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鬧大了!浙江夜查電瓶車一晚清理三萬多輛,重拳出擊收獲滿滿!

2024-05-31財經

浙江3萬輛電動車遭清理 引發私有權爭議

5月29日,浙江多地城管、消防、公安等部門展開了為期一周的電動車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共清理了31146輛違規停放充電和795輛非法改裝的電動車 , 引發關於保護公共安全與維護私有財產權之間如何平衡的議論。

引爆爭議的夜查行動

這場備受關註的夜查行動肇始於5月22日深夜。 為消除電動車安全隱患,浙江決定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一次電動車集中整治。 當晚,杭州、寧波、溫州、紹興等多地上萬名工作人員出動,猶如鐵桶陣猛攻各住宅小區和商鋪,對違規存放和非法改裝電動車進行檢查和處理。

每到一處,執法人員門吭高懸,窗戶沈悶關拴,連商家們和街坊鄰居也被臨危縮蹲的架勢唬住了。 短短一周,據統計浙江各地共清理了31146輛違規停放充電電動車和795輛非法加裝的電動車。 尤其針對了不少長期被指存在安全隱患的舊小區,將違停電動車一網打盡。

支持者:為安全著想理所應當

此次行動贏得了不少支持者的理解和肯定 。"小區裏曾多次發生電動車充電自燃引發火災的慘劇,這次處罰理所應當。"杭州市民黃先生對記者說,"只要不是為了開酒店照看而被沒收的電動車,都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

有網友評論道:"終於有人出手了,這個行動太應該了!之前我家小區就因為有人私自在樓道裏給電動車充電引發火災,還有很多人家存放電動車,堵塞了消防通道,簡直就是賭命!" "希望這次行動能讓大家重視起電動車的安全隱患,不要存留舊車或擅自改裝。違規的必須罰到底,否則整個小區的安全就無法保障。"

批評者:行政措施侵犯私有權

也有不少人對此次行動的方式提出了質疑 。"這不就是以權謀私嗎?明目張膽地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完全是一種人治手段。"雖然政府出於維護公共安全的考慮,但不應如此一刀切地沒收他人所有物,這已經構成犯罪了。即便存在違規行為,也應先予以勸阻和糾正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對私人財產動手扣押。"

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痛斥此舉是赤裸裸的行政力量膨脹,民眾權益遭踩踏。 "如今電動車早已融入民眾生活,那麽多人的代步工具被沒收,該如何賠償損失?就算違規了難道也不能階梯式處罰嗎?"一些法律人士也指出,此次行動涉嫌違反【物權法】等法律,沒收財產需嚴格遵守相關程式。

否則相當於行政部門越權,即便是出於維穩考慮,也應加強規範性,切不可簡單粗暴。輿論嘩然,事件贏得全國關註度。 不少人認為,此次行動雖然出於公共利益的保護,但無疑給公民的合法權益帶來了傷害,因此理應權衡利弊,得到公眾監督。

如何平衡安全與私有權?

事實上,類似事件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發生 。2021年,江蘇無錫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拆除行動,當地城管部門清理了大量違規存放的電動車,引發軒然大波 對於如何在維護公共安全與保護私有財產權之間尋求平衡,各方觀點仍存在較大分歧:

有專家認為,針對電動車這種半公共物品,政府有權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只要程式合法合理即可。" 這就像私家車不能隨意占道一樣,一定範圍內的限制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要讓民眾了解到電動車的潛在危險性有多大。"

但也有人提出疑問:"既然電動車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民眾代步工具,那是否應盡快推出相應的管理政策和指引,切實保護合法權益,而不是這種簡單的行政手腕?" 電動車協會等相關部門也認為,電動車確實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但並非不可管控。他們建議增加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投入,並制定科學的監管制度,透過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達成平衡。

"電動車一直是政府和大眾、行業三方面關註的焦點,但一直沒有切實有效的管控手段。 這次舉措雖然力度過大,但也促使我們更多重視電動車的安全問題。"

總的來說, 這場電動車清理行動引發的爭議,折射出了執法力度與公眾接受度間的矛盾,也反映出中國在保護私有權和維穩間仍需謀求更合理、更有制度保障的出路 。僅憑行政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整體提高公民社會的安全意識,並結合行業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指引措施。

只有在堅持法治、聽取民意、保護權益的前提下,推進電動車等新事物的規範管理 , 我們才能真正實作公眾利益與私人權益的有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