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百億創收遠未到天花板 廣州謀劃「灣區中央法務區」大棋局

2024-06-11財經

接連三日,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法務大廈已經接待了6撥客人,他們來自國內多個城市的多個行業,但都抱著了解廣州法治建設最新進展的期待,慕名而來。

有意思的是,這座總投資超10億元、按甲級寫字樓標準建設的新大廈,雖然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但它在國內法務圈早已聲名鵲起——從2021年這座大廈打下第一根樁基起,三年內白雲區的律所數、律師數和營收數已經分別增長了2倍、3倍和7倍。

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白雲中心區

有能量的不是大廈本身,而是大廈背後的承載。從2021年開始,廣州開始謀劃「中央法務區」大棋局,棋局核心區落子白雲區,而法務大廈就是核心區內的核心載體——它精準出擊,瞄準國內外律政行業頭部資源。據了解,目前已經有5家「億元所」與它簽訂了合作意向,而一批保險、金融、知識產權、會計、審計、法律科技等法律關線上構也正在洽談入駐。

從廣州法務大廈出發,一個更大的法務生態圈正在廣州翻滾湧動——從白雲到天河,從海珠到南沙,廣州正在串珠成鏈、以點帶面,打造一個聯動全市、影響灣區、輻射國際的高能階法律服務集群,其名為「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

自1993年廣州律師行業深化改革以來,這是廣州首次在政府層面對整個法律服務行業進行如此大動作的謀劃與布局。30余年間,廣州律師行業早已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速發展——廣州律師人數從775人增到2.5萬人,增長超30倍;廣州律師創收也從440萬元到如今超100億元,增長近2300倍。

商業興,法務旺。3萬億大市場闊步向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貿交流加速融通,百億創收遠不是大灣區法務市場天花板,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而擺在眼前的思考也同樣緊迫:新的棋局必然帶來新的競爭,那麽,新的機遇在哪裏?

很「廣州」的法務區:務實創新,又很自強

開放包容,創新務實,這是千年商都廣州的獨特氣質;而縱觀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也可以用「很廣州」來概括它的整體風貌。

「很廣州」的第一個特點,是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的整體建設、物理空間布局尊重現有生態、市場格局,做到既有新又有舊,新舊相結合。

廣州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的組成共有四部份,包括一個中心和三個片區,一個中心是指白雲中心區,三個片區則分別是天河、海珠和南沙;新的法務載體建設,主要集中在白雲中心區和南沙國際片區內,天河、海珠兩個片區並沒有展開新基建,而是在諸如「律師樓」、法院、法律服務中心等現有載體上進行整合升級。

放眼國內,利用新的法務載體,布局新的法務聚集區,是一些旨在打造中央法務區的城市的通用做法。其建設思路,是一張白紙好作畫,利用各類行政資源和市場調配手段,對中央法務區進行重新規劃,「從無至有」開始發展。

廣州大學法學院院長劉雲生認為,相比「一張白紙好作畫」,立足現有市場生態的布局謀篇更考驗監管智慧。廣州在物理空間上對中央法務區進行「新舊結合」,不做大鋪大建,這正是千年商都所沈澱出來的低調和務實的體現。

怎樣在廣州現有法務市場生態基礎上做加法,以政府「有形之手」錦上添花,助力行業形成廣州乃至灣區品牌,並聚攏成勢、順勢而為?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在功能規劃上落足心思——尊古不泥古;創新茍日新。

一張廣州地圖從西到東。輻射廣州整個行政規劃的「一中心三片區」的法務資源也各不相同:白雲中心區有載體有空間,有法務行政資源,發展後勁十足;天河片區律所數和律師人數均居全市第一,市場活力最為澎湃;海珠片區有數碼經濟產業優勢,法務+大數據+大模型擁有無限可能;而南沙片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介面,其在國際化和涉外法治創新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

真正繁榮的行業是成行成市的,而成行成市的行業既需要「參天大樹」,也需要「茫茫草原」。如同廣州這片經濟沃土上催生出的其它生機勃勃的服務業一樣,法律服務業的發展也要既形成區域合力,又進行差異化競爭。

立足於上述四大板塊的資源情況,廣州對整個中央法務區的謀劃也歸集了四個場域,為各類法務資源的落地形成了四條明確的路徑指引——在白雲集聚全要素法律服務,在天河要匹配金融法務,在海珠能探索數碼化套用場景,在南沙則可深耕涉外業務。

「很廣州」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正呈現出濃厚的內生發展動力,將「自強」這個廣州人敢拼能捱的精神寫入了它的發展基因。

