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持有量全球第一!坐擁兩萬多噸黃金卻不能花,印度為何被黃金拖垮?

2024-05-25財經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印度不是一個生產黃金的國家,但這裏的人對黃金卻有一種令人費解的癡迷。

金磚金墻金屋頂,金座金門金雕像,走進印度西北的阿姆利則金廟,你會發現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黃金打造的世界。像這樣富麗堂皇的印度教或錫克教寺廟,在這個國家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印度的黃金持有量也極為「嚇人」——至少2萬噸,這還是將近十年前的數據。黃金是財富的象征,黃金多了往往證明國民富裕了。可面對如此之多的黃金,印度政府卻急得直跳腳。

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偏愛黃金的國度

2012年,印度【金融快報】參照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稱:印度民間的黃金儲備量已經突破了2萬噸,比此前世界黃金協會預估的數據多了11%。

2015年,印度財政部長再一次參照了這一數據。那時候印度政府不是在誇耀印度的財富,而是在為如此巨大的黃金儲量發愁。因為相比其他國家而言,印度的黃金擁有比例有點「失衡」。

2023年年底,各國央行曾經有過一次集中購入黃金的舉動。至此,美聯儲的黃金儲備量達到了8133噸,中國央行也有2191噸,而印度央行的黃金儲備量則長期在500至600噸徘徊。

也就是說,印度真正的黃金消費大戶是民間而非政府。

目前印度的主流宗教是印度教。相傳印度教有三大神祇,分別是創造神梵天、保護神毗濕奴和破壞神濕婆。梵天是從一顆金蛋中生出來的,毗濕奴的妻子拉克希米是財富之神,自然也掌管著黃金。

三大主神中有兩位都與黃金息息相關,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印度人對黃金愛得那麽瘋狂了。

古印度流傳下來的文史資料並不多,但在那些零星的記載中,不乏統治者向寺廟捐贈黃金的記載。

宗教為了守住黃金還編出了一則詛咒,據說誰開啟寺廟中儲藏黃金的密室,誰就褻瀆了神靈,會遭到最嚴厲的神罰。

即使不考慮宗教因素,黃金對印度人也有特殊的吸重力。眾所周知,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一個人的種姓無法隨意更改,但黃金可以提升種姓。

種族制度雖然等級森嚴,卻也為下等種姓留了一個小口子。如果一個高種姓男性遲遲討不到同種姓的老婆,他是可以從低一級的種姓中挑選伴侶的。

這樣一來,就會有無數低種姓上門求親,而他們能夠討得高種姓家族歡心的方式就是獻上自家世代儲備的黃金。

及至近代,西方殖民者抵達南亞次大陸後發現這裏盛產香料,當地人又異常喜歡黃金,於是便拿出從別處搶來的金幣與印度人做交易。

那時候的香料對歐洲人來說可是高檔商品,於是帶著黃金來到印度的遠洋船越來越多,反正他們的黃金都是從南美搶來的,也不心疼,反倒是印度人在環球貿易的刺激下對黃金的占有欲空前膨脹。

時至今日,黃金在印度已經成為了衣服、褲子一樣的必需品。不僅富人穿金戴銀,貧困家庭也得傾盡所有給家裏的女性置辦一點黃金首飾、給廟裏的神仙捐一點金箔。

沒有哪個國家像印度這樣喜歡金子,但也沒有哪個政府像印度政府這樣為金子發愁。

無用的金子

印度政府愁就愁在,金子在國民手中不是財富,而是累贅。

印度本土的黃金產量非常有限,而且能夠找到的黃金儲藏越來越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度每年還能產出幾十噸黃金,可到了2023年,印度的黃金產量已經下降到了1.4噸。

而印度每年的黃金需求量卻維持在千噸上下。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當年印度的黃金進口量為430噸,創下了近幾年的最低記錄。

可轉過年來憋了一年的印度人馬上開始瘋狂購買黃金,當年印度的黃金進口量上升到了1050噸,足足漲了1.5倍。

這麽多黃金,那可是要花錢買的。按照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這一年印度進口黃金用了557億美元。

印度每年的貿易逆差為1500億至2000億美元,也就是說每年都有一兩千億美元流失到海外,這其中大幾百億美元的黃金消費無疑是個大頭。

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往往對黃金的使用有諸多限制,普通人在衣服中摻金絲那是一樁大罪,即使用黃金打造首飾器皿也有嚴格的限制,這些規矩除了凸顯統治者的地位,也是為了方便把黃金收歸國庫。

古代歐洲也有類似的限制,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國國王即便能夠統治一方土地,也無權鑄造金幣,金幣的鑄造權只掌握在「羅馬皇帝」手中。

