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景順長城農冰立:無論市場起伏,我都追尋投資機會中的「大江大河」

2024-10-10財經

在內地公募業,從賣方分析師做到買方基金經理的例子很常見,但從買方基金經理到賣方首席再回到買方的就很少了。

農冰立是這少數中的一位。

他畢業於北大的軟件學院,一畢業即加盟合資基金成為買方研究員覆蓋TMT行業。2016年,他加入了天風證券研究所,出任電子行業首席,次年他入圍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前三名。

2018年,農冰立加盟工銀瑞信基金,後依托歷史積澱創下不俗業績。2022年,他加盟景順,成為公司成長投資的又一把好手。

擅長成長投資的農冰立,和景順長城的投研平台「碰撞」後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他的投資體系是如何搭就的?近年又有了怎樣的叠代和前進演化?

這也是我們尤其想了解的。

01

從產業鏈角度建立「認知」

農冰立的研究經歷很特別, 某種程度上也構成了他獨有的「競爭力」。

他2014年入行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現宏利基金),負責TMT行業的研究,做了兩年的買方研究員,即俗稱的「蹲馬步」。

2016-2017年,他離開了買方去天風證券出任電子行業的首席分析師,這段經歷對他而言相當重要。

於他自己而言,做買方研究員的兩年,讓他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買方投資的框架,但在賣方角度,如何客觀的從投資者視角去定價、去看待上市公司?如何深度和上市公司以及背後產業鏈對接溝通?如何作為中介第三方,去觀察市場和企業的互動狀態?如何去深入的觀察具體上市公司的經營和戰略的細致變化?

這些認知,都是在他作為賣方研究員崗位時逐步積累的。

而在賣方這兩年,他很好的補強了對TMT產業鏈特別是硬件產業鏈的縱深理解,這點也是後來他再次回到買方的一個動機:

當研究充分積累後,如何把歷史積累的認知,再次變現為投資上的回報?

02

完善投資框架

2017年末,農冰立離開天風證券後,加入工銀瑞信基金,再次在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角色上重新出發。

這構成了他投研理念上的第二次「飛躍」。

在這家公募基金工作的五年多裏,農冰立從2018年開始管理迷你基金入手,不斷錘煉自己的理念,形成個人獨特的風格。

2018年的磨煉是非常更有代表性的 ,在一個市場整體孱弱的年份裏,農冰立接手了兩個小規模基金,既要管住回撤,又要把握住底部機會,同時還要應付各種的贖回壓力(迷你基金獨有的考驗),可以說經歷了一個基金經理完整的「試煉期」。

他自言,最初管理基金時他更強調 風控,以相對分散的組合去控制流動性風險,同時跟住基準指數,為後續的發力奠定基礎。

而在2019年市場轉好後,他又不斷的調整組合,嘗試各種投資方法,逐步積累投資原則和體系, 形成了如今幾個比較重要、長期秉持的投資原則。

具體來說:

一、基金的收益性和投資集中度成正相關,而和組合風險控制來說呈現一定程度的負相關,但並不是絕對的

農冰立發現,在不熟悉的領域分散持倉,其業績更加類似一種隨機表現,而在合適的時間段,透過高置信度的適度集中持倉,會讓組合的業績表現更突出,並在市場回撤時也表現出一定的回撤控制能力。

二、大幅變動權益倉位,以及頻繁的交易對組合業績的正貢獻並不大。

這是因為如果根據宏觀經濟或者是一些外部事件對組合進行比較大的倉位或個股的調整,必須基於強邏輯假設,但這點並不容易做到。

比如,他在2019年因為一些外部的風險事件曾經做過一些加減倉的操作,但是時候回頭來看,並沒有創造超額的收益。

而基於企業盈利增長以及經營水平做的判斷,邏輯上更有連續性,也更容易做到高勝率。

03

棄繁就簡

有了這些原則之後,農冰立2021年後的投資,與之前相比,更呈現出一種大道至簡的風格和定力。

他會在一個長期深耕的行業裏賺取更多的alpha,而在一些新興的機會領域裏,透過3~4個月的集中研究後,爭取把握第二波行情。

比如,他在2019年後涉足的新能源領域投資即是如此。雖然錯過第一波,但是透過3~4個月的集中研究,以及選取那些和他既往熟悉領域有更多交叉的標的,他成功的把握了第二波行情。比如,他的歷史組合對寧德時代的投資就很堅定,賺到了很重要的回報。

