴻蒙NEXT參考iOS,加入毛玻璃特效,在界面中有了即時高斯模糊,而且控制中心的按鈕還有淡淡光暈效果。這個之前在安卓上是沒有的,因為開發人員受制於開發成本,一般不會做這個效果。

怎麽說呢,像iOS、鴻蒙NEXT這種系統級規範下,毛玻璃的視覺體驗還是不錯滴~它讓使用者即使在使用第三方套用時,也能獲得沈浸式、一致性的體驗。反觀安卓系統那樣散裝感、割裂感確實差點意思,這已經被大家吐槽無數回了。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大家更喜歡哪種UI呢?

面上的聊完了,咱們接著看點深層次的。

智能電話發展至今,系統軟件層面也逐漸大同小異,各家的OS或UI都很成熟完善,功能也應有盡有,也會互相取長補短。話雖如此,但即便功能相仿,也終究有高低和不同,各個廠商姑且都留有殺手鐧,或獨一無二,或鶴立雞群。

先說特色功能,iOS獨占無障礙特色功能,除了老早就有的視覺、聽覺無障礙和語音控制外,iOS 17還加入有聲音複制(個人聲音)、即時語音;而iOS 18加入的眼部跟蹤,則能幫助無數殘障人士正常使用手機。整體來看,iOS無論是釋出時間、貢獻還是實用性,都是領先於其它家。

其實軟件系統發展到現在,鴻蒙NEXT也有了聽障、視障、適老化等對應的基礎功能,此外還有新加入的「小藝看世界」功能,可以幫助視障使用者「讀圖」,官方叫「把世界讀給你聽」,例如朗讀出冰箱裏的蔬菜種類和放置位置、新鮮程度等。同時,還有一個業界首創的AI聲音修復功能,預計年底上線。

值得一提的是,鴻蒙還獨占隔空手勢功能,這項功能在以前就有了,能隔空操控手機,與麒麟芯片夢幻聯動。雖然目前我這個版本的鴻蒙NEXT還沒有,但後續是絕對會有的。

當然,三大系統都有的也不少...像「螢幕使用時間」這類基礎的咱就不過多提了,而像套用鎖、遊戲模式等安卓、鴻蒙上早就有了的,iOS 18也剛剛跟進了。甭管誰抄了誰的底褲,只要能抄明白了,對使用者就百利無一害。

回到正題,這裏咱們要多嘮幾句的,是跨器材互聯。這部份功能在iOS上叫連續互通,在鴻蒙上叫多器材協同,原生安卓是沒有的,一般vivo、榮耀等第三方廠商做的比較多。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就不一一對比。我們要搞清楚的是,他們都互通協同了什麽?

比如鴻蒙的多屏協同,大家很熟悉了,連線手機和電腦後,可以用電腦反控手機,而在iOS 18 Beta2和macOS 15 Beta 2 上,不需要像之前一樣用「蟲洞」了,直接用這個蘋果版的多屏協同——iPhone Mirroring,也能把手機螢幕映像到Mac,在Mac上操控iPhone。

相比之下,果版多屏協同要差點。使用這個功能時,iPhone必須處於釘選狀態、無法互拖檔、剪貼簿沒法互通、無法AirDrop等...不知道後續是否最佳化,並且它只能手機和電腦之間用。

而鴻蒙多屏協同,是手機、電腦、平板三端都能用,甚至還有個「超級桌面」的功能,在電視和車上也能用。

至於其他的跨器材協同嘛,就不僅限於最新的系統,在此前大家就有。現在關於各系統都有哪些「花活」,相信大家一目了然了。

那麽最後,咱們說點更高級的——AI大模型部份。

AI現在已然是大趨勢,庫克曾預告,iOS 18上的Apple Intelligence,讓我們的老朋友Siri的智商,能變得跟小愛、小V、小布等「小字輩」AI助手一樣高,比如跟你對話時能聯系上下文,就算說的不連貫也能理解你的意思,還能辨識通知的重要等級排序等。

此外,小愛、小V、小布等AI助手上有的文字摘要、最佳化,還有螢幕內容感知、生成式圖片、AI一鍵消除也有了,並且內建免費的ChatGPT,這個後續應該換成國內AI大模型,總體看是淺淺追上了「小字輩們」的步伐。

相比之下,鴻蒙NEXT上的Harmony Intelligence就屬於「更進一步」的狀態。此前HDC大會上,鴻蒙可以說是AI技術當平A甩,盤古大模型5.0加持下的「小藝智能體」,都不用喚醒小藝,把內容拖放到導覽列上就可隨時「召喚」。

舉個例子,當把圖片「投餵」給小藝之後,會立即生成一張圖表;或者將文件「投餵」給小藝之後,生成文本摘要或問答,這裏其實是把鴻蒙4的多模態能力進一步升級。但僅僅這一個升級,就減少了使用者很多操作步驟。

最厲害的是,小藝這次有了記憶能力和高階的理解、規劃、思考能力,跨器材、跨套用寫作更智能。比如需要發送一條關於足球比賽的短訊時,只需簡單告訴小藝,發條短訊給誰,告訴他足球比賽地點,它就能在行事曆、聯系人、短訊這麽些套用裏自動操作。就說牛不牛!

整體來看,AI這塊,目前鴻蒙NEXT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至於原生的安卓15,目前還沒有AI大模型,只有關於修圖、錄音相關的AI功能,據說啊後續會引入Gemini大語言模型的Nano版本。

ok,在經過了對三大手機系統的深度對比後,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個系統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色。

iOS以其一貫的流暢性和出色的後台管理機制,以及在無障礙功能上的創新和領先,繼續鞏固了其在高端市場的領導地位;Android 15在動畫和後台管理上有所改進,依然保持著其開放性和高度客製化的特點,使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廣泛的使用者基礎;而HarmoryOS NEXT則以其創新的AI能力和跨器材協同功能,展現出了強大的潛力和獨特的競爭力。

而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選擇哪款作業系統,主要取決於個人需求和用機喜好。既然如此,各位彭於晏不妨在評論區安利一番,說說自己是哪個品牌的使用者,哪個系統功能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