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科創板開市五周年:擁抱「硬科技」 改革再出發

2024-07-22財經

近年來,在掃地機器人的江湖裏,有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異軍突起,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頭科技」)。這家專註於技術創新的智能硬件廠,是行業首個大規模量產LDS(激光測距)模組的公司,改變了掃地機器人行業發展方向,推動了產品普及。經過第三方咨詢機構歐睿國際認證,2023年,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實作銷售額全球第一,這意味著經過多年來高速成長,這家長期專註掃地機器人的中國科技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球的清潔電器龍頭品牌。

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2020年2月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科創板一員。而像石頭科技這樣,在自身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的「硬科技」公司,科創板還有很多。如,科創板集成電路公司數量超過110家,匯聚了國內排名前三的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華虹公司、晶合整合,以及大矽片龍頭滬矽產業、刻蝕器材龍頭中微公司、記憶體介面芯片龍頭瀾起科技等多家骨幹企業。

為何科創板能吸引如此多的「硬科技」公司?

2024年7月22日,是科創板開市五周年的日子。回顧這5年歷程,不難發現,科創板的建設,始終圍繞著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改革主線。從開市首批25家企業,到現如今570余家公司,背後是科創板「試驗田」的持續探索,是資本市場服務「硬科技」的有益嘗試——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在上市稽核、發行承銷、持續監管、交易和投資者保護有著諸多創新,為眾多科創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支持,激發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活力。不僅如此,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經驗還為實施全面註冊制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資本市場高質素發展先行探路。

令人振奮的是,這塊「試驗田」日前迎來了新一輪改革。今年6月19日,證監會釋出【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以下簡稱「科創板八條」),標誌著科創板改革再出發,這將為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開啟新空間,也為下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五年來科創板企業融資累計超1萬億元

2019年7月22日,黃浦江畔一聲鑼響,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時刻——科創板正式開市,資本市場邁入「科創時代」。「SSE STAR MARKET」,是科創板的英文名。STAR一詞本身有「星星、明星」之意,而這也承載著市場對科創板的期待。

回首五年時光,科創板從試點註冊制起步,一攬子推進交易、退市、再融資等關鍵制度創新,使得科創企業上市更加便利、可預期、發行定價更加自主,從而匯聚了大批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標桿性公司和潛力企業,助力「硬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舞台上綻放光彩。從首批25家企業,到如今570余家上市公司,這片資本市場擁抱創新的「試驗田」正不斷孕育出更多科創「新星」。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科創板有573家上市公司。按科創主題劃分,屬於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的上市公司分別有237家、94家、109家、69家。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行業形成產業集群。以集成電路產業鏈為例,目前相關科創板上市公司超過110家,涵蓋了上遊芯片設計、中遊晶圓代工及下遊封裝測試,同時兼備半導體器材、材料、IP、EDA軟件等關鍵環節,形成了完整產業鏈。

「硬科技」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而科創板的職能之一,即為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諸多「硬科技」企業借助科創板登陸資本市場舞台,獲得了直接融資支持。Wind數據顯示,五年來,科創板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募集資金合計9107.88億元,再融資募集資金金額合計1626.02億元。這意味著,五年來,科創板企業累計融資超過一萬億元。開市以來至今,科創板IPO公司的數量占A股同期的30.56%;IPO募資金額占A股同期的41.64%。

資本市場與「硬科技」加速融合,呈現互相支持、共同發展的態勢。科創板企業近5年實作了較高的業績增速,經營韌性凸顯。上交所統計顯示,2023年,科創板公司全年合計實作營業收入13977.8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超6成公司實作營業收入正增長,47家公司營業收入增幅超過50%;全年實作凈利潤759.6億元。以2019年為基數,科創板公司近4年(2019年至2023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3.3%和24.4%,其中,92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均超過30%,187家公司連續4年營業收入均實作增長,75家公司連續4年凈利潤均為正增長。2024年第一季度,科創板公司經營業績平穩開局,除4家多地上市紅籌企業外,567家科創板公司合計實作營業收入2775.5億元,同比增長3.6%;合計實作凈利潤172.1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科技創新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支撐,研發投入決定創新要素的匯聚程度。面對國內外多重挑戰,科創板公司迎難而上,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科技攻關,研發投入叠創新高。2023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1561.2億元,同比增長14.3%,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為12.2%,83家公司研發強度連續三年超20%。2024年第一季度,科創板公司合計研發投入322.7億元,同比增長18.2%,超70家公司披露產品研發或商業化取得突破,助力形成新的收入增長點。

持續的研發投入,科創板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截至2023年末,累計124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專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6成公司核心技術達到國際或者國內先進水平;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0萬項。

