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最「生猛」縣城,越闖越大膽,年入5000億!

2024-10-20財經

重新整理歷史記錄!

上個周末的最後一天,意外被馬斯克的新聞霸占了頭條。

星艦進行了第五次試飛,成功實作了「筷子夾火箭」的發射方式。成功升空的場面讓無數人感受到了激情沸騰。

馬斯克投入了多年的努力,最初幾乎無人看好,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後,從0到1的躍進最終迎來了輝煌時刻。

勇敢和堅持一直是馬斯克的行事風格,令很多人意外的是,中國也有一個像他一樣敢於挑戰的城市,昆山。

昆山曾是江蘇的一個貧困小縣城,無論是名氣還是資源,都與網紅城市和一二線城市有著天壤之別,但它憑借一股勁兒從零做起,決心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如今,昆山已經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據數據顯示,2023年昆山的GDP達到5140.6億,連續二十年穩居全國百強縣市之首。

這是何等的成就?曾有人這樣描述,昆山僅占全國不到萬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卻貢獻了全國千分之四的GDP,並且擁有48家上市公司,使得許多一二線城市也感到羞愧。

江蘇的「隱藏高手」,為何非它莫屬?

盡管曾被輕視為「小六子」,昆山卻以實力打敗了一二線城市

眾所周知,江蘇有十幾個城市各自為政,從未有過歸屬感。

網友戲稱,"無事時稱散裝蘇,有事時才稱蘇大強。"

昆山能夠如此霸氣的背後,是因為每個城市都有堅實的實力作為支撐。

誰能想到,幾十年前昆山並非如此。

20世紀80年代初,昆山仍是一個規模中等的農業縣,經濟在當時蘇州的6個縣中排名墊底,還有一個不太光彩的稱號:「小六子」,在其他城市眼中幾乎是可以隨便打敗的對手。

但昆山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色,卻不願意接受這種命運,它的誌向並沒有因財政困難而減弱。

決心建立工業開發區並吸引企業落戶的昆山,面臨著資金和人才的雙重缺乏,自籌資金建設開發區的難度可想而知。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創始人之一宣炳龍曾回憶,當時昆山明顯不具備發展工業區的條件,既沒有工業基礎,也不是主要的沿海城市。

即使本地農民都對此表示懷疑,「我們祖宗十八代都生活在這裏,從未見過外國人。現在要把外國工廠和外國資金引進來,怎麽可能辦得到?」

但昆山沒有放棄,透過自籌、貸款、征收土地開發費等方式,籌集了1200多萬元,最終硬是開辟出了3.75平方公裏的土地。

僅僅完成開發區的建設只是開始,還需要吸引企業入駐。當時即便是審批一個外資專案,也需要親自前往省裏,開車七個小時。

但這些並未成為障礙,昆山政府甚至多次派人前往北京、南京,官員們在名片上都印有手機號碼,隨時待命。只要有企業願意落戶昆山,就有專員陪同,協助處理所有審批手續。有官員甚至表示:

「只要他們願意來,我伺候倒洗腳水也沒問題。」

最終,昆山開發區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一家外資企業,日本的蘇旺株式會社。

不計較面子,也不在乎麻煩,這徹底開啟了局面。

1987年,開發區就有13家企業投產,實作產值2.78億,利潤達到1019萬。

大企業如富士康、三星、豐田等紛紛落戶,昆山一舉成名,連官方媒體都予以點名表揚。

三大金礦之子,

靠著野性攀升至高位

對於那些一夜之間暴富的城市,僅僅依賴為他人做嫁衣服顯然是不夠的。

昆山深知,企業的初期入住熱潮僅是暫時的,要想獲得穩定地位,必須自己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

然而要投入哪一個產業?這是昆山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如同建設開發區一樣,它既沒有先天條件,後天環境也不利。

但昆山用30年時間的現實操作證明,從零開始才是真正的厲害,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三大利潤豐厚的主業。

