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女性創新,為何「她」有點難?

2024-04-30財經

國內外大量的統計數據顯示

諸如薪資待遇

晉升機會、榮譽褒獎 等方面

不同的行業當中

女性相較於男性平均滯後大約20%

而在與創新密切相關的行業中

這種差距更加顯著

什麽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

如何打破女性創新的職業困境

能否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助理教授金孟子

分享了自己實證研究成果提供的答案

作為一名從事組織研究的青年學者,金孟子的研究焦點集中在組織的多元化及其與創新之間的關聯。在新時代巾幗發明家科學家企業家座談會上,她分享了自己探索性的與女性和創新相關的最新研究發現。

以下為具體發言內容:

國內外大量的統計數據顯示, 在諸如薪資待遇、晉升機會、榮譽褒獎等方面,在不同的行業當中女性相較於男性平均滯後大約20% ,而且這種性別差距在不同行業和領域中雖有所差異,但在與創新緊密相連的行業如設計、創業、建築及STEM領域尤為突出。

那麽,為何在與創新密切相關的行業中,性別差距如此顯著呢?

首先,一個被大量的實證研究反復驗證地結論是,在創新過程當中的創造力表現,也就是創意產生方面,男性與女性之間並無顯著差異,這意味著無論是在行為實驗室環境還是去企業的實地的調查中,男性和女性都能產生同樣多、同樣高質素且富有新意的想法。 無論是發散思維、靈活思維,還是想象力等等的創造力相關的認知能力,兩性間並未顯示出高下之分。

既然問題並非源自認知能力的差距,那麽,造成我們在創新行業觀察到男性和女性的工作表現和成就上的差異的原因何在呢?

首要因素之一是社會因素的影響。 例如,當我們提及諸如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開發人員、設計師、建築師、編劇或導演等職業時,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出的是男性形象,這體現了與創新相關工作與傳統男性角色間的固有聯系,即所謂的刻板印象。這種刻板印象間接導致在職場環境中,對於女性提出的創新創意,我們較難給予積極正面的評價。

實驗研究表明,面對同一項發明,若被告知其由男性主導,人們傾向於將其歸功於這位男發明家的智慧;如果被告知該發明由女性主導時,則更多地歸結於女發明家的勤奮努力。同樣,在藝術品拍賣市場,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即便質素相當,其售價卻常常比男性藝術家低出約30%。

社會因素不僅直接影響對女性在創新領域成就的認可度,還對女性從事創新工作的積極性與決策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的研究揭示,當要求女性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時,她們所展現出的創意數量與新穎度與男性並無二致。 然而,在引入外部評價機制,尤其是無法保證完全匿名的情況下,男性通常會選擇最具想象力最天馬行空的方案來展示自身實力,而女性則傾向於選擇中等新穎度的方案。這種選擇差異源於女性對打破刻板印象可能導致負面評價的擔憂,許多女性在面臨選擇最具顛覆性的創意展示時,擔心他人可能因無法接受這些獨特想法而對自己產生負面看法,這種心理負擔在男性身上並未顯現。

此外,我們在研究中還發現,男性與女性在展示創新理念的過程中存在行為差異。 面對創意被擱置或拒絕的情況,男性更傾向於主動推進並實施自己的創意,「先斬後奏」,而女性則可能選擇暫時擱置創意,或是尋求領導和同事的意見後再決定是否再次提出。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創新過程的效率,因為創意可能在猶豫期間已被他人付諸實踐。

面對上述挑戰,以及研究發現投擲的問題,是否有可行的解決方案呢?在此,我想分享幾項實證研究成果提供的答案。

首先,確保評審過程的匿名性至關重要。 眾多研究證實,匿名評審能幫助消除對男性和女性工作成果的潛在偏見。例如,一項關於投資者在提問過程中性別偏見的研究發現,投資者傾向於向男性創業者提出「促進型」問題,而向女性創業者提出「預防型」問題,因此評審的匿名化能夠從一定程度上避免創新創業環境中基於性別的偏見帶來的影響。

其次,發揮女性領導者和榜樣的力量。 我自己的研究也發現,在創新環境中,當女性不再感覺自己是少數群體,或者現場存在女性領導者和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時,性別身份的認知影響將減弱,從而減少對打破刻板印象可能導致負面評價的憂慮,鼓勵女性更加勇敢地釋放自己的創新潛能。

最後,建立促進女性在各類環境中創新的容錯機制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 最新的研究表明,文化的松緊度對不同性別的人群產生不同的規範約束程度:女性往往面臨更為嚴格的規範限制。而緊文化尤其強調規範的嚴格遵守的,這抑制了女性的創新和領導潛能。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建立一個支持並鼓勵創新的容錯機制至關重要。

正如本次活動,透過對女性在創新中所做貢獻的宣揚,讓更多女性看到自身在創新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我相信,在可見或不可見之處,一定會有更多的女性受到激勵,投身到科技創新和創業的大潮之中。

金孟子 ,2019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助理教授。先後於明尼蘇達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及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員工創造力,文化與創新,以及管理組織的多元化。研究成果發表於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Organization Scienc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等。

編輯 | 王蒙

排版 | 李珅

稽核 | 奐然

近期釋出:

未來產業風口已至,如何搶占市場先機?

北大光華學者解讀最新經濟數據:一季度經濟執行良好,穩增長政策仍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