以海爾生物為例,該公司成立於2005年,於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是基於物聯網轉型的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數碼化場景方案服務商。自成立以來特別是在科創板上市以來,海爾生物突破生物醫療低溫技術,相關研發及產業化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同時,透過持續研發投入,公司相繼突破多參數高精控制技術、生物物質高速離心分離關鍵技術、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術、高精準辨識定位抓取技術等核心技術,拓展生物培養、離心制備、實驗室耗材、院內用藥等業務布局。

資本市場改革先行先試的「試驗田」

設定多元化上市條件,允許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科創板成為「硬科技」企業的首選上市平台。而科創板在服務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的同時,還承擔著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職能——五年前,註冊制改革就是從科創板試點起步,形成了以資訊披露為核心、交易所稽核和證監會註冊相銜接的註冊制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規則,並逐步復制推廣到其他市場板塊。

五年來,科創板在發行、上市、交易、並購重組、退市等各個環節的制度經受住了市場考驗。如上市方面,透過設定五套差異化的上市指標,滿足不同類別、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上市融資需求。科創板在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資訊披露等方面均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創新探索,並不斷在實踐中最佳化完善,如實施做市商制度,多次修訂完善【科創內容評價指引(試行)】,發行人的資訊披露責任與義務性要求得到強化等。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夥人湯哲輝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科創板是「硬科技」的孵化田和加速器,其發行上市條件體現對於「硬科技」行業的包容性。一方面,科創板設定多層次的上市條件,支持不同類別企業的上市融資,為真正的「硬科技」和解決「卡脖子」的技術企業IPO留有空間。透過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高質素生產力的企業,為質地好的「硬科技」企業提供上市融資便利,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另一方面,也同時嚴格把控未盈利企業的綜合質素,扶優限劣,保護投資經驗相對有限的中小投資者。

科創板的制度創新與穩健執行,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起到了示範效應,也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全面註冊制改革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回顧註冊制試點改革歷程,中國證監會以「試點先行、先增量後存量、逐步推開」的註冊制改革路徑,由科創板試點開始。科創板制度設計落地一年後,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精選層改革;2021年,北交所成立,充分借鑒了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經驗。2023年4月,A股市場正式迎來主機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交易。至此,包括主機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在內的資本市場各大板塊均已實作了註冊制。

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認為,五年多來,科創板引導資本源源不斷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同時,科創板一系列的制度創新,也有效推動了全面註冊制平穩落地和走深走實,例如之前科創板首創正選的詢價轉讓制度完善實施至今,實作了股東減持訴求和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之間的平衡,緩解了解禁對二級市場的沖擊。

科創板新一輪改革啟動

歷經五年發展,科創板實作了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硬科技」成色突出,「試驗田」作用彰顯,逐漸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

然而,科技創新的浪潮日夜奔騰,技術賦能的時代勢不可擋。站在開市五周年的節點上,科創板迎來了新一輪改革。今年6月19日,證監會釋出【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旨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科創板八條」的出台,標誌著科創板改革再出發。

在新一輪改革中,科創板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去擁抱新質生產力。本次深化改革,科創板「試驗田」的特點依舊明顯:在科創板試點調整適用新股定價高價剔除比例;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內容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鼓勵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方式實施並購重組,開展股份對價分期支付研究;推動再融資儲架發行試點案例率先在科創板落地……

東北證券研究認為,本次「科創板八條」的提出,恰逢科創板設立五周年之際,肯定了此前成果與成效,科創板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上一階段的使命,但同時還存在著一些需要打修補程式的地方。因而本次「科創板八條」一共是三個目的,其一是肯定前期成效,明確科創板定位,重點突出對於未盈利企業的支持;其二是針對市場反映較為集中的新股發行高價超募、活躍並購重組市場、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等問題作出相應安排,並進行深化試點改革;其三是在推進資本市場高質素發展的同時,助力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

「硬科技的孵化需要長期資金投入,這對於從事‘硬科技’的企業,經營壓力和資金壓力大。比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行業,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發展需要多年積累和不斷更叠。這些企業聚焦特定領域和特定市場,是各自專業或細分領域的佼佼者,往往可以和同行業或產業上下遊的上市公司形成互補關系,從而實作產業整合,是高質素發展的重要途徑。」湯哲輝表示,「科創板八條」鼓勵以股換股、股份支付、分期支付,可以有效減少現金支出,讓科創板企業更好的聚焦主業、吸收合並、做優做強。從支持科創板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上下遊的並購整合,到適當提高科創板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再到豐富支付工具,鼓勵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等方式實施並購重組,一系列政策舉措針對市場關切作出了非常具體的回應。

業內人士認為,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政策開創性、敏感性、復雜性較強,需要持續發揮科創板「試驗田」作用。

大家都在看

逛故宮最新「攻略」,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一個對銀行人無用的老頭」 ?
緊急撥款2.6億元!

來源:金融時報客戶端

記者:楊毅

編輯:劉能靜

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註金融時報公眾號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