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歐洲天天喊禁運俄油氣,俄原油卻賣得更多了!買家還是歐洲那些人

2024-10-22財經

歐洲吆喝俄羅斯石油禁運都吆喝兩個月了,到現在也沒狠下心來給自己個幹脆。然而,下面的老百姓可待不住了。

按美媒 21 號說的,為讓經濟能運轉,不讓燃料價格再漲得厲害,歐盟進口俄石油的量不光沒減反倒增加了。船舶追蹤機構的數據表明,4 月到現在,從俄羅斯港口往歐盟成員國運的石油出口量,平均每天是 160 萬桶,比 3 月平均每天 130 萬桶漲得挺明顯。像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希臘這些國家的進口量甚至比上個月多了一倍。

不光這樣,為躲西方的批評聲和制裁手段,一個買俄羅斯石油的「不透明的市場」正在出現。越來越多俄羅斯石油被運到「不知道啥地方」跟其他油輪上的石油摻和,好多西方的交易商想用這種躲避制裁的辦法「偷偷摸摸」地買石油。

政客的嘴能蒙人,媒體的嘴也能蒙人,可媒體的數據不會,特別是沒牽扯到立場的時候。那咱們就能看到,歐洲的那些政客成天在各種演講、會談、會議、新聞釋出會上大喊「制裁俄羅斯,禁運俄羅斯能源」,一被問到經濟咋整,就說「不曉得」;專家們天天都在估摸要是禁運俄羅斯能源,歐洲得遭受多大損失,有多少公司會倒閉、多少市值會消失、多少工人會失業、多少工業會停產,算得可明白了,一被問解決辦法,就說「沒有」。

上頭這麽不仁義,那可就不能怪下頭不講義氣啦。油輪追蹤機構 TankerTracker 的數據表明,4 月到現在,從俄羅斯港口往歐盟成員國運的石油都增加到平均每天 160 萬桶了,3 月那會的數據是平均每天 130 萬桶呢。還有一家大宗商品數據分析機構 Kpler 的數據也有類似走向,從 3 月中旬的日均 100 萬桶漲到 130 萬桶啦。

這沒法從現實角度去說清,歐洲究竟得咋做才能徹底跟俄羅斯能源斷開。從 2 月底起,俄羅斯最大的原油烏拉爾原油的市場貼水狀況就一直往高走,不斷突破底線,到現在,俄羅斯烏拉爾原油的平均價格比布倫特原油基準價格低了 20 到 30 美元,這折扣力度簡直低到離譜,歐洲的進口商咋可能放著這麽大的便宜不占,而去選那些又貴、運輸還沒俄羅斯原油方便的原油產品呢?

為了躲開可能有的新限制辦法,好多西方石油買家把俄石油進口業務的進度給加快了。報道根據船舶追蹤數據講,荷蘭的 Shell 公司、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公司、西班牙的雷普索爾公司等那些跨國石油巨頭還有大宗商品貿易公司,都在租船把俄羅斯石油從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出口終端往歐盟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首席經濟學家西蒙·莊遜說,西方買家買的俄羅斯石油比俄烏沖突開始前還多呢,「這不光是因為他們和俄羅斯有長期合約,也和便宜能源有關系。在西方完全實行禁運前,這些買賣都會接著幹。」

實際上如今俄羅斯原油搶購那熱鬧的情況,在上個月俄羅斯國有石油管道公司 Transneft 就已經料到了。Transneft 上月底公布的那個計劃表明,它打算在 4 月從三個西部港口每天給油輪裝 226 萬桶原油,這可是 2019 年 6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呢。這個計劃當時讓好多貿易商都特別吃驚,因為按歐洲當下輿論的主要調調,歐洲應該是逐漸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呀,購入量該越來越少才對,可那會兒 Transneft 卻倒著來,直接把計劃出口量提高了 22%,這在當時真讓人覺得怪得很。

可現在呢,俄羅斯證實了自己沒錯,由於有很大需求,歐洲 4 月對俄羅斯石油的進口量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多了。4 月的時候,運到羅馬尼亞、愛沙尼亞、希臘還有保加利亞的原油量比 3 月平均水平多了一倍還多。荷蘭作為歐洲最大的買俄羅斯石油的之一,它的石油進口量也大幅上升,從上個月平均每天進口 50 萬桶增加到 65 萬桶。要讓他們這麽一直買下去,下個月 Transneft 的計劃出口量就得往上提,除非歐洲正式弄個俄羅斯能源禁令出來,或者美國和北約不再對俄羅斯封鎖了,再或者那些大宗貿易公司和跨國石油巨頭突然有良心了,自覺跟著自己國家的態度不買俄羅斯原油了。

不過呢,從現在的情況看,這幾種可能性基本都不存在了。因而,這一回俄羅斯的原油肯定要大賺特賺了。

不過呢,這些人想要增多俄羅斯原油的進口,那肯定會跟國內的「政治正確」起沖突呀,這咋整呢?弄「黑市」唄。【華爾街日報】講,4 月從俄羅斯港口運往「不知道啥地方」的石油數量在增多呢。和那些運輸檔上標著明確目的地的石油不一樣,有超過 1100 萬桶石油破天荒地裝到了沒定好航線的油輪上。四月中旬就有一艘掛著利比里亞國旗的油輪,從來自俄羅斯港口的船上接過了三批石油。船舶跟蹤的數據表明,這艘油輪從南韓仁川出發,這會兒正奔著荷蘭鹿特丹港去呢。很顯然,這就是在搞中間環節,「只要不是我直接從俄羅斯那接手這些石油,那我就不算資敵。」

用「目的地未知」做標記通常就表示船上的石油會在海上轉到更大的油輪上,這是個「老的躲避制裁辦法」,像伊朗還有委內瑞拉這些石油出口被西方制裁的國家都用過這招。經過這種「偷梁換柱」的轉運操作,俄羅斯石油能和船上其他石油摻和,進而「混淆」石油的來源來躲開制裁。一些交易員也講,市場上供應的好多「拉脫維亞混合油」、「土庫曼混合油」之類的精煉產品,極有可能含有大量俄羅斯石油。

「上頭有政策,下頭就有應對辦法。」咱中國的老話說得真對呀。資本都是奔著利益去的,這就使得很多時候,他們的利益相關會跟國家大計劃起沖突,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就是老大,這就導致國家沒法從任何方面去懲處他們,他們只需要在乎因加深和俄羅斯的交易而引發的輿論譴責,以及由此帶來的股價暴跌。所以,只要他們還在,那咱們就接著祝俄羅斯的原油買賣興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