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理財產品,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股票。然而,除了股票之外,還有諸多選擇,如各類基金(包括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以及債券等。對懂得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傾向於購買自己信賴的個股,期待股價的上漲帶來利益。但對於初入股市的人而言,選擇基金作為理財產品顯然是更優的選擇。
因為基金由專業團隊管理,投資者只需挑選一個表現良好的基金進行申購,余下的工作便由基金經理負責。盡管人們常說股市風險較高,需要時刻警惕,但實際上所有投資活動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風險,不同之處僅在於風險大小的不同。
投資者周女士在北京嘉怡財富投資管理公司的基金中投資了100萬元,4年後的收益僅剩1.71萬元,虧損比例高達98%。
口述人:周女士(化名)
周女士回憶說:
我於2017年簽約【九強次新成長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合約】,基金份額面值為1元人民幣,我投入的認購資金為100萬元。該基金的經理為李文東先生。
她還提到:「最初購入此基金時,他們承諾本金保證外加每年8%的收益。然而,四年過去了,我投入的100萬幾乎全部虧損,只剩下1.71萬元,虧損了98%。根據李文東先生的承諾,他本應對我的損失進行賠償,可他至今未露面。」
周女士繼續說道:「自從我認購這個基金之後,其單位凈值便持續下跌。在基金價值下滑的期間,我曾多次詢問基金經理李文東為何我的基金持續虧損,下跌的原因何在,然而李文東先生總是避重就輕,反勸我繼續持有。」
最終,周女士將基金經理李文東先生告上了法庭,希望借助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
這起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投資者感慨:盡管投資理財總有風險,但四年之內遭受如此重大的損失還是前所未有。有些人甚至懷疑這是否是一個典型的「殺豬盤」,認為這樣的虧損比例可能只有在基金經理頻繁追漲殺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結語:
從周女士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出,購買基金前必須仔細考察該基金的過往業績,尤其是近三年的收益波動情況。若波動較大,則應謹慎投資。
同時,如果一個基金主要投資物件為股票,那麽投資時也需要格外小心。眾所周知,股市風險較大,市場上無神人,無人能準確預測股價的漲跌,基金經理也不例外,盡管他們比一般投資者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