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中,垂直握把一直是玩家常用的降低槍械後坐力的配件。
也因為遊戲的影響,使得很多人進入了一種誤區,認為垂直握把,以及其它握把配件可以有效地降低後坐力。
一般說的垂直握把,主要是全尺寸握把,如上圖所示,可以容下整個射手輔助手的手掌,射手輔助手不用抓護木,而是握住整個握把。
可見,裝備垂直握把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射手的輔助手去抓護木。
但這樣做並不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後坐力,單純地只是因為槍械在連續射擊後,護木過於燙手無法抓握,而尋求的解決方案。
早期的握把主要出現在衝鋒槍上,因為衝鋒槍射速快,槍管燙的更快,比如著名的「芝加哥打字機」湯姆遜衝鋒槍。
後來自動步槍普及後,一開始並沒有裝備握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護木能夠有效地阻熱。
雖然有時候也會燙到無法抓握,但這種情況還是相對較少的,尤其是像AK系列這樣的木制護木,阻熱效果比塑膠更好。
而且需要註意的是,自動步槍普及後,射手逐漸便不再以精確擊中敵人為目的,而是進行火力壓制,這使得連續射擊在戰場上更為常見。
在美軍普遍開始給槍械上戰術配件,如激光指示器、戰術手電等後,護木變成了金屬鏤空導軌,這使得護木在連續射擊後會更加燙手。
因此,大概是從伊拉克戰爭開始,垂直握把就在美軍中普及,並成為了一些軍迷眼中的所謂的戰術「神器」。
垂直握把一開始只是為了防止護木燙手,但隨著普及,一些喜歡輔助手握彈匣或彈匣井的士兵表示,當握把靠近彈匣井時,握持起來就相對比較舒適。
握把的其它功能才因此不斷得到重視和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AK後來也有專門的握把護木,也是為了應對連續射擊後護木過熱的情況,但是這種型號普及率並不高,因為這使得槍械過於沈重,而且拓展性也差。
不過,全尺寸垂直握把基本只在常規作戰單位較為普及,在特戰單位、警察單位、民間槍械愛好者中,全尺寸垂直握把並不常見。
一方面,全尺寸垂直握把在實際使用中會讓手臂肌肉過分緊張,從而導致疲勞並降低武器控制性;
一方面, 全尺寸垂直握把經常會出現固定不到位的問題,有些士兵還要拿橡膠填充掉凹槽,或者用膠帶來穩固握把,而且體積大不靈活,尤其是在快速射擊情況下,就完全不如直接抓護木。
握把的目的是為了隔熱,但又想要抓護木的射擊穩定性。
在這種認識情況下,出現了當前十分流行的C-Clamp握法,也叫C握法,或者馬格普握法。這種握法與握把的結合,發展出了現在各式各樣的戰術握把。
C握法大概在0607年左右開始使用,方式很簡單,輔助手盡可能前伸,並包裹住護木。
這種握法特別適合近距離短時間戰鬥(CQB),因為其指向性好,能夠有效降低轉向時武器的擺動,能夠快速瞄準,同時還能幫助壓槍,利用姿勢控制槍口上跳和後坐。
當然缺點就是長期保持這個姿勢,手臂會非常疲倦,尤其是對於短管步槍來說,手臂無法做到理想狀態下的前伸,疲倦程度會更大,手腕也會很累。同時,護木發燙的問題也同樣存在。
這就又導致了很多奇怪的握法出現。
正常的C握姿勢
奇怪的C握姿勢(1)
奇怪的C握姿勢(2)
不過,當戰術握把與C握法相結合時,C握的問題就能得到相當程度的解決。
於是就出現了各種適合C握法的握把或者阻手器。
由於並不需要全尺寸握把那樣容下整個手掌,因此這些握把配件通常都比較小,其目的還是在防止槍管燙手,以及固定輔助手的位置。
至於後坐力,無論什麽握把都不能降低後坐力,本質都是幫助輔助手更好的掌控護木,以此來穩定射擊。
真正能夠降低後坐力的,除了槍械本身的設計外,還有槍口和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