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凍結俄3000億海外資產,北約盯上中國,計劃侵吞中國在歐基建專案

2024-07-18財經

北約劍指中國資產:歐洲基建專案面臨「接管」風暴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升級,北約及其成員國的目光悄然轉向東方。 在最近的峰會上,北約明確表示將中國視為地區穩定的新變數,並提出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政策調整。其中,最為引人關註的莫過於關於「收回」中國在歐洲基礎設施專案的討論,這一議題雖尚處初級階段,卻已引發了廣泛爭議。

「收回」背後的邏輯:

據訊息人士透露,美國在這一議題中扮演了主導角色,主張若未來歐洲東部與俄羅斯的沖突加劇,有必要對某些中國擁有的基礎設施專案進行「臨時接管」 。這一主張的背後,是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可能透過其在歐資產向俄羅斯提供間接援助的擔憂。盡管目前仍處於討論階段,但北約內部對此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不容忽視。

俄羅斯前車之鑒:

提及「收回」策略,俄羅斯的遭遇無疑是最直接的案例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國家迅速行動,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占其總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近一半。不僅如此,北約成員國近期更是宣布將利用這些凍結資產的部份收益,用於烏克蘭的重建工作以及為烏方提供貸款擔保,總額高達500億美元。

中國資產的未來何去何從?

對於中國而言,北約的這一動向無疑敲響了警鐘。 雖然官方聲明中提及的「臨時接管」被包裝為預防措施,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開啟此類先例,所謂的「臨時」往往難以界定。中國在歐的基礎設施專案,尤其是那些與「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相連的專案,可能成為這場風暴的首要目標。

國際法與道德底線:

值得註意的是,無論是在國際法還是道義層面,任何未經合法程式的資產「接管」都將面臨巨大質疑。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其海外投資始終遵循市場原則與國際規則。北約的上述討論,不僅考驗著國際社會的法治精神,也挑戰著全球治理體系的公正性。

面對北約的潛在行動,中國的態度顯得尤為關鍵。 一方面,透過外交渠道積極溝通,闡明自身立場,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強化國內經濟韌性,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降低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