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經濟學家張奧平:「以舊換新」按下啟動鍵 企業該如何把握?

2024-05-11財經

文\趙芳迪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2024年中國經濟首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擴大內需、最佳化結構,生產需求穩中有升,經濟執行實作良好開局。

那麽,從市場化的視角捕捉的2024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情況如何?二季度還會有哪些關鍵政策將落實到產業和行業當中?我們能夠捕捉哪些市場化的機遇?2024年中國經濟在哪些方向會迎來新的增長?

近日,在【中國經營報】零觀財經奧平時間欄目直播中,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表示,經濟始終是波動的,只要有經濟活動在,就有供需的再平衡。目前的需求側消費增長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中國出口已經回升,外需會持續回暖,但需要註意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宏觀政策。此外,供需平衡只是相對的,不平衡才是普遍現象。

經濟永遠是波動的

張奧平在直播中表示,經濟始終是波動的,只要有經濟活動在,就有供需的再平衡。GDP增速就是由供給和需求兩端決定,當經濟增速相對較低時,供給和需求在較低水平上實作平衡;當經濟增速相對較高時,供給和需求則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實作均衡。

自從加入WTO以後,中國便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因此中國很多企業的生產、投資需求都來自於外部需求的增長。在張奧平看來,當外部需求下滑時,民營企業的投資會跟著外部需求的下滑而下滑,因為民營企業占中國企業總量的90%,而80%以上的城鎮就業是由民營企業直接貢獻的,當城鎮就業出現下滑後,勢必會影響居民的收入和消費。

張奧平梳理了過往五年的經濟增長數據,並與前一年同期進行對比分析,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長5.8%,2024年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長4.7%,為了消除基數影響,兩年平均消費同比增長也能夠達到5%的水平。雖然這一增長顯得較為可觀,但張奧平認為當前的消費增長仍有顯著的提升空間。

出口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出口同比增長只有0.5%。張奧平解釋,這是因為2018年出現中美貿易摩擦。從2020年開始,中國出口實作新的躍升,達到3.6%,到了2021年大幅增長近30%。張奧平表示,這是因為在疫情初期2021年,美國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普遍使用了超寬松的宏觀政策,不僅調降資金成本、短期的利率成本,還透過QE購買國債,達到降低長期資金成本的目的。以美國為例,美國主要的經濟支柱,服務業占比80%左右,工業占比15%左右,農業僅占比5%左右,若要復蘇經濟,只能維持服務業的繁榮。當時美國透過大量印發貨幣,向居民直接發放現金的措施,緩解美國民眾的生存壓力、刺激民眾消費,疫情期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增加5.2萬億美元,這一舉措直接導致2021年中國外需出口同比增長近30%。

2022年以來,美國CPI最高曾達到9%左右,而歐洲多國CPI更是高達10%左右,美國政府和歐盟當即決定要快速地壓低通脹。貨幣主義學派經濟學家弗列特曼曾表示,貨幣數量是影響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所以,伴隨著美國的緊縮政策,2023年中國出口同比出現了過去幾年以來的大幅下滑,同比負增長4.0%左右,但進入2024年後,中國出口慢慢轉正,一季度同比增長1.5%。

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於「三駕馬車」的拉動,即消費、投資和出口。而其中投資這架「馬車」主要靠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來支撐。張奧平尤其提到,制造業投資和出口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外需增長時,制造業投資會隨著增長;外需下滑時,制造業投資會隨著下滑。地產投資自2020年「三道紅線」落地之後出現較大下滑,2022年同比減少10%,2023年同比減少9.6%,而2024年一季度雖然同比減少9.5%,但目前地產政策的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如去年年底以來房地產新發展模式中的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由此張奧平分析認為,2024年的地產投資對於經濟的拖累將會有所好轉。當外需出現下滑時,需要靠基建投資拉動內需。

美國的進口和中國的出口相關系數非常高,當前中國出口已經回升,張奧平判斷未來外需仍會繼續回暖,但需要註意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宏觀政策,目前可以推斷出美國已經處在本輪加息周期的尾部,9月或將開啟新一輪的降息周期。張奧平提醒投資者,要提前布局做好準備。

供需平衡是相對的 不平衡是普遍的

2024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季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降至73.6%,這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第二天的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時提到,日前美歐領導人表示,中國積累了過剩產能。對於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回答道,對於產能的問題,我們要從經濟的規律出發,客觀辯證地看待。適度的產能,生產端大於需求端,往往是有利於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的,此外,金主任還表示,認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產能過剩,這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每年也在大量地進口商品。每一個國家都會因國制宜去選擇對於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一些產業來去實作自身的競爭力。在張奧平看來,當產業規模形成,成本就會被攤薄,營收利潤就會隨之增長,加之中國政策對供給側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有扶持,短期看來是產能過剩,但從長期來看,則是占領市場。

器材「更新」和消費品「換新」中的企業機遇

2024年3月,國務院關於印發【推動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眾消費,要推動各類生產器材、服務器材更新和技術改造。其中,【方案】中提到的「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器材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器材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碼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在張奧平看來,這些內容都已確定了目標任務及時間節點,顯然是已經明確近幾年中國要實作的擴內需工作的著力點。

除此之外,4月10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了七個部門,印發了【以標準提升牽引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此檔共有17條,其中附件當中明確了70多個強制性標準,290多個推薦性的標準。

對此,張奧平指出,其中器材更新主要包含四大方向:一是重點行業器材,主要圍繞的是工業;二是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三是交通運輸器材和老舊農業機械;四是教育、文旅、醫療器材。

對於消費品「換新」,重點是以汽車、家電、家裝這三大產品方向為主。回收利用這個市場,重點則是圍繞四方面:一是廢舊產品;二是二手商品的流通交易;三是有效推動再制造和梯次利用;四是推動資源高水平的再生利用。

談及如何實施「更新」「換新」行動,張奧平表示,國家會透過五大方式進行支持:一是財政支持;二是稅收支持;三是金融政策支持,如各類再貸款工具;四是生產要素的保障;五是創新的支持。除了財政支持以外還有稅收政策方面的優惠。據他透露,目前浙江、山西、重慶、山東、湖南、河南和廣東等省市已出台圍繞原生的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具體舉措方案,企業家、投資者可以提前部署。

除了今年開啟的新一輪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內需以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也是2024年擴內需的一個主要工作。

張奧平特意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大概率會在今年6月之前發行。這也意味著下半年將形成具體的實物工作量,在需求側對經濟增長形成拉動。

張奧平認為,超長期特別國債重點支持的方向非常明確,即第一,科技自立自強;第二,城鄉融合;第三,區域協調;第四,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第五,人口高質素發展;第六,美麗中國建設。

*張奧平系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中國電子商會科創產業專委會副理事長、人民網創投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擔任多個地方政府部門及協會經濟顧問: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特聘經濟顧問;江西省數碼經濟企業協會特約經濟學家;山東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業協會特聘經濟顧問;新疆 維吾 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直屬商會專家顧問;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經濟發展顧問;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民營經濟發展智庫專家;廣州市天河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顧問;新鄉市企業家聯合會等特聘經濟顧問;中關村數碼文化產業智庫專家委員;山東省財金投資集團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越南建設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正和島資本服務中心顧問等。獲評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青年經濟學者」,第一財經「青年財經思想者」。

( 校對: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