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皮鞋,被時代拋棄

2024-05-09財經

老鞋走不出新路。

文 | 華商韜略 陳斯文

2017年1月,靠皮鞋起家,有「中國鞋王」之稱的奧康國際董事長王振滔有些無奈地感嘆:

「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還穿皮鞋?」

他看到了危險,卻沒能阻止危險發生。此後的奧康,營收和利潤一路下滑,2022年更是巨虧3.69億元,戴上了ST帽子。據最新財報,2023年又虧了9328萬元。

鞋王尚且如此,其他皮鞋企業,活得還好嗎?

【1】

打敗皮鞋的,並不是另一雙皮鞋。

曾經有頭有臉的著名皮鞋企業,近幾年都活得很不容易。

和奧康同城的紅蜻蜓,2017年沖上32.45億元的營收巔峰後,就一路下坡,並在2022年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2023年,公司實作營收24.69億元,但凈利潤依然只有2160萬元。

如今一年的利潤,七年前一個月就能掙出來。

和業績一起下滑的,還有紅蜻蜓連年收縮的渠道,它的加盟店,2019年是4100家,2021年是3134家,到2023年年底,只剩2513家。

奧康和紅蜻蜓日子艱難,但好歹還活著。而曾是國內第三大皮鞋巨頭的富貴鳥,則直接退市破產,連創始人留下的股權都沒人繼承——因為債務比股權更多,接受遺產,就要倒貼還債。

另一個著名的鞋王,曾經引領女鞋浪潮的百麗,早已私有化退市。雖然之前傳出重新上市的新聞,但即便成功,其市值基本上也遠不如當年。

曾經輝煌的女鞋品牌達芙妮,也從2012年巔峰時期的6881家線下零售店,走到結束線下零售的困境。

本土品牌如此,國際大牌一樣難熬。

2022年,英國皮鞋品牌Clarks,被李寧集團旗下的投資平台以1億英鎊收購51%的股權。李寧的侄子李麒麟,成了這個百年品牌的主席。

巔峰時代的Clarks,每年能賣出5400萬雙鞋,而奧康和紅蜻蜓在最好的年景,年銷量加起來也只有1500萬雙。

英雄有過關斬將日,也有敗走麥城時。從2018年開始,Clarks同樣連續虧損,2021財年,它一年就虧掉了1.5億英鎊。

眼看撐不下去的Clarks家族,只能把公司放上了交易桌。

從奧康、紅蜻蜓到百麗、達芙妮、Clarks,業績巨降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困境:

皮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在國人尚不算遙遠的記憶裏,皮鞋曾經是很寶貴的。

電視劇【繁花】裏,爺叔有一套指導阿寶的穿衣經,關於皮鞋有個概述:寧可衣服蹩腳,皮鞋無論如何要講究。

當時的上海,想要買雙講究鞋,要去南京路上的博步皮鞋店。一雙頭層牛皮方頭皮鞋,要41元一雙;差一點的,二十幾塊;最差的是一次粘合、壓制成型的豬皮鞋,一雙售價7.65元,俗稱「七六五」。

但即便是「七六五」,也要咬牙才舍得買——當時一個學徒工的月薪金,只有24元。

在這之後,國人收入增長、生活改善,奧康、紅蜻蜓們迎來了一路成長為「鞋王」的中國故事。

但皮鞋的黯然,仿佛就發生在一瞬間。

在今天,不少人的鞋櫃,很可能找不到一雙皮鞋,即使有也是一年難得穿幾回;看看辦公室同事,很可能看不到一雙皮鞋;翻一翻購物車,很可能還是沒有皮鞋。

皮鞋,已經被時代拋棄。

【2】

皮鞋被拋棄,幾乎是註定的。

有些事,可以人定勝天,有些事,要承認「形勢比人強」,不幸的是,皮鞋恰好屬於後者。

皮鞋被拋棄的第一個原因是,太缺少變化了。

皮鞋制造,歷史上經歷了三個階段。起初,歐洲鞋匠坐在作坊裏,抱著鞋吭哧吭哧摳皮子;19世紀的英國人發明了各種小機器,一台粘沿條的機器,一天就能幹上百雙,用效率當武器,殺死了傳統手工鞋業;到20世紀中期,自動化的大機器膠水鞋,再一次降低生產成本,又把小機器半手工鞋打得透不過氣。

