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格局中,中美金融戰無疑是一場備受矚目的 「大戲」。這場金融戰的走向,不僅關乎兩國經濟的未來,更在全球經濟秩序中掀起了波瀾。近期,關於 A 股市場的走勢及其背後的深層邏輯,引發了諸多討論。許多媒體和自媒體從國內因素,如拉動消費、化債、企業和政府融資等角度對廟堂拉 A 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這些觀點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作為一名專註國際政經的博主,我認為有必要從外因角度,即中美金融戰的視角,來深入闡述這一輪 A 股牛市的內在邏輯。
中美金融戰結束了?答案是進入下半場了
以美聯儲降息為標誌,美國在這次金融戰中已顯露出失敗的跡象。盡管有不少人為美聯儲的舉措進行辯解,但在未能成功拉爆中國、收割全球的情況下,美聯儲被迫降息,且一次性降幅達 50 基點。這種無奈之舉,充分證明了美國此次金融戰徒勞無功,其金融戰略目標未能達成。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金融戰就此徹底結束。從收割角度看,或特許以認為這一階段的金融戰已告一段落;但從戰爭的收場角度而言,實則還有下半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多次提到一個觀點:這輪金融戰中,美國確實失敗了,但中國還不能說已完全獲勝。美國在金融戰失敗後,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其原本試圖擊敗中國的最大籌碼也已喪失。然而,若美國能夠內部消化這些成本,保住國本,那麽其金融霸權仍有可能維持下去,甚至不排除未來養精蓄銳後,對中國發動第二輪攻擊。
而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我們在這場金融戰中付出了諸多代價,好不容易扛過了美國的金融攻擊。如果就這樣讓美國輕易 「平安落地」,不僅對這位末路霸主過於寬容,也會給中國的未來埋下隱患。因此,攻防轉換勢在必行,中國要發起戰略反攻,爭取大幅削弱乃至摧毀美國的金融霸權,一舉破除過去幾十年套在中國頭上的金融枷鎖。
美國在金融戰下半場的策略與困境
美國在金融戰上半場進攻失利後,如今要做的是穩住自家陣腳,而實作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回血。那麽,美國如何回血呢?
收割全球計劃的失敗與成本增加
此前,美國試圖透過拉爆中國來收割全球,但這一目標已然失敗,而且在此過程中,美國還額外支付了約 2 - 3 萬億(外界推測)的成本,這無疑進一步加重了美國的帝國危機。
重振工業體系的艱難與不現實
另一種回血方式是固本培元,即重振工業體系,透過實打實創造財富來緩解經濟壓力。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不僅難以實作,甚至在過去兩年的加息周期中,高利率環境還加劇了美國制造業的萎縮。美國制造業的現狀面臨諸多挑戰,如勞動力成本高、產業配套不完善、技術創新瓶頸等問題,使得重振工業體系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
發債成為無奈之選
在上述兩種方式都行不通的情況下,美國只剩下發債這一途徑。在當前的降息周期,美國必須完成大規模的美債銷售。據估算,明年將有 8.5 萬億美元的美債需要續約,同時還有 2 萬億美元的新增美債,總計需要賣出 10.5 萬億美元。只有成功將這些美債售出,美國才能獲得資金繼續維持其經濟運轉和社會秩序,否則將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
美債銷售與中美資金博弈
那麽,美國要如何賣掉如此巨額的美債呢?在加息周期中,全球資金大量聚集在美國,且主要集中在美股市場。因此,賣美債的錢很大程度上只能從美股中騰挪。這一過程中,存在幾種可能的情況:
美債與美股的平衡
如果美債成功賣掉,且美股沒有崩盤,那麽美國人可以實作相對平穩的過渡,維持其經濟的基本執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透過資金的內部轉移,雖然在金融戰中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勝利,但至少避免了全面的經濟崩潰,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穩住了陣腳。
左手倒右手的平局局面
若美債賣掉了,但美股崩了,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平衡,即資金在內部進行了重新分配,雖然股市遭受重創,但美債得到了資金支持,沒有讓資金大量外流,尤其是沒有便宜中國人。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可以算是一種平局的結果,雖然經濟面臨一定的動蕩,但金融霸權在短期內尚未受到根本性的沖擊。
美債與美股雙崩的危機
最糟糕的情況是美債沒有賣掉,並且美股還崩盤了。這意味著大量資金逃離美國,而從當前的形勢分析,這些資金很可能流向中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中國將在這場金融博弈中取得重大勝利,美國的金融霸權將受到嚴重削弱,其經濟也將陷入深度危機。
中國拉 A 股的外部邏輯與戰略意義
在這場中美金融博弈的下半場,中國采取了拉 A 股的策略,這背後有著深刻的戰略考量。
吸引全球資金,削弱美金融霸權
當前全球資產大多處於高位,唯獨中國資產處在歷史低位,這對全球資金具有巨大的吸重力。此時啟動牛市,可以將加息周期內吸引到美國的資金逐漸吸引到中國。透過 A 股(乃至大城市優質房產)作為誘餌,吸引全球資金投資中國,不僅可以獲取海量資金支持中國經濟建設,助力啟動新一輪經濟周期,還能在同時對美國的金融霸權進行釜底抽薪,削弱其對全球資金的掌控力。
技術可行性與戰略反攻時機
在之前的金融戰過程中,美國憑借金融霸權對中國瘋狂進攻,中國只能被動防禦,手中無牌可打。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抗,中國在防禦過程中完成了產業升級,地緣政治方面美國也被東歐、中東兩大戰場拖累。如今,美國手裏的牌已打完,而中國卻迎來了反攻的時機。中國的產業升級使得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抗風險能力增強,為吸引全球資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地緣政治上的相對優勢也為中國在金融戰中爭取了更多的主動權。
