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從老區到特區,看深汕如何「拔節生長」?

2024-06-03財經

5月14日,「年僅3歲」的小漠國際物流港迎來歷史性時刻。5418輛新能源汽車完成裝船,搭乘以星航運「GOLD ESTRELLA」號出發駛往巴西,重新整理了深圳港新能源汽車單船出口的紀錄。

這座深圳唯一開通汽車滾裝業務的港口,坐落在距離深圳市中心100公裏的中國首個特別合作區——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是深圳的「深」,「汕」是汕尾的「汕」。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揭牌,深圳迎來第「10+1」個區。這個最年輕的城區為深圳帶來了460.3平方公裏的新發展空間。

不過,從區位上看,深汕特別合作區是一塊完全「脫離」深圳的「飛地」,距離深圳邊界約60公裏,西部、北部與惠州市接壤,東部與汕尾市相連,南臨紅海灣。

起初,不少人質疑:在沒有任何一處與深圳接壤的情況下,深汕特別合作區能否融入深圳,實作高質素一體化發展?

深汕,用亮眼的成績作答。2023年,深汕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達70%。

深汕特別合作區因合作而生,因創新而興。「我們要把深汕的土地資源和深圳優質的市場條件、創新環境和工作體系結合,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高地。」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王延奎向記者介紹。

2023年釋出的【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明確,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建設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深圳是中國「工業第一城」,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量排名第一的城市。錨定新能源汽車這一支柱產業重點突破,深汕特別合作區以新型工業化鑄就新質生產力,打造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主,以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機器人產業為輔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進落地龍頭企業比亞迪和東風李爾、力勁科技、壁虎科技、京西重工、延鋒汽車等超2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跑出了「世界級汽車制造城」的深汕「加速度」。

「作為比亞迪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從決定搬遷到落地投產,只花了3個月。」深圳佛吉亞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專案經理賴鋒介紹,2024年滿產後,預計年產值將達到8億元。

「汽車娛樂市場將是公司未來非常看重的一個板塊。」深圳市政協委員、好兄弟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凱潛說,「我們已經推出了汽車娛樂市場的相關產品,後續會嘗試更多車載娛樂產品,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大螢幕方面。」

以港聚產,以產興城,深汕產業發展思路十分清晰。站在鵬興立交橋上,只見山海連城中,一條通往小漠港的嶄新大道,連線起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整車制造、整車出口等鏈條環節……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廊的藍圖,已然浮現。相信不久的將來,深汕將成為比亞迪發展先進高端制造以及出海戰略的重要基地。

「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的配套完善。」在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吳曲波看來,讓專案落得下、企業留得住、人才過得好,是深汕產城一體化設計和建設的初衷。

深耕村是深汕首個保障房專案,現代嶺南風格的建築、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熱辣滾燙的煙火氣,讓搬遷安置居民、企業員工在這賴恩居樂業。「現在我們也是‘市民’了!」身穿牛仔褲POLO衫的居民林海帆說,「周邊配套了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現在村裏人已完全適應了這裏的生活。」

「深汕是一個產業工人憑薪金就能買到好房子的地方!」深汕特別合作區住建水務局局長溫陳錦介紹,深汕構建「雙六十」住房保障體系,總投資148億元,規劃建設保障房專案17個。

走進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深汕實驗學校,標準的遊泳池、先進的實驗室、寬敞的戲劇廳……已有近2000名學生在這裏寄宿就讀,其中不少學生每周從深圳市區坐動車上學。

「過去,深汕4個鎮沒有1所高中;今年秋季,擁有9900個學位的深圳最大的高中園即將開學。」區公共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北大深圳醫院深汕門診部已平穩營運4年多,轄區首家三級醫院將於2025年底建成投用。

產業不斷匯入,吸引人口加速集聚。深汕早期實際管理人口不足6萬,如今已增長至近14萬。「這些年竟然開始堵車了。」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笑道。3月底,深汕比亞迪釋出招聘資訊,「一口氣」推出2000余個崗位,帶來大量就業機會。「10多年前很多人跑到隔壁惠東吉隆鞋廠打工,如今倒過來了,不少人又跑回深汕上班。」鵝埠鎮西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優鈴感慨,重點產業專案的投產,城市配套的日趨成熟,不僅吸引本地人「回流」發展,也吸引了旁邊惠東吉隆的居民過來就業。

深汕特別合作區不僅有都市的繁華。玉海灣沙灘綿延,遊客或踏浪趕海,或騎馬漫步,海岸休閑區讓人流連忘返。「五光十色」的都市鄉村示範帶內,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蜿蜒的赤石河流經城區,穿越山林、草坪、濕地、溫泉,展開了一幅宜居宜遊的田園畫卷。

從「革命老區」「農漁四鎮」「經濟窪地」,到現代化濱海新區、產業新城、田園都市,深汕「拔節生長」。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落子在「實」,特點在「新」,關鍵在「優」。管委會門口,「創新引領發展,實幹再造新城」的標語,正是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探索高質素發展的最好註腳。

記者:白楊

文字編輯:羅韋

新媒體編輯:孫柏月(實習)

稽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