但無論工藝怎麽變,皮鞋的很多元素卻是固定的。

比如皮鞋的面料極其有限。亮面正裝,翻毛休閑,牛羊豬皮是常規思路,羊駝鱷魚鴕鳥皮就算新花樣。LV用過蟒蛇皮,即使沒被環保主義者罵翻天,這東西也註定是小眾貨——沒多少人能欣賞那種皮膚病外觀。

比如皮鞋的版型高度確定。孟克鞋的兩條橫向搭帶,必須帶鍍金扣環,橫跨腳面;布洛克鞋肯定打孔雕花;牛津鞋的系帶部份一定嚴絲合縫;流蘇拿夫鞋,鞋面必有皮流蘇;馬銜扣拿夫,腳背必有金屬扣;便士拿夫,鞋面一定開道小縫,那是早年常青藤大學生的標配,塞一個硬幣,隨時打電話約會用。

翻一翻老照片就知道,一百年前溫莎公爵腳上的拿夫鞋,和我們今天穿的一模一樣。

比如皮鞋鞋底,樣式也是屈指可數。高檔鞋是「皮底+軟木」的固特異底,低檔鞋是一塊碳黑大橡膠。最有創意的創新,也無非是意大利品牌在鞋底畫風景畫,但因為沒啥人能把腳架在辦公桌上,這創新實在有點錦衣夜行。

這些要素,是一代代皮鞋生產者的固守,因為這就是皮鞋消費者的追求,消費者買的就是原汁原味,設計師不能搞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否則很容易被批成離經叛道,下場可能更悲慘。

試想一下,一雙粉色的切爾西靴,或者一雙織物鞋面的孟克鞋,廠家造出來是沒問題,可那還是皮鞋嗎?

這些要素,也困住了皮鞋。 和其他鞋類相比,皮鞋的創新空間實在小得可憐。

籃球鞋的一個減震功能,搞出了上百種專利。AIRMAX的全掌大氣墊、AIRSOLE的小開窗、SHOX氣柱、匡威油包,ZOOM氣囊、減震膠、李寧弓、安踏氮科技……每款技術都內建噱頭,都能引起一輪購買狂潮。

皮革、棉麻、化纖、塑膠……運動鞋的鞋面,就是各種新材料的試驗場。以至於申洲國際這種原料企業,有一塊固定業務就是幫Nike搞材料測試。

相比運動鞋在產品創新上的「七十二變」,皮鞋幾乎一成不變。

研發設計的創新有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體驗的局限, 這也是皮鞋被拋棄的根本原因:無法帶給消費者更多更好地體驗。

2023年5月,奧康搞了場戰略釋出會,新戰略特別簡單—— 更舒適。

把「更舒適」當成戰略方向,說明皮鞋制造商自己也清楚,過去的皮鞋,穿著不太舒適。

壓腳背、擠腳趾、磨腳踝、卡腳跟……這都是皮鞋的毛病。

老一代消費者為了保持行頭,還能忍一忍皮鞋的毛病, 但新一屆消費者不能忍,他們是只要鞋不舒服就換一雙舒服的。

磨腳跟,就穿雙沒幫的;擠腳趾,就穿雙露趾的;拿夫鞋搭不了連帽衫和運動褲,那就穿球鞋;高跟鞋搭不了T恤熱褲,那就換板鞋;冬天可以穿UGG,夏天可以穿洞洞鞋……

反正在穿鞋這件事上,腳是不能受委屈的,造型是不能被破壞的。

各種鞋類都來強勢爭奪市場,越來越多人因此拋棄皮鞋,就連皮鞋最後的陣地: 職場, 也被沖得越來越不牢靠。

走進互聯網大廠,可以看見一百件格子襯衫,但很可能看不見一雙皮鞋。頭頂九九六、腳踏大小周,只要OKR和KPI能達標,使用者能閉環、戰略能對齊,大家怎麽舒服怎麽穿,至於皮鞋還是板鞋,無論是阿裏蔡崇信還是字節張一鳴,根本沒人在乎。

新商業文化不止席卷互聯網大廠,也吹到了一向衣著光鮮的外企。現在的世界500強裏,女生仍然喜歡起名Rita、Vicky和Nicole,郵件吵架的功夫也沒撂下,但卻沒人再踩12厘米恨天高。送一雙出差辦公都能穿的Golden Goose小臟鞋,那就是最貼心的加班禮物。

