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理財子公司壓力有點大!密集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和管理費率,過半理財子公司去年凈利下降

2024-05-08財經

半島全媒體記者 姚文嵩

近日,多家頭部理財子公司密集下調旗下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和管理費率,銀行理財再次成為社會關註的焦點。近日,隨著上市銀行年報的陸續釋出,理財子公司2023年成績已公布。2023年年報的17家理財子公司中,有半數凈利潤下降。

投資者反映

收益率未達業績比較基準

在采訪中不少投資者向記者反映,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將業績比較基準作為重要參考依據。目前,即便是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但有些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遠遠高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我每次買理財先看業績比較基準,雖然銀行工作人員也表示只是一個參考,但我總覺得實際收益不會差太多。」家住市南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前不久我剛買了個教訓,年初投資的R2級別的光大理財-陽光金日添利1號,目前顯示業績基準2.20%~3.20%,結果中途還出現了虧損,好在最近幾天又漲回來了一點,持倉收益率也只有0.27%。」張先生無奈地說。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出現張先生這種情況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市南區一位國有銀行的理財師告訴記者,「實際上業績比較基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投資者的選擇,雖然我們理財師會再三和客戶強調這只是一個參考,但有些客戶依然會把業績比較基準想象成收益率。」他表示,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還是會引發部份投資者的情緒波動。

記者近日走訪島城的部份銀行網點,其中多位理財經理強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是根據產品歷史表現及市場波動情況測算的參考數值或區間,並不代表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隨著市場利率下行,理財收益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業績比較基準下調也是貼合利率的走勢。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不再熱衷買理財了。從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購買各類別理財意願降至近5年「冰點」。一季度,滬深兩市中使用自有或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僅有427家,創下近5年同期新低,較2023年一季度的877家呈現「腰斬」狀態。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在900家上下浮動。數據還顯示,今年一季度,上述427家上市公司認購的理財產品共計2271只,同比下降51.8%。

市場現狀

業績比較基準與費率「雙降」

記者註意到,近期,華夏理財、光大理財、平安理財、建信理財等多家頭部理財子公司密集下調旗下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

4月18日,建信理財公告稱,擬調整建信理財龍鑫固收類18個月定開式產品第二期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前業績比較基準為3.0%~4.8%,調整後則為2.0%~3.5%。近期下調業績比較基準的產品中,部份產品同時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和上限,絕大多數產品都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例如,「華夏理財固定收益純債型日日開理財產品5號」旗下所有份額產品都在業績比較基準上限不變的基礎上將下限進行了下調。根據睿智新虹理財研究院的數據,從2023年年初開始,各類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固收類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就一直在下降。其中,城商行類和國有大行類理財機構下限均值下降的振幅較大。

至於為什麽會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大多業內人士認為,與底層資產收益率走低密切相關。華寶證券分析師張菁認為,理財子公司紛紛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原因之一是客觀上市場利率下行,降息預期仍在,在當下市場環境中作出更高回報率難度較大。

此外,多家理財子公司紛紛釋出公告讓利投資者,管理費率降至平均0.1%,有的理財子公司調整超額部份收益率,當產品年化收益率低於4%時不收管理費,更有甚者直接將管理費率降至0%。例如,4月18日,光大理財釋出多款理財產品費率優惠的公告,管理費均降至0.1%,部份產品I份額和K份額銷售服務費分別由0.3%、0.26%降至0.05%、0.01%。

為何理財子公司頻頻降低費率讓利投資者?背後還有產品難以達到業績基準的壓力。業內人士表示,下調理財產品費率目的在於應對特殊時期的產品凈值下跌或增長緩慢,向投資者階段性讓利,讓投資者更易拿到業績比較基準。

年報解讀

部份理財子凈利跌超50%

從年報數據也可以看出,去年理財子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從已公布的17家理財子公司的年報中也可以看到,過半數理財子公司凈利潤下降。據已披露的上市銀行財報不完全統計,已公布去年凈利潤的17家理財子公司中,至少有10家凈利潤下降,部份理財子公司凈利跌超50%。同時,公布了去年理財產品規模的12家理財子公司中,有7家產品規模同比出現下降。

國有大行旗下理財子公司中,農銀理財、建信理財凈利潤同比下降超50%,分別為-54.67%、-53.42%;中郵理財實作凈利潤8.41億元,同比下降33.83%;中銀理財去年實作凈利潤16.28億元,同比下降12.19%;工銀理財、交銀理財去年分別實作凈利潤13.25億元、12.4億元,分別同比上漲7.2%、4.39%。

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中,興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去年分別實作凈利潤25.82億元、31.9億元、17.6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7%、11.22%、6.12%。

城商行、農商行理財子公司中,渝農商理財、寧銀理財、青銀理財去年分別實作凈利潤1.7億元、6.68億元、2.99億元,同比分別為-52.51%、-26.91%、-13.33%。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理財子公司凈利潤普遍下跌,主要是近年來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居民理財投資風險偏好下降,理財產品銷售規模增速放緩。同時,理財產品費率下調也將導致理財子公司凈利潤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