「練內功」在白雲區尤顯突出。對比天河、海珠、南沙三大片區,白雲的法務市場資源優勢並不明顯,但為什麽它能夠占據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中的「C位」?低頭做事,夯實內功是白雲區法務建設的獨道法門。

——2017年,全國首棟由政府主導的廣州律師大廈在白雲區掛牌;

——2019年,廣州市法院新的業務審判大樓在白雲區正式啟用;

——2021年,廣州法務大廈在白雲區正式動工。

梳理白雲區近年各類新建法務載體建設時間軸,可以發現早在2022年7月廣州正式部署落實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建設之前,白雲區早已布局規劃多個法務載體;伴隨著新載體的建設,白雲出台一攬子政策,聚力打造全生態法律服務體系,全區律所數、律師數和營收數與法務區建設前相比,分別增長了2倍、3倍和7倍。

簡以言之,若無5年低頭自強苦練內功,哪能精準踩中時代節拍?

找到灣區法務新蛋糕:走出去,或者走進去

公開數據顯示,從2021年到2023年,廣州律師人數從2萬人增加至2.5萬人,廣州律師創收從96億元增長至100億元。按此測算,三年間,廣州律師的人均創收水平已經從48萬元降至40萬元。

與此同時,新生代還在不斷湧入。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黃山介紹,廣州律師群體正在以每年10%至15%左右的速度增長,絕大部份行業新面孔,都是執業年限少於5年的青年律師。

這邊廂法務區建設正酣,那邊廂廣州律師行業競爭加劇。廣州大棋局謀劃「灣區中央法務區」的背後,新的市場機遇在哪裏?答案只有一個——找到新蛋糕。

來自港澳的大灣區律師也正在不斷加入「廣州法務」大群聊。自2022年7月全國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律師之一的何君堯律師首選廣州執業,截至今年5月22日,全市已有大灣區律師112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廣州法務」大群聊的擴容本身就是做大廣州乃至灣區法務市場蛋糕的必經之路。走進廣州的大灣區律師,熟悉英美法系,具有外語優勢,他們正成為廣州法務市場的「過江龍」,不僅將港澳業務擴容至大灣區,也更多瞄準的是廣州的「走出去」業務,即涉外法律業務,為灣區帶來新的增量蛋糕。

走出去,向來也是廣州律師應對競爭的重要選擇之一。廣州涉外法律業務隨改革開放而生,從小眾領域到進入主流視野,已歷經40余年。40余年間,在許多蜚聲國際的大案要案裏,都有廣州律師的身影。而如今的走出去,不僅是律師本人隨企業出海,或者律所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更重要的是思維上的「走出去」——借助灣區中央法務區的建設東風以及港澳律師與大灣區交流增進的「鯰魚」效應,積極布局與開拓更多與涉外相關的法律業務,吃上新的業務蛋糕。

另一個吃增量蛋糕的機會,也許來自於「走進去」——以廣州為支點,布局大灣區業務,深入灣區腹地謀發展。

2001年落子廣州的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其布局發展具有風向標意義。20余年內,大成先後在深圳和珠海開設了分所,步入2024年,大成明顯加快了擴張的步伐。

5月18日,北京大成(佛山)律師事務所獲頒【律師事務所執業特許證】,正式開啟其在這座制造業大市的執業之路。

位處廣州西側,佛山的實力其實不容小覷。2023年,佛山GDP達1.3萬億元,幾近廣州的二分之一,是廣東經濟第三城;同時,佛山也是全國第二個、廣東首個「工業3萬億」地級市。

經濟總量龐大,但佛山的法律服務市場還不算太卷。來自佛山市律協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佛山全市律所428家,不到廣州的二分之一;律師人數為5534名,僅為廣州的五分之一。

繼佛山後,大成的下一城是東莞。目前,大成已經與東莞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定。

東莞在主要經濟數據和行業數據上,都與佛山有相似之處——GDP已經破萬億,而律所數量為505家,律師人數為5454人。大量法律業務還在等待有心人的挖掘。

大成的拓展僅是眾多律所以廣州為支點,深入灣區布局業務「走進去」的縮影。而隨著大灣區的建設加速,這或許只是它們「走進去」的一個新開始。

珠水之畔,香江之濱,濠江兩岸……聯通珠三角9市和港澳的灣區中央法務區正躍然紙上。以廣州為圓點,一個規模遠超百億元的法務大市場正在粵港澳大灣區蓄勢聚力。

統籌:新快報記者 李青

采寫:新快報記者 羅瓊 高京

攝影:新快報記者 郭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