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4800只個股下跌!量化真是A股之癌嗎?

2024-06-11財經

「不知怎麽,外國一切好東西到中國沒有不走樣的,」辛楣嘆口氣,不知道這正是中國的利害,天下沒敵手,外國東西來一件,毀一件。

——錢鐘書【圍城】

1

國足球迷最擅長的,是數學上的排列組合。

小組賽剛踢幾場,球迷們就開始算積分、算勝負關系、算凈勝球,最後得出國足理論出現的可能性推衍。

而A股股民最擅長的,是邏輯學上的歸因分析。

每次市場下跌,都能唰唰唰一頓找理論。

在昨天3000+個股下跌的基礎上,今天我大A百尺竿頭更進一步,4800只股票下跌。

啊不,4800只個股待漲。

這還是在全球吹風降息,美股昨夜大漲的基礎上走出的行情。

獨立走勢、卓爾不群。

大部份股民認為要為大A下跌負責的,是量化。

我很尊敬的劉紀鵬教授也出來說,應該暫停量化交易。

那今天就跟大家盤一盤量化交易的來龍去脈,以及這個東西對市場真正的危害在哪裏。

正常情況下,我們評價一個投資者的能力圈,應該是說行業、或者風格。

比如你了解半導體,我了解互聯網。張坤做大盤成長,曹名長做小盤價值。

我們派克斯研究院之所以有這麽多研究員,就是因為術業有專攻,沒有人能做到全市場覆蓋。

大家也可以在我們的小程式裏,看到我們的研究院每天對不同行業的深度分析:

但對於量化機構而言,他們內部區分能力圈的時候,采用的標準是時間域。

比如,你是做持有兩個月的,我是做持有一天的。

由此,我們可以把量化機構分類兩類: 一類是基於基本面因子挖掘的量化,一類是高頻量化。

對於前者,我們認為不應該把他們一棒子全打死。

比如西部利得盛豐衍,他專做量化指數增強。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只是透過量化策略輔助做基本面判斷。平均持股期大約在兩個月左右。

我們看他的基金換手率,也處於一個合理的範圍。

西部利得滬深300指數增強換手率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

那在這樣的交易體系中,量化只是起到價值發現的作用,本質上仍然屬於價值投資的範疇。

甚至我本人都搭建過量化交易模型。

在19年的時候,我心慕馮柳10年900倍的業績,於是搭建了以逆向投資為邏輯基礎的量化交易模型。

具體做法,就是先用ROE、PE分位點、和近半年的K線走勢,篩出一個股票池。

然後,再用股票近一個月的漲跌幅除以個股的年化波動率,在股票池中找到短期超跌最嚴重的公司。

基本面過硬、中期走勢平穩、短期超跌。

透過數據回測,我發現這個模型在15年至19年間,長期年化收益接近30%。

而這個量化模型也確實在19-20年幫我小賺了一筆錢。

可惜的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這個模型就失效了。

當然,我的量化交易模型,相對於機構,那就是土法煉鋼、手搓原子彈。

但無論如何,以量化工具輔助價值發現,這種行為在機構與散戶裏都司空見慣、無可厚非。

真正把散戶當韭菜割的,是那些高頻量化。

當我的持有期只有一天的時候,我根本就不會在乎我買入的是茅台還是茅廁。

我在乎的,只是這只股票是否出現了異動的交易數據。至於公司賺不賺錢、管理層誠不誠信,那跟我沒有一毛錢關系。

而這些市場內部的交易數據,普通人根本看不到。

更有甚者,花錢購入大量語料丟給AI訓練,再借助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對沖,做穩賺不賠的生意。

