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福建 | 廈門新圩鎮:和美鄉村 尚美上宅

2024-01-06三農

上宅村位於翔安區新圩鎮中西部地區,北與店仔村毗鄰,南與馬塘村接壤,東靠面前埔村,西與上埔相連,下轄上宅、後田洋2個自然村。

上宅村葉氏祖祠,始建於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年間重修。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期,佛嶺葉氏始祖葉洙來到福建,住在同安南郊佛子岡嶺下,與魏王九世孫家族成了鄰居。葉氏八世祖葉益因娶魏王九世孫的女兒趙環娘(宋室皇家之女)被封為「郡馬」,成為葉氏家族及地方民間的美談,因此祖廟正殿牌匾上也寫著「郡馬府」三個字。

在祖祠中,每年會舉辦兩場較大型的活動。一是冬至祭祖。將本村劃分為若幹片區,每個片區內的已婚男性輪流在冬至這一天中午設宴,其他男性村民可交1元錢前來赴宴。全村已婚男性村民還會到祖厝祭拜祖先。由村老人協會負責安排每年設宴的人員。過去,每個設宴的人都會宴請整整一個星期,十分熱鬧。如今為了倡導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輪到設宴的人只需要給老人協會支付一定的費用,由老人協會統一包辦,請外面的廚師購買食材前來本村設宴。二是「裝凹」,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早上,祖厝開始點燈祭祖。一年內添了新丁的家庭會制作一種特別的「燈」,是一種由豬肉、雞、鴨等做成的三角肉塔,放置於桌面上,塔頂幾乎可以碰到屋頂。這一天,村裏不僅有歌舞戲劇表演,燃放鞭炮煙花,還會設宴邀請鄉親們喝酒吃肉。

上宅村是曾經的百裏龍眼集散地,傳承有百年龍眼古法烘焙工藝,由13道工序純手工制作,烘焙出的龍眼幹殼薄肉嫩,聞名遐邇。上宅的地理落差較大,水田較少,旱地、坡地占大部份。居住在這裏的祖先,經過多年摸索,認為這樣的土地條件適合栽種龍眼。於是在成片的旱地、坡地上種上龍眼,使全村形成了規模性的連片種植。上宅人凝神聚力於龍眼果樹管理、桂圓幹的烤制技術,在周邊的十裏八鄉中,上宅村的這兩項技術堪稱精湛。

20世紀90年代,是龍眼鮮果和桂圓幹價格的鼎盛時期。當年,上宅村一個農戶單憑龍眼鮮果和桂圓幹的收益,一年掙2-3萬元不在話下。跨入新世紀後,隨著市場不斷開放,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桂圓幹如潮水般地湧進國內市場,上宅村的桂圓幹風光不再,價格一路下跌,最低谷時的價位甚至不夠本錢。此後,果園疏於管理,龍眼樹處於枯黃、甚至瀕臨死亡的狀態,全村龍眼的收成不及巔峰時的十分之一。

上宅村為挽救這一百年傳統的產業,在農技部門的幫助下,對村裏的龍眼進行品種更新,新品種「鳳梨穗」不但坐果率高、果實顆粒飽滿,而且含有更加豐富的營養物質,口感極佳,蘊含著「鳳梨」的香氣。用上宅村的傳統桂圓幹烘焙技藝烘焙出來的桂圓幹殼薄肉嫩,細密緊實,甜而不膩,入口松軟,口碑極好。除此之外,上宅村還改造提升道路,為龍眼種植、采摘、運輸提供便利條件,也為發展農業旅遊、研學等專案打下堅實基礎。如今,上宅村註入了年輕、新鮮的血液。在上宅村黨總支的鼓勵和引導下發展特色農業,發揮「一村一品」龍眼產業特色,加快水果種植園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來到上宅村,不僅可以體驗火龍果、芭樂、百香果等應季水果采摘的樂趣,還能品嘗到地道的美食,例如大鍋肉,精選農家土豬肉,用農家大鍋燉煮,豬皮厚實充滿膠原蛋白,醬汁充分浸透肉塊,香氣撲鼻;鼎鼎有名的燉鵝肉,采用傳統的沙石、柴火慢燉農家鵝,利用古老的技藝激發食物更深層次的味道;還有手工饅頭、炒豆幹、碗仔糕等經典美食且待八方賓客品嘗。

(來源:海峽鄉村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