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淡出蒙牛後,在加拿大再創業「仍是風生水起」

2024-10-07財經

牛根生,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作為蒙牛集團的創始人,他曾是中國乳業的傳奇人物。然而,2021年卸任蒙牛董事職務後,許多人以為他會選擇安享晚年。但是,這位商界老將的故事遠未結束。早在2017年,牛根生就已經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創業,而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加拿大。究竟是什麽原因讓這位67歲的企業家再次踏上創業之路?他在異國他鄉又會遇到怎樣的挑戰和機遇呢?

說起牛根生,不得不提他的傳奇經歷。這位1958年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小夥子,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闖勁兒,一步步爬到了乳業巨頭的位置。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能從一個普通的奶牛場工人變成企業高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牛根生年輕時就展現出了過人的眼光和膽識。在80年代,當大家還在為溫飽發愁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琢磨如何讓更多的家庭喝上好牛奶了。這種想法,在當時可以說是相當超前的。

憑借著這股子勁兒,牛根生很快在伊利乳業(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脫穎而出,成為了管理層的一員。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此。在90年代初,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開發冰品市場。

你們可能會覺得,不就是賣個雪糕嗎,有什麽了不起的?但在當時,這可是一個革命性的想法。牛根生認為,冰品不僅保存時間長,還能吸引年輕人。結果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伊利推出的苦咖啡味雪糕一炮而紅,為公司開啟了新的市場。

但是,成功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危機。隨著伊利的壯大,公司內部的矛盾也逐漸顯現。1999年,牛根生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離開伊利,自己創業。

就這樣,蒙牛誕生了。從零開始創業,牛根生帶領著一群人在內蒙古的草原上打拼。憑借著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大膽的行銷策略,蒙牛很快就成長為行業的領頭羊之一。

然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對整個中國乳業都是一次重創。蒙牛也未能幸免。面對這場危機,牛根生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引入中糧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這個決定讓蒙牛度過了難關,但也為牛根生日後的離職埋下了伏筆。

2021年,牛根生最終選擇離開了他一手建立的蒙牛集團。但是,對於這位63歲的"老頑童"來說,退休顯然不在他的人生規劃中。

2017年,牛根生和家人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在這個國際化都市中,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中文教育。隨著中國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希望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但是,當地缺乏專業的中文教育機構。

於是,牛根生又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創業。他聯手老搭檔孫先紅,創辦了"新西方文化公司"。這家公司的目標是幫助更多加拿大人輕松掌握中文。他們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將中文簡化,透過漢字拉丁化的方式降低學習難度。

你可能會問,一個做了大半輩子乳制品的人,怎麽突然跑去搞教育了?其實,牛根生的這個選擇並不令人意外。早在蒙牛時期,他就非常重視教育和公益事業。

說到公益,就不得不提到老牛基金會。這個由牛根生創立的基金會,致力於教育扶貧、環境保護和醫療救助等多個領域。截至2020年底,老牛基金會已經實施了267個專案,累計投入超過15億元。這些專案為數十萬名貧困兒童提供了平等受教育的機會。

牛根生的慈善事業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他不僅被譽為"全球捐股第一人",還多次榮獲國內外的慈善大獎。但是,對於牛根生來說,這些榮譽並不重要。他常說,自己早年生活的艱苦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幫助他人的重要性。

現在,雖然身在加拿大,但牛根生依然透過教育與慈善,保持著對社會的貢獻。從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到乳業巨頭的掌門人,再到跨國教育企業家和慈善家,牛根生的人生經歷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充滿傳奇色彩。

牛根生的故事一經傳開,立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不少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時間評論區熱鬧非凡。

有網友感嘆道:"這老爺子真是不服老啊!都60多歲了還在創業,我30出頭就覺得累得慌,看來是我太年輕了。"

也有人對牛根生的選擇表示贊同:"換個環境重新開始,挺好的。在國內做企業壓力太大了,去國外體驗不同的生活,說不定還能開拓新思路呢。"

當然,也有人對牛根生的新事業持懷疑態度:"教育行業可不比做乳制品那麽簡單,希望他不要重蹈覆轍啊。"

還有網友調侃道:"老牛啊老牛,你這是要在加拿大放牛娃嗎?"這個段子立刻引來一片笑聲。

有人則對牛根生的慈善事業表示敬佩:"不管怎麽說,人家做慈善是實打實的。15個億啊,這可不是小數目。"

也有網友表達了對國內教育的擔憂:"看來連牛根生都覺得國外教育環境更好,我們國內的教育是不是該反思一下了?"

有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的網友則說:"說實話,當年的事情我到現在還記得。但是看到牛根生現在還在為社會做貢獻,心裏的感覺挺復雜的。"

還有人對牛根生的選擇表示理解:"人生有幾個60歲?能在這個年紀還有勇氣重新開始,我覺得挺了不起的。"

當然,也有人對牛根生的決定持保留態度:"希望他這次創業能吸取之前的教訓吧。做生意可以,但是一定要守住底線。"

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評論,有網友總結道:"不管怎麽說,牛根生的經歷確實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成功有成功的煩惱,失敗有失敗的教訓。關鍵是要能從中學到東西,然後繼續前進。"

這場關於牛根生的討論,不僅反映了人們對這位商界傳奇人物的關註,也折射出當代社會對創業、教育、慈善等話題的思考。無論是贊同還是質疑,這些聲音都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社會圖景。

牛根生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一個縮影。從貧困農村到城市,從普通工人到企業家,再到跨國創業者和慈善家,他的經歷見證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盡管曾經歷過起起落落,但他始終保持著對事業的熱情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在人生的第三個階段,牛根生選擇了教育事業,這或許是他對自己過去經歷的一種總結和昇華。無論未來如何,相信這位67歲的"創業少年"還會繼續給我們帶來驚喜。正如他自己所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也許就是牛根生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