這都已經不是投機了,簡直就是把A股當大冤種來套利玩。

有傻子說啊,高頻量化只是一種交易策略,你不能因為別人牌技比你好就把人趕下牌桌。

散戶玩不了高頻量化,屬於自己活該。

這個覺悟,高到令我汗顏。

亨廷頓說,「只要價錢合適,資本,會出賣絞死自己的絞繩」,高頻量化,幹的就是這個事。

它賺的,其實是市場的絕戶錢。

2

股市從來都不是一個講究絕對公平的地方。

因為股市存在的根本意義,是壯大資本市場,反哺實體經濟。

一切有違這個總目標的牛鬼蛇神,都應該被徹底掃除。

我們來做一下邏輯推衍。

假設這世界上有兩種股市。

股市甲呵護散戶、倡導價值投資,股市乙追求絕對公平、高頻量化風生水起。

我們來看看這兩個股市會發生什麽。

股市甲因為倡導價值投資,企業為了最高就必須卷業績、拼命賺錢。

隨著企業不斷盈利,整個市場就會茁壯成長、不斷做大。

這個過程中當然也會有投資者虧錢,但整體上,投資者的平均收益會隨著股市的成長水漲船高。

股市的賺錢效應,又會刺激股民的消費欲望,反哺整個宏觀經濟。

股市、股民、宏觀經濟,三方共贏。

這裏插一張納指月k,只是心情好

沒有任何其他暗示

再看股市乙。

股市乙全是高頻量化,股票只是K線的載體,投資變成了純粹的數學遊戲。

行業不重要預期不重要盈利不重要,大家只想賺別人口袋裏的錢。

公司呢,滿腦子都是怎麽去搞個大新聞來產生交易異動,而不是卷業績。

於是,市場就會在一次次的負和博弈中越做越小,成為一潭死水。

最終的結果,就是股市僵化、實體經濟少了融資渠道、投資者也不賺錢。

長期上看,包括量化機構自己在內,沒有人是贏家。

這裏插一張滬深300的周k,只是心情不好

同樣沒有任何暗示

你像現在的市場,題材為什麽沒有持續性,一天能換十幾條主線?

就是因為量化正在拿散戶做多的動能當養料,提前終結上漲周期。

散戶呢,只能抱著資金如無頭蒼蠅般團團轉,看到什麽小作文就一擁而上 。

導致的結果,就是指數好像沒怎麽大跌,但除了權重股在某隊的維持下還能喘氣外,整個市場都沒有賺錢效應。

成交量,更是不斷萎縮。

越沒有賺錢效應,就越沒有成交量。越沒有成交量,就越沒有賺錢效應。

在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故事裏,最後的結果就是雞飛蛋打、一塌糊塗。

而開啟這個負面螺旋的,就是高頻量化以一己之力擊碎了幾乎所有題材成為主線的可能。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因為環境就是他們搞壞的。

這句話,放在高頻量化身上,特別合適。

3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美股玩量化的機構,不論是水平還是規模,都要碾壓國內機構好幾個檔次。

那,為什麽人家美股不會被高頻量化給搞爛,反而能不斷新高呢?

說到底,還是市場的成熟度、以及監管力度的問題。

咱們A股的高頻量化,賺的其實就是A股市場不夠完善的錢。

高頻量化的核心,是賺波動率的錢。

美股的散戶投資者,非常少。

資訊來源:wind

機構之間,是集團軍與集團軍之間的較量。

定力足,下手狠。高頻量化很難賺到純粹交易的超額收益。

而A股由於散戶占比較高,天然波動率就大。

這在高頻量化的眼裏,放眼望去,全是韭菜。

另外,高頻量化可以鉆制度的空子。

比如對於全大多數A股投資者而言,市場只能做多,不能做空。

而高頻量化就可以同時選擇做多做空,雙向交易、更好地利用波動率。

又比如,普通人是T+1,而高頻量化經常透過提前屯券,實作T+0。

所以,同樣是高頻量化,在不同的市場就可能扮演完全不同的角色。

美股市場是一個全副武裝的特種兵,而A股市場就像個穿著開襠褲的小孩子。

而高頻量化就像一條兇悍的狼狗。

碰到特種兵,它就是條軍犬。

而碰到小孩子,那就是嚴重的威脅。

我們認為,在相關監管不能盡快完善的情況下,高頻量化最好還是像劉紀鵬教授說的那樣先暫停為好。

前兩天有新聞說,30歲以下的股民占比僅有3%。

這意味著,新股民越來越少了。

如果任由高頻量化繼續這麽收割,那老股民也只會一個個黯然離場。

如果股民都沒了,那麽A股,又有什麽存在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