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毛俊村為大灣區建了個「菜園子」

2024-03-20三農

來源:湖南日報

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綠色的田野、清澈的河水、整齊的房屋和藍天白雲相映成畫。 楊雄春 攝(湖南圖片庫)

「發車!」3月18日下午,裝滿雞樅菌、香芋、菜心等蔬菜的物流車,從藍山縣蔬菜物流中心出發。第二天,這些帶「地氣」的蔬菜就能端上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

今年中央一號檔提出,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專案。

藍山縣毛俊鎮毛俊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發展蔬菜種植產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園子」。2023年,毛俊村人均純收入超23000元,村集體經濟超400萬元。

場景一

芋頭賣出好價錢

毛俊村四面環山,氣候宜人。俊水河穿村而過,村裏的1000多畝土地特別適合種植蔬菜。

「隨便撒一把種子,就能收獲一籃子蔬菜。」毛俊村蔬菜種植大戶唐開順說,以前,俊水河兩岸的窪地裏全是野蠻生長的芋頭。

唐開順等一群在外闖蕩的村民發現,與藍山縣相鄰的廣西荔浦將芋頭種成了地理標誌產品,富了一方人。

受到啟發,唐開順、洪民仁等人陸續回村培植芋頭,結果大獲成功。原本被村民丟棄路邊,用來餵豬的芋頭,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這個芋頭,至少有5斤,在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能賣10多塊錢,比在本地銷售價格翻了一倍。」唐開順從地裏拔出一顆芋頭,向記者展示。

看到芋頭賣出了好價錢,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蔬菜種植行列。2018年,湖南釋出「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指導目錄,藍山縣被列為供粵港澳蔬菜產業片,毛俊村成為全縣12個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之一。

如今,毛俊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去年,全村蔬菜產值達4000余萬元,光芋頭種植面積就達800余畝,產值近1000萬元。產業發展好了,還帶動村裏各項事業發展,毛俊村先後成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場景二

把準粵港澳居民消費習慣

3月的湘南地帶,春寒料峭,蟄蟲將醒,田間地頭尚未耕作。毛俊村黨總支書記唐昭敏告訴記者:「村裏每天都有蔬菜發往粵港澳大灣區。」

尚未耕作,菜從何來?面對記者疑問,唐開順將記者帶到地裏,掀開覆蓋在地上的一層塑膠薄膜說:「菜在這裏。」

塑膠薄膜下面,一個個芋頭整整齊齊地挺立在地裏。這個季節還要給香芋蓋塑膠薄膜?

唐開順介紹,芋頭原本是冬季收獲,如果用冷庫保存,不新鮮,直接在地裏蓋上「被子」,既防凍又保鮮,吃起來口感好。

「消費者都註重蔬菜品相和新鮮度。」種植大戶洪民仁接過話茬告訴記者,雖然拿到了「粵港澳蔬菜基地」的牌子,但要得到市場認可必須貨真、貨好,迎合當地居民的消費理念。

在湖南長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6名工人正將剛采摘下來的雞樅菌削泥後,進行分類。

「這是初分,到了廣東後還要再包裝。」公司董事長陳海龍說。消費者看重蔬菜品相,公司上市的雞樅菌像一把把嶄新的鉛筆,整整齊齊地碼放在盒子裏,看起來賞心悅目。

把準了市場的「脈」,加上蔬菜質好價廉,藍山縣生產的蔬菜深受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喜歡。目前,藍山縣12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年均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達3萬余噸。

場景三

「農村經紀人」新賽道上顯身手

唐開順微信朋友圈裏,一個叫「牛榮海」的名字處於「置頂」位置。

提起牛榮海,唐開順贊不絕口:「這個人很厲害,他是我們村的‘經紀人’,發往粵港澳地區的蔬菜,都要經過他。」

在村裏一棟三層洋房前,記者遇到牛榮海。牛榮海說,做經紀人,最難的是開拓市場。一開始,他用一輛小拖車,拖著毛俊村種植的蔬菜到全國各大蔬菜市場找銷路。乘著毛俊村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的「東風」,牛榮海在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市場逐漸站穩了腳跟。

「做農村經紀人,要不停調整思路,走新路。」牛榮海向記者傳授他的經驗。一要學會「觀天」,了解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及時調整思路;二要學會識變,市場隨時在變,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三要懂得種地,才能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

【連結】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已認證12批,湖南470家蔬菜基地透過該項認證,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2023年,湖南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蔬菜超過230萬噸。其中永州、郴州、衡陽3市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湘江源」蔬菜均超過50萬噸,主打食用菌、南瓜、冬瓜、芋頭、辣椒、茄子、絲瓜、菜心、菜薹、蘿蔔、甘藍、花菜等品種,深受當地中高收入消費群體歡迎。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毛舟宇)