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美國論壇:中國的高鐵讓中國背上了1萬億美元的債務,這值得嗎?

2024-07-22財經

享有「基建狂魔」稱號的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但美國論壇卻說中國的高鐵讓中國背上了1萬億美元的債務。

外國網友紛紛質疑中國打腫臉充胖子,為了面子竟背上巨額債務。

究竟是中國真的背上債務還是別人在惡意誹謗呢?

經濟效應:高鐵帶來的"蝴蝶效應"

近年來,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已成為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北上廣深到偏遠山區,高鐵網絡如同一張巨大的蛛網,將祖國大地緊密連線。

截至2023年,中國高鐵網絡總裏程突破4萬公裏,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鐵王國"。

本段資訊來源於:新京報-【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鐵營運裏程達到4.5萬公裏】-2024年1月10日

高鐵的經濟效應猶如蝴蝶效應,看似微小的變化卻能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

保守估計,每在高鐵專案上投入1萬億元資金,就能為相關產業創造約10億元的產值,同時提供600多個新的就業機會。這不僅體現在建設階段,更延續到營運階段。

以中國自主研發的"復興號"高速列車為例,它的復雜程度堪比一座移動的小型城市。

這款尖端列車由超過10萬個精密零部件組成,融合了260多項尖端技術。

它的誕生不是一家企業的單打獨鬥,而是全國協作的結晶。

從零部件制造到整車組裝,共有60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它們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網絡。

這一龐大的產業鏈,為中國制造業註入了強勁動力。

高鐵還催生了"1小時經濟圈"的概念。城市間往來更加便捷,人才、資金、資訊的流動加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

以京津冀地區為例,高鐵的開通使得三地"同城化"效應日益明顯,經濟聯系更加緊密。

本段資訊來源於:上遊新聞-【便捷雙城丨從「隔得遠」到「1小時圈」,高鐵「公交化」賦能成渝通行「加速度」】-2020年12月15日

然而,高鐵的發展也給傳統產業帶來了挑戰。短途航線和長途客運首當其沖,不得不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競爭。

這種"創造性破壞"促使整個交通運輸業向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高鐵真的"燒錢"嗎?

有人質疑高鐵建設耗資巨大,是否值得?

確實,高鐵建設成本不菲。平均每公裏造價約1.68億元,雖然低於日本(3.25億/公裏)、法國(2.4億/公裏)等國,但總投入依然驚人。

2023年,國鐵集團負債高達6萬億元,負債率達66.17%。

這個數碼乍看嚇人,但與房地產巨頭萬達集團(74%)和保利發展(76.99%)相比,實屬正常範圍。

本段資訊來源於:華夏時報-【國鐵集團上半年經營結果好於預期:負債率降至66.17%,客運同比增長133%】-2023年8月31日

況且,國鐵集團2022年總營業額高達1.12萬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創收能力。

高鐵的社會效益同樣不容忽視。它不僅縮短了城鄉差距,還大大減少了碳排放。

與飛機和汽車相比,高鐵每人每公裏的碳排放量低得多,為中國實作"碳中和"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且中國高鐵的安全性堪稱世界一流。自2008年營運以來,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充分證明了中國高鐵的可靠性。

從追趕到引領

中國高鐵的成功不僅在於規模,更在於技術創新。"復興號"高速列車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傑作,最高時速可達350公裏/小時,展現了中國高鐵的技術實力。

未來,中國高鐵將向更智能、更高速的方向發展。

磁懸浮技術、智能高鐵系統等新技術正在研發中,有望進一步提升高鐵的速度和效率。

技術輸出的新名片

中國高鐵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份。

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就是一個成功案例,這條連線耶加逹和萬隆的高鐵路線采用中國技術,展現了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實力。

隨著更多國家認識到高鐵的重要性,中國高鐵技術的國際市場前景廣闊。這不僅帶來經濟收益,更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其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卻令人堪憂。

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公共設施老化問題日益嚴重,交通、能源、水利等關鍵領域亟需更新升級。

盡管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已突破34萬億美元這一驚人數碼,占本地生產總值比例超過120%。這些天文數碼般的資金卻未能有效地投入到亟需改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去。

本段資訊來源於:環球網-【美媒:美國聯邦政府國債總額超過34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4年1月31日

過去30年間,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參與了13場大大小小的軍事沖突,耗資高達14.2萬億美元。

這一數碼幾乎相當於美國一年的GDP。與此同時,美國的高鐵建設卻舉步維艱。

曾經雄心勃勃的加州高鐵專案因預算飆升而陷入困境,德克薩斯高鐵計劃也因資金短缺而擱置,東北走廊高鐵升級計劃同樣面臨資金困擾。

這些案例無不凸顯了美國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短板和困境。

相比之下,中國選擇將大量資金投入民生工程,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高鐵網絡的快速擴張不僅改善了民眾的出行條件,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這種以人民福祉為重的發展策略,與美國更多將資金投入軍事領域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美兩國的這種發展策略差異,不僅反映了兩國政府在國家建設理念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近年來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速度上的差距。

中國的經驗表明,將資金更多地投入到能夠提升國民生活質素、促進經濟發展的領域,能夠帶來更為持久和實在的國家競爭力。

相比之下,過度依賴軍事投入的策略,可能會導致國內發展的失衡和基礎設施的落後。

這種策略對比不僅關乎兩國當前的發展狀況,更將深刻影響兩國的未來走向。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和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如何平衡國防需求與民生發展,如何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同時不忽視國內基礎設施的更新升級,將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

在高鐵飛馳的轟鳴聲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車輪與鋼軌的碰撞,更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堅定步伐。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列承載著中國夢想的列車,能駛向更遠、更美好的未來。

文/編輯:ToT

參考文獻:

新京報-【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鐵營運裏程達到4.5萬公裏】-2024年1月10日

上遊新聞-【便捷雙城丨從「隔得遠」到「1小時圈」,高鐵「公交化」賦能成渝通行「加速度」】-2020年12月15日

華夏時報-【國鐵集團上半年經營結果好於預期:負債率降至66.17%,客運同比增長133%】-2023年8月31日

環球網-【美媒:美國聯邦政府國債總額超過34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