類似軍工有較長前置研究視窗的產業,他則會把這個產業中期的一些關鍵邏輯思考的更細致一下,因此,他在把握這些機會上,會有更高的效率。

04

追求自我的成長

仔細思考農冰立的從業邏輯,可以發現,他本人有強烈的「追求自我成長」的動機,而這推動了他不斷地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斷積累、不斷叠代。

農冰立自己也承認,相比於短期的快樂,他更追求長期愉悅,喜歡長期可以積累的活動,哪怕是娛樂時,他也更傾向於沈下心看長劇長影片。同時也喜歡各種遊戲,希望自己保持對年輕人興趣的關註。

這甚至構成了他從賣方回到買方的最深層次的動機。當他發現,投資工作更適合他的發展時,哪怕當時的賣方崗位有更多的榮譽和待遇,他也會斷然的告辭,去追求心底裏深處的聲音。

而回看過去,他也覺得自己回到買方的選擇,完全正確。因為他發現 還是投資比較適合自己:

這是一個高度個人化,高度自主性,持續追求進步的崗位。選擇了投資,相當於踏入了一條持續向前的河流,進步的速度,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和奮鬥。

05

首重行業趨勢

2022年,對於農冰立而言,也是投資生涯上一個重要的「進階」。

那一年是市場波動比較大的一年,也促使農冰立對自己的組合方法做了深入的反思。

他發現,組合中主要的業績「負貢獻」來自於那些原來比較信賴,且中長期持續跟蹤、但處在不利產業階段的上市公司標的。

「這啟發我,可能還是低估了一些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時候,市場對它的定價容忍度以及向下探的安全邊際」。

有了2022年的經驗,農冰立逐步意識到,未來的投資應該更好的在產業上做到一定分散,同時充分重視產業發展階段可能面臨的負面情況。

「現在的我會把產業的中觀趨勢放在投資框架中更高的位置,甚至是第一的位置來重視。」

在這個基礎之上,他還會重點梳理個股的經營階段,關註管理層質素,從多維角度去判斷一個投資標的,以實作更好的投資效率和回報水平。

06

重視組合的平衡和回撤

現在的農冰立,也強調 整個組合的平衡和回撤控制

他覺得所投資的所有機會,其實都有一定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在特定的環境下會被放大的很厲害。所以,如何回避組合在某些時候出現突然的回撤和下跌,是他這幾年重點關註的環節。

他表示,雖然他的投資風格是偏成長的,但是我希望做到的是讓他的持有人在相對好的期限上去獲得收益,而不是一個波動過大的曲線。

要做到這一點,要把組合的收益分布在不同的時間預期上。說白了, 得買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關註度的公司同時填充在組合裏面,不能只是對在某一個細分領域重倉 ,避免把他的配置集中在某一個細分領域,避免組合的交易特性、風險特性往往變成特別集中,並且會在某一個時間視窗擴大或者說集中縮小的過程。

07

追逐成長股的「大江大河」

農冰立還有一個組合特征是,一直期待把握成長股的「大江大河」,就是那些時代無法忽視的重大趨勢帶來的投資機會。

他認為,所有的產業趨勢裏面都有陽面和暗面,陽面是像AI、新能源這種,所有認知特別強的東西,這是陽面的東西。也有一些相對暗面的產業趨勢,比如大家買新能源的時候,可能比較關註像寧德、比亞迪這樣比較大的公司,但在此之外,暗面是一些小的技術趨勢,比如新材料和高端制造。

順應行業發展的「大江大河」中,不僅要把握主流,也要把握這個大趨勢中的支流,同時以不同的持股周期與之相對應,這是他未來重點考慮的投資新原則。

08

一個標準、三類機會

對於未來,農冰立保持謹慎的樂觀,但並不寄望於一定要出現大量級的系統性行情。

相反,他更重視這個時機,那些優質公司是否會出現買點。

「所以, 明年做Alpha(把握結構性的個股)一定是有機會的,但是一定要很精細,一定要慎重的選擇你所買的公司的估值,及時間視窗是否合適 ,並且你所買的行業要在這波經濟浪潮裏面被進一步‘卷’的更差的風險。」

這是他為自己設定的重倉標準。

所以,未來他會看好以下方面:

第一,有確定性增長空間的獨立於宏觀經濟的領域,比如說AI、機器人、自動駕駛領域。

第二,有一定反轉、修復機會的公司,這種公司通常來講在已提前於經濟環境就開始下跌,比如說消費電子等。

第三,除此以外,他會再適度補充一些其它行業的標的,比如說消費領域裏還有一定增長空間,品類擴張邏輯的公司。不過總體上來講重倉還是在前面兩類機會上。

風險提示:文中涉及個股不作為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