如今看來,昆山的這一成就,只有一個詞能形容:猛烈。

第一個金礦之子,是咖啡。

昆山不種植咖啡豆,甚至沒有咖啡文化基因。

曾有一次為迎接挪威工程師的到訪,昆山開發區的一家企業特地到上海購買了咖啡,由於服務人員不熟悉這種「外來飲品」,甚至出現了用臉盆上桌的趣事。

隨著咖啡日益成為現代人的日常需求,這樣的城市居然敢於進軍咖啡行業。

剛開始接觸咖啡行業的昆山找到了一個行家:星巴克。

當星巴克在中國尋找新的落腳點時,昆山抓住了這個機會,全力以赴,承諾在規定時間內提供120畝符合投資計劃的土地。

星巴克對此感到驚喜,不只是因為昆山的效率,更因為其智慧。

當昆山意識到咖啡生豆的儲存地會吸引整個產業鏈時,決定建立咖啡生豆倉庫,把產業鏈中最關鍵的部份掌握在手中。

這一舉措,不僅吸引了星巴克,還吸引了眾多咖啡企業。

從零起步,昆山建立了咖啡產業。到2023年,昆山進口的咖啡生豆達到7.99萬噸,占全國咖啡生豆進口總量的60%,被譽為「國際咖啡產業之都」。

第二個金礦之子,是IT電子。

自2000年起,隨著電腦成為熱門產品,超過2000家台灣企業爭相進駐昆山,其中一半是IT代工企業。

昆山人也嗅到了機遇,同樣采用構建產業鏈的策略,如何破局呢?拆解一台筆記電腦,檢視昆山缺少哪些部件,缺什麽就引進什麽,根據清單逐一引入。

透過這種努力,到了2010年,全球每生產三台筆記電腦就有一台出自昆山,至今仍保持著全球筆記電腦生產「三分之一」份額。

並且從電子業擴充套件到制造業,千億、百億、十億級產值的企業分別有3家、10家、129家,單是高新技術企業就達到了3072家,一個小縣城的成就相當於蘇州的1/5。

第三個金礦之子,是人工智能。

近兩年,人工智能成為新興行業,起初同樣與昆山沒有任何聯系。

但昆山的歷史證明,凡是被其看中的領域,沒有什麽是做不到的。

昆山在一片空地上建立了元宇宙產業創新中心,兩座新建的高樓名為AI和META,相互對望「雲端」。

隨著林子的增大,鳥類自然也多了。去年10月,包括矽基智能、亮風台、黑湖在內的32家元宇宙頂尖企業紛紛入駐,昆山對未來的野心更大,到2025年,計劃打造千億級元宇宙產業集群,顯然又是一個盈利的「提款機」。

據說在大樓入口處還有一行霸氣的標語:

「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遊!」

這種聽起來非常狂妄的話,如果是別人說的可能只是誇大其詞;

但如果是昆山說的,只會讓人信服。

不做網紅城市,

同樣能悄無聲息地賺大錢!

近年來,像昆山這樣專註於一個產業、悄然致富的城市很多。

中國休閑食品之都臨潁、中國棺材之鄉曹縣、中國麪包之鄉資溪等。

但這些地方在它們賺錢的領域上還是有先天優勢的,依靠山山水水,而昆山最牛的是完全從零開始。

更厲害的是,昆山能同時在多個領域賺錢,無論是咖啡、制造電子還是人工智能。

昆山的逆襲為許多城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都想脫貧致富,但具體應如何操作?

首先,需要超前的思考和復制能力。

從過去可以看出,對於一個有盈利潛力的陌生產業,昆山的策略幾乎如出一轍:

先將這個領域最有實力的企業引入,然後將產業鏈做到極致,最終在全國產生顯著影響力,從咖啡到低空經濟、人工智能都是如此復制。

同樣重要的是堅定的行動力。

僅有思考顯然不夠,執行力是一切成功的前提,無論資訊多好,商業模式多完善,缺乏執行力都只是空談。

昆山不僅展示了強大的行動力,還創造了「昆山速度」。

例如,上世紀90年代,台商吳禮淦曾無意中提到「昆山什麽都好,就是報關速度太慢」。

昆山立即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一切追求「馬上辦」。例如一家連鎖藥房想要變更負責人,在全市有106個營業點,一般城市至少需要1個月,而在昆山,106張營業執照能在一天內辦好。

不僅效

率高,服務也極為出色。

曾有報道提到,有企業到昆山時,乘坐的大巴車到達重要地點時,車上的智能裝置便開始運作;伴手禮的保溫杯都已提前消毒……

不僅企業受到這樣的待遇,連普通人也無法抗拒。

越來越多的上海漂泊者將昆山視為第二故鄉,每到周末便前往昆山,甚至有意購房定居。

總的來說,一個城市和一個人的逆襲邏輯相同。當然,昆山的逆襲並非不可復制。

從一個昆山到更多「小昆山」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城市像是江蘇的散裝版本,「不等、不靠、不要」,這顯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所謂的天賦和運氣,只有在實力的加持下才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