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遊戲

漫談八戒形象之變

2024-08-31遊戲

來源:光明日報

明代閩書林楊閩齋刊本【西遊記】,雖非彩色,但可清晰看出豬八戒是黑色的 作者供圖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張樹德繪制連環畫【豬八戒娶媳婦】中的豬八戒 作者供圖

明代內務府彩繪本【西遊記】,八戒是腦後有鬃毛的長嘴黑野豬,沙僧是黑面小和尚,而不是後來的絡腮胡子的頭陀 作者供圖

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戲曲人物之西遊記】中的豬八戒 作者供圖

近日,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引發大量關註,大聖的扮相、故事的走向、遊戲的場景包括配樂都可圈可點,其中另一條輔線八戒的故事也令人一掬同情之淚。不過這個八戒初看會讓大家一怔,他渾身黑毛、長鼻獠牙,和電視劇【西遊記】(1986)裏白凈短鼻的經典形象相差甚遠。八戒究竟是黑毛豬還是白毛豬?這並不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這一轉變,實際上體現了中西交匯對中國畜牧業,進而對中國藝術產生影響的過程。

【西遊記】的原文中豬八戒「黑臉短毛」「嘴臉像一個野豬模樣」。第十八回【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中豬八戒登場,就是一個典型的黑毛豬。「初來時,是一條黑胖漢,後來就變做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腦後又有一溜鬃毛,身體粗糙怕人,頭臉就像個豬的模樣。」孫悟空變成高小姐要收服他時,所見也是「黑臉短毛」的模樣。

現存的說唱文學及繡像、壁畫等文物資料中,豬八戒也是黑豬。說唱文學【唐僧取經】裏指明他是「野豬」,「渾身上長的是鐵黑豬毛」。子弟書【高老莊】中的他「滿面烏黑」;【撞天婚】中是「黑毛臉」;【盤絲洞】裏反復皴染其為「黑和尚」「一身黑肉」,好像「鐵亮油黑大秤砣」。牌子曲【收沙悟凈】裏同樣說八戒是「黑和尚」。朱鼎臣本【唐三藏西遊釋厄傳】繡像、明代陜西韓城大禹廟【西遊記】壁畫中,八戒也都是以「黑豬」形象示人。清代康熙間敬業堂刻本【繡像西遊真詮】中八戒頭頸生有粗硬的剛毛,精細照應了【西遊記】原文的「豬剛鬣」的「腦後鬃長排鐵箭」。

20世紀60年代之前的影視作品中他依然是黑豬。如1927年國內第一部西遊電影【盤絲洞】和1960年拍攝的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八戒都黑得錚明瓦亮。

那麽,八戒為什麽是黑豬,是什麽時候變成白豬的?現在怎麽又變回黑豬了?

第一次改變是在清代廣州一口通商時期。中國本土豬大多具有優良的種質特性:繁殖力強、肉質鮮美、適應力強,具有特異性狀。其6種型態分別是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基本都是黑豬或黑白花豬。豬在古代還有「黑面郎」之稱,如唐代【雲仙雜記】中曾雲:「黑面郎,謂豬也。」乾隆下旨令宮廷畫師繪制的【獸譜】中,豬的形象也是全身烏黑,文字標識為「天下皆畜之」。然而,據記載,在1770—1860年間,英國人在廣東接觸到了華南豬,透過與英國土產豬雜交繁育,培育出約克夏豬和盤克夏豬,其中約克夏豬瘦肉多、繁殖力強,即為著名的「大白豬」。拉文(Levine)在1920年指出:「英國原產的豬種的體型是很粗糙的,當改良之時,曾加入過中國豬種的血液,所引入的便是廣東的豬種。」1958年,布裏格斯(Briggs)提出:「過去引進英國的中國豬種就是廣東省的黑豬和黑白花豬。」19世紀初美國也引進了中國豬種,育成了切斯特白豬。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記載,目前歐洲豬種幾乎都是由中國豬種直接或間接參與育成的。達爾文曾感嘆:「中國豬在改進歐洲品種中,有著極高的價值。」經統計,歐洲常用商品豬種全群平均含有29%的中國豬種單倍型。經法國INRA研究中心試驗表明,含有中國血統的豬雜交後代產仔數和成活率顯著提高。

18世紀中後期,華南口岸以廣州為中心出現了仿照西方繪畫技法和風格,以中國風景、風物和人物為創作物件用於對外貿易的洋風畫,一般稱其為「外銷畫」或「貿易畫」。「外銷畫」中有一個類別為通草畫。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現藏一幅通草畫【戲曲人物之西遊記】,創作時間為1820—1900年,該作品長11厘米,寬6厘米,創作地點為廣東。該畫是一張八戒單人像,豬頭人身,光頭無帽,上身穿藏藍直裰,腰間系著綠色搭膊,下身穿粉紅束腳大襠褲,白色凈襪,腳蹬黑色千層底老布鞋,一手倒執九齒釘耙,一手握拳放於胸前,引人註目的是他耳鼻皆粉、全臉潔白、生有絨毛,這正是「約克夏」「大白豬」的典型特點。

可見,中國黑豬和外國豬雜交誕生了優良品種白豬,恰好誕生於廣州的「外銷畫」首先以白臉豬八戒的造像,反映了這一變化。但此時白豬還不是主流,所以才會出現1927—1960年的影視劇、地方戲裏八戒仍然是黑豬的情況。

第二次改變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過新中國畜牧工作者周密的計劃,在含有約克夏豬和盤克夏豬血統的雜種白豬的基礎上,1958年引入「蘇白公豬」與東北母豬進行雜交二代再橫交固定為主的育種方案,最後育成體質健壯、生長發育快、繁殖力強、屠宰率高、肉質細嫩可口的「哈爾濱白豬」,成為中國優良豬種之一,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區、市。這次大型的豬種改良之後,國內常見豬便成為「白豬」。「文變染乎世情」,在電視劇【西遊記】(1986)、【春光燦爛豬八戒】(2000),電影【大話西遊】(1995)、【西遊降魔篇】(2013),動畫片【西遊記】(1998)中,白八戒一統熒幕。

第三次改變就是2024年的【黑神話·悟空】,重新開機傳統文化基因,八戒回歸「黑豬」形象。

【黑神話·悟空】中八戒的感情線,融合借鑒了電視劇【西遊記】(1986)和電影【大話西遊】的優長,又有所創新。在外形塑造上回歸了中國【西遊記】小說原文、說唱文學及壁畫和繡像中黑豬的傳統。【黑神話·悟空】站在本土資源基礎上,挖掘中國神話體系,文化出海,風靡世界。

【黑神話·悟空】除了主體情節外,還采用了很多傳統文化因素,引發我們的文化共鳴。音樂采用【雲宮迅音】,場景廣泛采用中國歷史古建築,僅山西就借鑒了27個景點。【黑神話·悟空】的成功,說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具體實踐中確實大有可為。

(作者:張惠,系廣西大學文學院教授、廣西大學文學院紅樓夢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