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向新而行,進圈入鏈,鄂州「老鐵」抱團奔向500億元集群

2024-05-04財經
鄂州,一座因鋼而興的城市。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大力發展重工業,鄂州迎來全國重點興建的18家地方鋼鐵企業之一——鄂鋼,並因此完成從「農業縣」到「工業市」的歷史性跨越。
花湖機場建成投運後,鄂州由「鋼城」向「港城」轉變的步伐加快,但鋼鐵產業仍占有重要位置。近年,該市提出,依托鄂鋼,培育引進鋼鐵產業鏈上下遊專案,提升鋼鐵產業鏈水平,建設新型鋼鐵產業集聚區,打造500億元低碳冶金產業集群。
向新而行、進圈入鏈,鄂州「老鐵」在行動。
供給側及時調整
鏈主鄂鋼智慧轉型趨穩
前不久,鄂鋼生產的1800噸高強度船板從鄂州發往廣東,用於建造國家大型LNG動力船。該產品成功供貨,標誌著鄂鋼實作了船板強度等級由355兆帕向690兆帕提升的大幅跨越。
近年來,在鞏固螺紋鋼、高速線材等產品有利競爭基礎上,鏈主企業鄂城鋼鐵持續加強科技攻關和產品研發,向高端板材、優質工業材料領域發起沖刺。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高強鋼、船板及海洋工程用鋼等產品逐漸開啟市場。
「市場不幫忙,必須調結構。」鄂鋼公司生產制造部部長劉復興說,2021年年末開始,鋼鐵行業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尤其是去年,鋼材市場價格明顯下跌,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企業主打產品建築市場所需的螺紋鋼訂單銳減。為此,他們加大技術研發,投資15億元開展產線升級,降低噸鋼成本。今年,品種鋼占比將達到50%,普通、低合金鋼則進一步壓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曾就本輪鋼鐵行業面臨的市場形勢作出判斷——主要問題集中在需求側,但解決問題只能依靠供給側。
鄂鋼營運改善部部長成友剛介紹,企業歷經「幾生幾死」,2018年以來投資近70億元開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成為國內綠色智慧城市鋼廠的標桿。目前,該公司已是省內首家全流程超低排A級企業,也是國家高端綠色智能制造示範工廠。
「就全行業來說,目前鄂鋼的成本控制處於中上水平。」劉復興說,今年以來,鄂鋼進一步深化精細化經營,堅持算大賬與算小賬、算粗賬與算細賬、算當前賬與算長遠賬相結合,指導經營、品種結構調整和現場排產,確保利潤最大化。今年一季度,公司噸鋼降本超過200元;利用富余煤氣等平均自發電率提高到90%以上,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面粉」與「面條」接力
近20家企業進圈入鏈
廢鋼是鋼鐵企業低碳綠色生產的重要原料,對降低鋼企生產成本、平抑進口礦石價格具有積極作用。
眼下,歐冶鏈金(湖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正在上馬三期建設。據了解,該公司今年廢鋼加工量預計達到3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按鄂鋼現有產能,每年廢鋼需求量以百萬噸計,其中一部份就是由我們供應。」歐冶鏈金湖北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高定局介紹,公司是寶武集團在湖北區域的主要廢鋼回收基地,於2022年在鄂州建成投產,去年營收激增至87億元。
在鄂州鋼鐵產業鏈條上,像歐冶鏈金湖北公司這樣與鋼鐵企業結成上下遊關系的新面孔還不少。位於葛店經開區的湖北帝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合金材料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投產一年來,該公司已具備年產6萬噸高碳合金鋼的生產規模。
在該公司副總經理肖國宇看來,帝盟新材料公司與鋼鐵企業的關系是「你做面粉,我做面條」,「我們的上遊是大型鋼廠,下遊則是有個人化需求的特殊鋼使用者。」他介紹,目前公司產品在汽車精沖零部件、高端合金鋸片刀具等領域均有套用,部份產品銷往歐美、東南亞等國家。此外,企業一個月還要產生200噸廢鋼,幾乎都賣給了歐冶鏈金湖北公司。
利用存量廠房土地,鄂鋼還主動招引下遊企業進廠區就近配套,開展板材深加工,往廣東、福建等地開拓客製化市場。成友剛說,一季度已有2家板材深加工企業進駐,二季度又將引進1家。
產業鏈條縱向拉長,橫向拓展。近3年來,鄂州依托鄂鋼公司,積極培育引進上下遊專案。截至目前,鄂州鋼鐵生態圈初具規模,上鏈企業已有近20家。
邁向價值鏈高端
去年全產業鏈產值約400億元
今年,歐冶鏈金湖北公司擴建,年營收有望破百億元;帝盟新材料公司在追資擴產,上馬二期。
行業深度調整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成為鋼鐵生態圈企業的一致選擇。眼下,帝盟新材料公司二期廠房已建成,待器材采購完成即可試產。肖國宇介紹,二期投產後,公司可生產2毫米以下規格的「手撕鋼」,在業內頗具競爭力。
近10年來,在討論轉型發展大課題時,主流聲音認為,鄂州產業結構過重,這個觀點不可否認。但產業結構的根本問題不完全在「過重」,還有「過低」的問題。長期躑躅於價值鏈低端,必然帶來利潤薄、競爭力弱。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看,傳統產業也有高端化的轉型空間。
「今年6月,二期7000平方米的廠房也將建好,屆時上馬的器材也是國際上最好的。」走進帝盟新材料公司,企業1號廠房1萬平方米,12個球化退火爐全是從奧地利進口,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頗高。
以技術求突破,向創新要動力。
2023年,以鄂鋼為龍頭的近20家鋼鐵生態圈企業研發投入10億元,新增專利數207件。其中,兩家企業新晉為高新技術企業。在此背景下,全產業鏈產值約400億元,距離打造500億元低碳冶金產業集群可謂一步之遙。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金鑫】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