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突破400萬億元,意味著什麽?

2024-10-16財經

央行的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66萬億元,雖然同比去年少了3.68萬億元,但是總體存量首次突破了400萬億元,達到了402.19萬元。

這個存量數據是一個什麽概念?我們透過幾個基本概念和數據的比較,可以深入理解它的內在含義與社會經濟意義。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概念

首先是要了解什麽是「社會融資規模存量」?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余額。

從類別來講主要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投資性房地產、保險公司賠償等。

我們從融資類別可以看到,「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基本涵蓋了個人、企業和政府等各類市場主體的融資,可以說是全社會融資情況的一個總表。

400萬億的社融存量,意味著什麽?

目前社融存量達到400萬億,這個數據自然是極為龐大的。但具體又意味著什麽?我們可以來比較幾個數據。

先來看GDP數據,去年中國的GDP為126萬億元,那麽社融存量是GDP的3.17倍,也就是說目前全社會的「杠桿率」超過300%。

另外一個可以從全社會融資成本角度考慮,這400萬億的社融存量,如果按照平均5個點的融資成本計息,那一年的利息支出就是20萬億元。

這裏隱含了兩個重要的邏輯:

一是意味著新增融資中的很大一部份,其實被用來了支付利息。比如2023年社融增量為35.59萬億元,如果利息支出是20萬億元,那占比就將近60%。

也就是說,當前的經濟增長仍然由高負債支撐,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始終居高不下,社會利息負擔非常之重。

同時央行或財政部門釋放的大量流動性,其實被利息這個「黑洞」所吞噬,無法完全有效地起到推動經濟的作用。

二是意味著全社會創造的產值和收入中,很大一部份也被利息支出所吞噬。同樣假設全社會一年利息支出是20萬元,那占GDP的比例也達到近16%。

相當於說,很大一部份產出因為利息支出過大而變成了「空轉」,造成了經濟運轉的低效,也讓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捉襟見肘。

經濟脫困的可行路徑:降債務杠桿、降融資成本

400萬億元的債務規模「泰山壓頂」,讓全社會都不堪重負,因而未來降低居民和企業的債務杠桿與融資成本,是釋放市場活力、推動消費和投資的關鍵。

9月以來中央層面連續推出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息、化解地方債務等舉措,對於緩釋社會債務壓力意義重大。

特別是以中央財政的赤字空間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和債務化解,透過中央加杠桿,為地方乃至全社會去杠桿。

如能有效落實到位,同時再配合降低個稅、所得稅等減稅措施,下一階段的消費和投資活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促進經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