消費者都跑了,皮鞋的產銷自然是好不了。

2014年,中國的皮鞋產量還有46.18億雙,但 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的預估,到2026年,國內皮鞋行業產量,可能收縮到17億雙。

當然,皮鞋企業們沒活好,也不能只怪消費者拋棄皮鞋。

【3】

為了重振旗鼓,皮鞋企業曾經百般努力。

比如奧康的王振滔,可能是國內最早一批重視消費者感受的皮鞋企業主。

他講過一系列諸如「貼合中國人腳型」「消費者痛點就是品牌起點」的觀點,從2006年開始,奧康就在行業內第一個套用腳型測量儀,采集了超300萬腳型數據。

針對舒適度、出汗悶腳的痛點,奧康推出了「微空調」「呼吸」「雲朵」「萬步」一系列產品;和漫威、精靈寶可夢搞了一連串IP聯名,也用「九尾狐」「鸞鳥」的瑞獸概念,借過「國貨」「國潮」的東風……

為了讓品牌更潮,奧康請來金秀賢做代言;為改觀街邊店的傳統印象,奧康在核心商圈建起旗艦店;為順應購物習慣,奧康鋪電商、搞直播、簽MCN……每一個動作都有的放矢。

但奧康的大多數努力,仍然是想做一雙「更好的皮鞋」。

在2023年的品牌戰略釋出會上,奧康拿出了「更舒適男士皮鞋」的戰略,還請到了當紅明星陳偉霆當品牌代言人,很認真地打造了一雙「運動皮鞋」。

這雙鞋,請到了「中國鞋楦第一人」陳國學和前迪奧設計師Nicolas Andreas Taralis負責鞋楦和外觀設計;還用了真皮皮面、合金龍骨、德國巴斯夫的高密度發泡橡膠大底。

平心而論,這是一雙用心的好鞋。

真皮夠軟夠彈,合金龍骨支撐穩固,用在運動鞋上的發泡大底,也足夠舒適。釋出會上,陳偉霆和王振滔同台而立,腳下的奧康運動皮鞋光鮮照人,看起來含潮量十足。

但消費者還是不買賬,更有人直接批評所謂「運動皮鞋」不倫不類,是四不像。

奧康的釋出會結束後,很快就迎來了那一年的天貓618購物節。

在奧康的天貓旗艦店,位居「本店時尚休閑鞋熱銷第二名」的陳偉霆同款運動皮鞋,整個618期間,銷量只有100+。

它沒能變成期望中的爆款,自然也無法幫助奧康扭轉頹勢。

在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上市近一年後,奧康交出的,仍然是一張虧損的成績單。

比起專註皮鞋的奧康,紅蜻蜓的努力,是在皮鞋之外另起爐竈。

它推出過一個名叫GONGJI的休閑鞋品牌;在去年9月的中報業績說明會上,旗幟鮮明地喊出了「輕運動、輕戶外、休閑時尚將會成為公司發展長期戰略」,但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甚至,它看上去一度連鞋都不想做了。

2018年,紅蜻蜓和東英亞洲證券共同出資,成立了眾鑫證券;在2020年,它又創立了MCN機構大黃蜂,還涉足過廣告、教育領域。

這些多元化的布局,也都沒激起太大的浪花;而它的皮鞋主業,最終還是隨著大勢一路衰退。

電視劇【漫長的季節】裏,有一句反復出現的話: 「遙遠的事物將被震碎,面前的人們此時尚不知情。」

這句話,是東北國有企業裏萬千職工,面對下崗時的無限感慨。

相比下崗職工,奧康們雖然既在場,也知情,卻有著同樣深刻的無力感。

他們的命運將會是什麽?

或許是丟掉「鞋王」的榮光,放棄持續增長的念頭,甚至接受業務縮量的現實。像英國、意大利那些高舉「手工皮鞋」旗幟的品牌一樣,轉向「小而美」的狀態。

或許是放棄皮鞋,去戶外、運動、休閑的市場裏另起爐竈,在拼得頭破血流的紅海裏,去搏百裏挑一的勝算。

或許是幹脆拋棄鞋業,像已經進入疫苗行業的奧康、多元化布局的紅蜻蜓一樣,用轉型來打出一片新天地。

無論哪一種命運,都逼著「鞋王」們必須做出同樣的選擇: 只有更徹底告別過去,才有未來。

——END——

歡迎關註【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