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制造業變革」:中國企業正在向內地和東南亞轉移

2024-02-14財經

疫情和中美貿易的技術沖突正在加速推動中國制造業的變革。 為了尋求新的市場和更大的競爭力,許多中國公司選擇搬遷到海外目的地或國內西部地區。

為了促進內陸省份的發展,中國正在積極鼓勵沿海省份的制造業企業實作多元化,將部份生產轉移到內陸地區。自2010年以來,國家釋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鼓勵東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目標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內陸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行程,促進東部地區經濟升級。

與此同時,內陸地區的地方也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吸引制造業公司遷往其所在地區。這些措施包括補貼、稅收優惠、簡化審批程式、保證勞動力供應和各種降低成本措施。

中國中西部城市, 如成都和昆明,提供了許多優勢,使它們成為有吸重力的產業轉移目的地。 這些地區的低薪金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強了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

此外,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了許多可以作為另一個制造業基地的海外國家。中國的勞動力表現出高度的技術熟練程度和行業知識,提供了有利競爭,特別是在復雜產品的生產方面。

內陸城市擁有龐大而繁榮的消費市場,對中國gdp的貢獻接近一半。它們的經濟規模和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為企業提供了誘人的機會。

內陸城市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高效的交通、可靠的電信和穩定的電力供應,確保了制造業企業的順利營運和物流效率。

最後,中國內陸城市以其完整的產業供應鏈、發達的產業生態系和完善的產業支撐網絡而聞名,為企業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和服務。

認識到減少對國內市場或生產依賴的戰略必要性, 對中國企業來說,將工廠遷到國外,特別是遷到東盟國家也成為一個越來越有吸重力的選擇。

東盟國家享有戰略性地理優勢。眾多港口的海上交通便利,加強了與全球市場的聯系和聯系。此外,許多東盟經濟體的勞動力成本低廉,使它們成為吸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目的地。

東南亞中產階級的擴大及其不斷增長的購買力也激發了跨國公司在這些國家建立生產中心的興趣,使它們能夠更接近消費者需求。

自2010年以來,中國對東盟的對外直接投資穩步增長,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利用東盟在全球市場競爭力方面的潛力。這種擴張涉及多個領域,包括電子、電池、汽車零部件和半導體等先進行業,以及電子商務和酒店業等服務業。

不過,最終是否遷往中國內陸地區或東盟國家取決於該行業的獨特特點和市場動態。以國內市場為目標、擁有強大工業支持和熟練勞動力的行業往往會遷移到中國內陸城市。 專註於擁有龐大或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的海外市場行業可能更願意遷往勞動力成本低的東盟經濟體。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向內陸城市戰略性遷移或向東盟擴張的趨勢反映了在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和南韓等發達經濟體中觀察到的更廣泛的全球模式。

隨著全球市場格局的不斷演變,中國企業為應對市場力量、技術進步或貿易關系而做出的戰略選擇,將決定它們在國際舞台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