中外統治者之所以如此看重黃金,正是因為它的經濟價值,可偏偏印度人從古至今都不願正確利用黃金的經濟價值。

在今天的世人眼中,黃金是一種理財產品。如果這2萬噸黃金放在其他國家,透過高買低賣或特許以大賺一筆,即便是賠了,也不至於傾家蕩產。

可在印度,黃金就像消耗品一樣,人們消費完就不會讓它再流動了。送進寺廟、打成首飾的自不必多說,即便有人把它當成理財產品,那也是挖個坑埋進土裏,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取用。

在印度的風俗裏,當有人把自家的黃金拿出來賣掉,其他人都會以為他家要破產了。因而就算為了面子,也不會有人賣黃金。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讓印度政府面對民間擁有的大量黃金,不免有些焦頭爛額。

政令不行,購金不止

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十年時間裏,印度央行只在初期有過一次大量購買黃金的行為,後來一直將黃金儲備維持在557噸。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各國央行都在收購黃金,印度央行也跟著購進了一些,可沒過幾個月又盡數吐了出來。

當時印度媒體都在猜測自家央行又在搞什麽幺蛾子,說法之一就是印度央行希望用賣黃金的行為帶動民間的黃金流動。不過這區區五六百噸想要帶動2萬噸的民間市場,頗有點蚍蜉撼大樹的意味。

說起來,2萬噸這個體量大多數還是最近二三十年積累起來的。要知道印度也曾是一個計劃經濟國家,1947年印度政府一刀切式地禁止了黃金進口,1964年以後就連民間的私下交易也不被允許。想要買黃金,必須等政府的統一排程。

那時候印度的黃金交易額維持在每年65噸左右,遠沒有現在這麽離譜。但 市場經濟是大勢所趨,90年代後印度也實行了經濟體制改革。

1991年印度重修【黃金管制法】,允許國民自行交易黃金,1997年政府開始允許指定的銀行或代理商進口黃金,2003年設定黃金交易所,全面放開了黃金的進口和民間交易。

從2003年到現在不過短短20年,印度黃金市場迅速擴張,已然成了如今拖累國家經濟的龐然大物。在21世紀的兩任印度總理看來,滾滾而來的黃金進口熱潮無異於洪水猛獸。

2013年,前總理辛格將黃金進口關稅從4%提升到了10%,同時在全國實行「80:20規則」,即進口商進口的黃金只能有80%用於國內市場,其余至少20%必須再出口到其他國家。

這時候已經是辛格主政末期,一年後權力被交到了現任印度總理莫迪手中。在莫迪時期,黃金進口關稅又從10%上漲到了12.5%,對商人額外征收1%的消費稅,除了增稅之外還有「了解你的客戶」規定。

該規定主要針對國內黃金市場,內容包括禁止單次20萬盧比以上的匿名黃金交易和禁止單次30萬盧比以上的實名黃金交易。

但總的來說,這些規定完全擋不住國民購買黃金的熱情,不過莫迪的雄心壯誌也遠不止於此。2015年,莫迪推出了他的誠意之作——「黃金貨幣化計劃」。

依據這項計劃,印度國民可以像存錢那樣把黃金存進銀行,按照黃金市價計算利率,儲蓄到期後可以選擇要黃金還是要現金。 在莫迪政府的設想中,透過這一計劃可以將黃金收歸國庫,更好地發揮它的金融內容。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莫迪的黃金貨幣化計劃都是一項不錯的政策,與之配套的還有主權黃金債券計劃、印度金幣計劃等。

然而莫迪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印度人買黃金不能以簡單的經濟理論揣度這一點,他們對黃金的崇拜不計成本,近乎信仰。

自黃金貨幣化政策落實以來,2017年印度銀行吸收了11.5噸黃金,第二年銳減至6.5噸,到了第三年,只剩下4.8噸。

三年下來,全印度只回收了22.8噸黃金,約占民間持有量的千分之一。 按照這個速度,莫迪想要把所有黃金利用起來需要3000年。

很顯然,黃金貨幣化政策已經名存實亡。

這種尷尬的結局,無疑也預示著,想要解決印度的「黃金問題」,該國政府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資料

劉明霄.印度人的黃金情結:貧富都愛買 乞討者身上也戴金[EB/OL].央廣網,2015-06-23/2024-04-16.

王亞宏.印度政府組合拳能否擊倒黃金消費[N].中國黃金報,2016-03-08(009).

趙慶功.印度黃金市場政策演變及啟示[J].決策探索(下),2020,(09):87-88.

王亞宏.印度黃金貨幣化改革遭遇尷尬三年[N].中國黃金報,2019-02-01(005).

王亞宏.不降反增的進口稅打擊印度黃金消費[N].中國黃金報,2019-07-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