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近日舉辦最新一期熱點研討會,主題聚焦「貨幣總量增長與居民存款行為分析」。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宋科在會上釋出CMF專題報告,分析了當前存在的「超額儲蓄」現象,認為近兩年「超額儲蓄」更多來自高收入階層,投資下降成為「超額儲蓄」重要原因。
報告分析了居民存款的內部結構。從區域看,2022年和2023年相比2019年至2021年,新增住戶存款占比均值明顯提升的是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區;在新增住戶存款比重提升的12個省份當中,區域經濟比較好的提升得更為明顯。這意味著什麽?宋科解釋,經濟發達區域,高收入階層人群比例會較高,居民收入中用於投資的比例也會更高。所以,發達區域帶來的「超額儲蓄」可能會更多地來自投資的下降。相反,區域經濟落後區域的「超額儲蓄」可能更多來自消費的回落。
從銀行角度,一般情況下,高收入階層會選擇綜合服務更強的全國性銀行,中小銀行服務的物件則更多聚焦於本地低收入階層。疫情之後,六大全國性銀行存款增量大振幅上升,而中小銀行存款占比是有下降的。2022年之後,這個趨勢更明顯。
因此,報告判斷,無論是從區域結構還是銀行類別結構,這兩年「超額儲蓄」更多來自高收入階層。在這個過程中,購房和金融產品、理財產品投資需求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
消費下降傾向對「超額儲蓄」貢獻多少?報告進行了簡單的測算,認為2022年和2023年,由消費下降傾向貢獻的「超額儲蓄」分別約為4萬億元和2.7萬億元,而2022年和2023年,居民「超額儲蓄」均達到7萬億元以上。
眾所周知,消費和投資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如何提升居民消費和投資意願?報告給出了建議,包括要提升低收入階層居民的收入和預期;從政策上更好地最佳化收入分配制度;維護資本市場和房地產等一些資產市場的預期,提振信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