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滿大街的銀行人都被卷成了「林平之」

2024-07-21財經

潘曉俊(金融從業者)

這兩天看到一個網上說「內卷」的段子,覺得挺符合現在銀行的現狀。

什麽是內卷呢?可以這麽理解,林平之為了避免江湖追殺,把【辟邪劍譜】印出去好幾萬份。交錢就可以買,江湖上人人都可以輕易得到。

一下子,再也沒有人找林家的麻煩了,但江湖人士,卻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煎熬之中。

1、不練,別人練了,秒殺你;

2、練了,不僅要揮刀自宮,而且練完後也就那麽回事,因為別人也都練了;

最後,活生生把江湖給搞亂,搞殘了。

當經濟周期變化,擺在銀行業面前的問題,是從「僧多粥也多」,慢慢變成了「僧多粥少」。一頭是供給,中國有4000多家銀行。另一頭是需求,經濟下行時,市場需求難免會變疲弱,比如個人和企業的信貸需求就會降低,蛋糕變小。 「僧多粥少」階段,擺在銀行們面前要解決的就是——靠什麽搶粥,靠什麽讓手上的粥不被搶?簡單總結,就是「林平之」的葵花寶典三勢。

第一勢,壓考核

在各家銀行的產品大差不差的情況下,想要實作業務持續增長,最有效的就是「卷考核」。 經濟高速增長下拍腦袋定KPI的路徑依賴過慣了,在這些周期還是一根筋蠻幹。不能增長曲線到我這屆就掉頭向下啊,後續怎麽升官發財。直接上頭,KPI每年都以剛性的增速來定,但是總行戰略又帶不動,分行資源又搞不定,那到最後只能逼死基層。銀行業務的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各家銀行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為一場內卷化的鬥爭。領導們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就是「對標對表」,動不動「比同業、比系統、比自己」,比來比去,比個沒完。員工們不僅要與同行業的對手競爭,還要在內部面臨激烈的業績比拼。這種競爭壓力,讓銀行人都喘不過氣,仿佛每天都有人拿著鞭子在抽打。

第二勢,上管理

隨著業績壓力的增大,銀行的考核制度也變得越來越嚴格。 從加班到開會,從績效考評到約束手段,銀行管理層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來激勵員工,提高業績。可基層一個網點就那幾個人,卻要面對那麽多的條線,而每個條線卻又有那麽多的產品。在時間、人力以及各類資源都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先做誰的產品,後做誰的就顯得十分關鍵了。而在銀行「降本增效」的形勢下,各個產品所能匹配的資源又十分有限。如此一來,影響員工幹活的因素,就只有「內卷」了。正因為如此,各個條線和部門才把目光都放在了「如何內卷,才能讓基層員工更加重視本條線的業務」這個關鍵問題上。從最初的開會、培訓,到後面的扣薪金,減績效,再到後來的降職和調崗,花樣不斷翻新。而一個部門摸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被其他部門看到之後,也會迅速被復制。結果就是,內卷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嚴、越來越重。

第三勢,通關系

銀行還是一個強關系的行業,對內都這麽卷了,難免要再上下挖潛通通關系。 大行天生就有核心壁壘。因為人家客戶基礎好,和央企國企優質大客戶那叫「門當戶對」,人家資金成本低,這意味著有調節貸款定價的余地啊,再說白一點,誰要用價格戰搶客戶,肯定搶不到大行頭上。地方龍頭中小銀行也能找找當地政府,他們往往是「當地政府的手心肉」,這也好辦,首先可以活絡活絡討點地方財政存款之類的支持一下,其次可以活絡活絡靠排程老關系客戶們到了關鍵時刻「幫忙存款」支持一點,就也能過得去。實在沒有壁壘也沒有當地政府支持的銀行,差異化產品一時半會也做不出了,那就靠價格戰搶唄。大行搶不過,那就搶跟自己差不離的唄; 客戶搶不到是吧?那就高薪把人家銀行培養了多年的客戶經理搶得來唄,這也是關系啊,然後用高薪做餌壓搶過來,隨後第一招業績壓下去、第二招管理提上來啊。

最後還是說下正能量的。銀行是順周期行業,難一點,是難免的。但有時候逼一逼,真不是壞事兒。始終相信中國經濟的韌性,也許在未來這個過程中,平穩地相容合並些銀行,不以量取勝而以質取勝,或許也是好事一樁。(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頭條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