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尷尬!公募股權再遭流拍,數千人圍觀為何無人出價?

2024-07-21財經

基金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經營上的馬太效應延伸到了股權轉讓上來。和頭部公司股權轉讓的高溢價不同,尾部公司的股權打折都難以轉手。近期發生的兩起公募股權流拍事件,為此增添了新註腳。有基金公司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直言,他所在的公司一直在進行股權拍賣,有一些意向買家上門做過盡調,但最終都沒有下文。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這些公募牌照吸重力持續下降,未來相關股東可能會選擇直接登出牌照,個別具有前景的基金產品可由其他基金公司接管。

無一人出價

根據京東網司法拍賣平台資訊,東海基金22.6027%的股權起拍價為3018.82萬元,評估價為3773.52萬元。從該平台截至7月19日的顯示結果來看,本次拍賣引來2920人圍觀,但由於無人出價以流拍告終。

實際上,東海基金22.6027%股權曾於5月底在京東網司法拍賣平台上進行過一次拍賣,當時的起拍價為3773.52萬元(和評估價一致),最終吸引1642人圍觀,但由於沒人出價而流拍。

東海基金上述股權拍賣,和二股東深圳鵬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鵬博實業」)有關。公開資訊顯示,1月,深圳中院出具執行裁定書,涉及申請執行人上海東興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與被申請執行人楊學平、鵬博實業、北京鵬雲世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公證債權文書一案。由於被執行人並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深圳中院依法凍結了鵬博實業持有的東海基金27.3053%的股權,這部份股權隨後被劃為22.6027%和4.7026%分別進行拍賣,後者已在5月拍賣成功。

除東海基金外,近期股權流拍的還有前海聯合基金。阿裏司法拍賣平台顯示,前海聯合基金第一大股東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30%股權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司法拍賣。掛牌價格為4707.78萬元,相比評估價格6725.40萬元打了七折,截至7月13日掛牌日期結束共引來1975人圍觀,但最終無人出價而流拍。

天眼查資訊顯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聯合基金30%股權近年來先後被上海金融法院、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目前仍處於凍結狀態。

打折出售仍無人問津

近些年來基金業競爭越發激烈,馬太效應突顯,基金公司股權變更並不少見。但從多起案例來看,中小公司的股權轉讓價格一降再降,掛牌後依然少有人接手,上述兩起案例只是其中縮影。

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資訊,截至7月19日有寶盈基金和嘉合基金的部份股權在詢價出售。其中,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申請轉讓持有的寶盈基金25%股權,該交易於6月13日公開掛牌,截止日期為7月24日。此外,中航信托申請轉讓持有的嘉合基金8181.82萬股股份,該交易於5月13日公開掛牌,截止日期為11月1日。

實際上,嘉合基金的股權拍賣已不下三次。根據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資訊,2023年11月,中航信托就以1.51億元價格轉讓嘉合基金27.27%股權。而在更早的2022年12月和2023年7月,中航信托兩次轉讓嘉合基金27.27%股權的出價均為1.68億元。但這三次轉讓在掛牌期滿後均未有下文。

此外,去年7月,新華基金原第二大股東新華信托因被裁定破產而公開拍賣所持有的新華基金35.31%股權。經過三輪流拍後,這部份股權最終在第四輪拍賣中以2.71億元的價格成交,和最初的起拍價4.23億元相比,新華基金35.31%股權最終成交價打了約6.4折。

根據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此前掛牌資訊,安徽國元信托擬轉讓金信基金31%股權,轉讓底價3720萬元,如果該起轉讓成功,國元信托不再持有金信基金股權。

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截至7月19日,年內共有8家基金公司送出了5%以上股權變更及實際控制人審批申請,大部份為中小型基金公司,包括蜂巢基金、金信基金、先鋒基金、國新國證基金、博道基金、達誠基金等。

登出牌照會是更好出路嗎?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分析,中小公募股權轉讓困難,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公募基金競爭加劇,行業資源和人才向頭部公司集中,中小公司面臨較大生存壓力。二是隨著行業發展和監管政策調整,市場對牌照價值的評估可能發生變化,導致中小公司股權吸重力下降。三是隨著基金業費率改革推進,股東的預期回報也可能會由此下降。前述股權拍賣資訊顯示,截至2023年5月前海聯合基金當年累計營業收入為3252.37萬元,當年累計凈利潤虧損665.07萬元。

「真是不好賣,除了轉讓價格高低外,買家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買回來能不能經營好。」一家規模在800億元以下的公募內部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該公司的股權拍賣已有一段時間了,但始終賣不出去。「推動股權轉讓的股東其實也找了很多賣家,甚至還有人來公司盡調過,但最終都沒有下文。」

該公募人士表示,經營困難的基金公司的牌照價值吸重力,的確不大。「從大的資管布局來看,基金公司更多是作為券商或銀行旗下的基金業務布局而存在,但截至目前這些布局已較為齊全了。特別是券商‘一參一控一牌’放開後(即同一主體在參股一家基金、控股一家基金的基礎上,還可以再申請一塊公募牌照),金融機構布局公募業務的路徑更為多元化。」

該人士認為,隨著競爭日趨激烈,經營不善的尾部公募,不一定要透過牌照甩賣方式來處理,一些牌照可能會直接登出,基金公司個別具有一定規模或業績不錯的產品,可能會被其他基金公司接管。「實際上,早在1998年基金業誕生之前,國內有過這類案例,當時被兼並或接管的基金被稱為‘老基金’。」

此外,今年4月釋出的新「國九條」明確指出,支持頭部證券基金機構透過並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余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