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從修機場到賣毛毯,這家粵企在非洲拓邊界|出海新機·「非」行日記

2024-07-18財經

時間:7月5日

地點: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經濟開發區

天氣:晴

中辰國際集團公司門口,兩邊掛著「福」字,如此帶有鮮明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讓外界一看便知這是從中國來的企業。

看好非洲市場前景,一批中國企業深入當地挖掘廣袤市場蘊藏的機會。中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從提供鋼結構產業到紡織、化工等,不斷編制著非洲的生意經。

以鋼為起點,延伸到紡織、化工

中辰落地非洲,始於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為求生存,中辰迫切希望尋找新機會。也就是在這一年廣交會上,來自盧旺達的政府采購團來到了中辰的展位,提出了采購鋼結構產品的訂單需求。由於本地技術不足,盧旺達還提出,中辰派人前來進行技術指導。

在當時,盧旺達也找過好幾家其他類似企業,但由於要求派人到盧旺達而被拒絕了。這些企業大多都是因為對非洲市場不熟悉,擔心有風險。

中辰選擇派人前往考察,龔文一行人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呆了一個多月,也順便考察當地市場,用他的話就是,「逐漸喜歡上這個地方,覺得還不錯,沒來之前覺得當地天氣炎熱、貧窮,但來了之後感官有了很大改變」。

第一個專案是機場,在中辰的支持下,盧旺達機場從一個破舊小機場,逐步提升為一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機場。機場的變化,讓時任盧旺達總統看在眼裏,中辰又很快接到了大會堂鋼結構專案。

憑借高舉高打,拿下兩大地標式的專案之後,中辰樹立了品牌形象。盧旺達並沒有標準的廠房和鋼結構,中辰國際董事長龔文帶著技術、商務人員,拿著投影機,上門找當地建築商,一步步開拓市場。

面對接踵而來的訂單,中辰決定「落戶」非洲,基於對非洲市場的深耕,業務又從縱向轉向了橫向。

由於建築針對的群體和市場比較特定,也就意味著規模有限,而日用品面向大眾消費,市場也更大。2017年,中辰開始跨界到紡織品生產。國內制造業企業會因為盧旺達市場太小而放棄,但在中辰看來,盧旺達適合小體量的工業。

中辰又在烏幹達設廠,由此不斷延伸到東非其它國家。截至目前,中辰在非洲的營收已經接近整個集團公司的半壁江山,海外業務廣泛涉及紡織、化工、建築、鋼鐵等等。

地處非洲心臟位置的盧旺達,多年來GDP增速位列非洲各國第一。而且盧旺達作為東非共同體之一,由於東非共同體五國之間沒有關稅和貿易壁壘,布局盧旺達,也意味著可以輻射東非共同體接近兩億人口。

踩坑法務稅務,要重視合規經營

在拓展生意經的過程中,龔文明顯感受到,當地對制造業的重視,比如,同樣是貸款利息,盧旺達對制造業設定在10%左右,其它行業則是在18%。

當地物資奇缺,中國企業出海,也帶著中國的原材料、器材一起走向非洲大地。

「包括紗線、膠等原材料,90%是從中國帶過來。我們把中國好產品帶出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變化。」中辰國際東非總裁陳麗生說,建築玻璃、建築鋁材,也都是要從國內進口。

中辰也想過培育本地供應鏈企業,比如烏幹達就有一家中國企業進口鋁錠再生產鋁型材,中辰再從這家中國企業手中進口鋁型材,一些門窗等配套,也盡可能在中國企業中完成配套。

「國內配套非常豐富,而你在這邊啥資源都沒有,同樣的產品這裏要貴上3倍,而且基本上都是靠進口。」陳麗生說,非洲機會很多,但難的是長久紮根,如何把機會轉化為行動。

不同的產品線,讓中辰也要不斷尋找貼合當地的行銷方式。例如,毛毯又是另一個不同的行銷模式。中辰在盧旺達、烏幹達等最繁華的市中心開設店鋪,作為形象展示視窗,帶動批發和出口,而零售方面,則需要業務員開著一部車,一個村一個村走街串巷銷售。

出海過程中,也踩過不少坑。第一個「坑」是財務,當時聘請了當地會計師完成,沒想到也存在不規範之處,被稅務局稽核發現,罰款就有400多萬元人民幣。心有余悸的中辰,決定培養自己的團隊,接手財務管理。

第二個「坑」是法務。當地規定工作滿6個月之後就要與工人簽署一些福利條款,但被中辰忽略,以至於遭到員工停工。最後中辰與員工談判,補繳數萬元才宣告結束。

「要合法合規經營,這裏對稅務等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陳麗生說,很多人來了以為就能賺到錢,但如果沒有長久紮根的想法,真的就會一地雞毛。

她也目睹了個別中國人在小賺一筆之後就揮霍無度,以至於聲名狼藉,最後只能卷鋪蓋走人。

【行思錄】

中小企業出海,「穩」字當頭

如果說,上一波全球化浪潮的背後推手和贏家是跨國公司,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聚焦面向全球的新市場,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一批中國企業異軍突起,走上了全球舞台。

中辰為例,這一批中小企業的出海,更多起步於「求生存」,充分展現了草根的韌性,始終穩紮穩打,首先是跟著訂單一起,邁出了走出去的這一步。其次是高舉高打,先從機場、總統府等訂單做起,樹立品牌形象,在一個領域縱深突破後,再橫向拓展產業和區域,不斷發現商機。

生意可以很小,但必須走出去。在調研中,不少中國企業帶著對非洲的固有認知,始終存在「畏難情緒」。而接下來,還將會有一批更上遊的原材料企業,隨著鏈主企業一起出海,這批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跨國公司不可同日而語,但憑借穩紮穩打,也能闖出一片天地。

【采寫】南方+記者 郜小平

【統籌】程鵬 郭小戈 馬華

【策劃】陳韓暉 趙兵輝

【支持】中德制造業研修院 南方制造業企業家聯盟

【出品】南方產業智庫

【作者】 郜小平

南方產業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