A 股走勢的節奏性與博弈復雜性
A 股一定要拉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會一飛沖天。從外部角度看,拉 A 股是為了對抗美國發債,而美債發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 A 股的拉升也會具有節奏性,會根據美債發行的時間節點進行定向狙擊。另一方面,由於此次資金爭奪極為重要,美國必然會竭盡全力掙紮,用盡一切辦法破壞 A 股的牛市氛圍。這就是近期 A 股市場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國慶假期結束後,海外市場圍繞 A 股指數做多做空雙方展開了激烈鏖戰。這其中既有中國自身對市場節奏的控制,也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方面對全球資金看多 A 股熱情的恐慌,試圖透過各種手段阻滯乃至破壞做多中國的共識。
美國的後續手段與中國的應對策略
美國的手段
接下來,美國為了實作其美債銷售目標,維護金融霸權,可能會采取多種手段。除了借助其既有的金融霸權和輿論霸權定時定向狙擊中國金融市場外,在地緣政治層面,大概率會在東亞搞事,渲染圍繞中國的戰爭恐慌。不過,美國現在內部外部麻煩一大堆,其自身的可靠性受到質疑。相比之下,中國在經濟發展和地緣政治方面相對更為穩定,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出資金流向中國更為靠譜。
但真正能為美國所用的手段,可能是炒作經濟衰退乃至大蕭條。美國試圖透過以自家經濟衰退為引子,引發全球大眾的恐慌,進而讓資金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乃至大蕭條的背景下,投資變得毫無價值和風險巨大,只有購買美債這種收益相對穩定、具備高安全性的資產,才能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盡可能保存財富。同時,美國進入降息周期後,未來國債收益會更低,美聯儲可以透過操控降息周期,有節奏地控制美債發行過程,將市場上的資金有序逼入新發美債的購買中,完成資金從美股向美債的轉移。
中國的應對
面對美國的這一策略,中國的應對之策是證明自己有不受美國影響,引領經濟持續復蘇的能力。全球經濟衰退預期主要是基於美西方經濟衰退,而美西方過去一直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是全球經濟的風向標。美國炒作全球經濟衰退,目的就是以自身經濟衰退引發恐慌。
中國要打破這種恐慌,就必須證明自己有能力對沖美國乃至美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一方面,中國憑借自身龐大的內需市場以及 「一帶一路」 倡議,有能力開啟新的經濟周期,證明自己已經可以取代美國,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引領者。另一方面,中國透過提高勞動者收入報酬比例等財政手段,結合股市刺激政策,釋放經濟基本面進步的紅利。中國這些年的產業升級已取得成功,經濟基本面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透過一場良性通脹和勞動者收入的普遍性增加,點燃中國內需市場,並帶動 「一帶一路」 體系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基本面的向上與股市以及中國資產的拉升相輔相成,發揮 「1 + 1>2」 的效果。只要中國經濟體系的增長實證能夠對沖掉美國炒作自家衰退帶動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那麽全球資金就會將去中國避險與逐利相結合,取代單純去美債避險,成為資金的主要流向目標。
A 股牛市與中國經濟戰略進擊的展望
拉 A 股只是中國在中美金融戰下半場的一個策略手段,其背後是中國整個經濟體系的一次戰略進擊。中國的目標是打破美國平安落地的企圖,吸引全球資金中的相當一部份來到中國,與中國的基礎生產力相結合,共同打造一個中國主導的全球經濟新秩序,讓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周期的新引擎。
當然,現實世界充滿變數,這場金融戰的過程必然不會一帆風順。美國一定會竭盡全力阻止中國實作這一戰略目標。即便 A 股牛市能夠順利展開,其過程也勢必充滿波折,大起大落將成為常態。但至少,中國已經成功扛住了美國最瘋狂的上半場進攻。進入下半場後,攻守之勢已然改變,中國掌握了一定的主動權,且目前手中的牌具有一定優勢。
在這場關乎國運的金融戰中,每一個人都能深刻感受到 「國運,既我運」。中國在金融領域的每一次決策和行動,都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考量,更是對國家未來和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我們期待國家在這場復雜的博弈中能夠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作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升。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場長期而艱巨的鬥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堅定信心。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塑中脫穎而出,引領世界經濟走向新的繁榮。
中美金融戰下半場的較量才剛剛開始,A 股市場作為這場博弈的一個重要戰場,其走勢和發展將受到全球的關註。中國將以堅定的決心和智慧的策略,在這場金融戰中爭取主動,為實作國家的經濟戰略目標和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將在這個過程中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共同見證歷史的變遷和中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